三益农业网

南美白对虾的病害防治技术(二)

热度:121℃ 发布时间:2024-06-25 15:23:30
    3.黄头病    [病因] 该病病原是黄头病病毒,呈杆状,有囊膜,病毒粒子[50~95]纳米×[130~380]纳米,属单链RNA病毒。    [症状] 病虾早期游动迟缓,头胸甲呈黄色或发白,膨大,鳃变成淡黄色到棕色,肝胰腺变成淡黄色。主要感染鳃组织、淋巴器官、血细胞和结缔组织等。该病毒毒力较强,对虾被感染后3~5天内可全军覆灭。    患病虾组织多处坏死。胞核缩小或破裂,核周围细胞质内有嗜碱性的球形包涵体。染毒组织的血窦中有一种独特的数目不等的球形细胞。其胞质嗜碱性、球形胞核居中。    [流行及危害] 该病首先在印度斑节对虾的精养塘中发现,后在东亚地区的其它国家如泰国、中国、印尼等地流行。它可引起包括南美白对虾在内的多种对虾发病,并可与WSSV合并感染,危害幼虾、成虾。    [诊断] 临床症状观察到鳃丝和头胸部肝胰腺区变成淡黄色可作初步诊断;血淋巴涂片观察到核固缩、核破裂和嗜碱性的包涵体可作为诊断依据;确诊可用DNA探针、RT-PCN方法和免疫学方法。    [防治方法] 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可用良好的管理和正确的操作来阻止疾病的发生和蔓延。其它方法同白斑综合征。    4.传染性皮下及造血器官坏死病    [病因] 该病病原是传染性皮下及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球形,无囊膜,直径22纳米,属单链DNA细小病毒科的病毒。病毒粒子呈二十面体立体对称,可在宿主细胞核内形成包涵体。    [症状] 患病幼体摄食减少,常浮于水面,甲壳出现白色或淡黄色斑点,濒死对虾体色明显变蓝,腹部肌肉混浊,病虾畸形,会在池中慢慢升起,静止一会后翻滚,接着腹面朝上沉入池底,几小时内重复此过程直到精疲力尽死亡或被其它健康虾吃掉。成虾被该病毒感染后一般呈无症状带毒状。    病虾的皮下组织、造血组织、触角腺、神经组织、淋巴器官等为主要靶组织。细胞核肿胀,胞核内有嗜曙红的呈晶体状排列包涵体,染色质向边缘移动。    [流行及危害] 该病主要危害对虾的仔虾期和幼虾期,该病的累计死亡率可高达80%~90%,但未见严重的急性流行。    [诊断] ①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作出初步诊断。②取病虾靶器官,制成新鲜组织压片,用显微镜检查,发现细胞核肥大,核内有包涵体,可作出进一步诊断。③超薄切片,电镜观察,找到直径约为17~27纳米对称的病毒颗粒,即可作出确诊。    [防治方法] 同白斑综合征。    5.肝胰腺细小病毒样病毒病[HPV]    [病因] 该病由肝胰腺细小病毒样病毒引起。    [症状] 病虾病理观察为肝胰腺上皮细胞的胞核肥大,核内有大而无定形嗜酸性包涵体,染色质着边减少,核仁着边。完整的包涵体常可脱落到肝胰腺腹管腔中,一般在肝胰腺远端管的F型和B型上皮细胞中常见。    [流行及危害] 该病对幼体危害较大,往往在3~5天可造成大量死亡;在养成期,该病的累计死亡率最高可达90%以上,最低也有50%左右。    [诊断] ①可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作出初步诊断。②在载玻片上加1滴1%孔雀石绿水溶液,然后放入病虾的肝胰腺1小块,盖上盖玻片,压成薄片,在光镜下检查,如发现胞核肥大,核内有绿色的包涵体[核仁及脂肪滴呈淡绿色]可作为诊断依据;将病虾的肝胰腺或前中肠制备超薄切片,用投射电镜检查,发现细胞中有肥大的核,核质中有包涵体及球形病毒颗粒,可作出进一步诊断。③确诊可采取葡萄球菌A蛋白协同凝集试验的方法。    [防治方法] 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主要是进行预防,其措施有:①对虾池进行彻底消毒。②加强亲虾的检查,发现携带病毒的亲虾要及时清除,并对暂养池及工具进行消毒。③育苗时要加强对幼体的监测,一旦发现有病毒感染,应立即进行严格的隔离、消毒或销毁,以免造成疾病的传播和流行。④加强饲养管理,保证虾池的良好水质,确定合理的养殖密度,投喂优质饲料及准确掌握投饲量,定期投喂广谱抗菌药饲。    6.对虾杆状病毒病[BP]    [病因] 该病由对虾杆状病毒引起。    [症状] 患病对虾摄食量减少,生长明显减缓,体表和鳃附着多种寄生或共生生物。肝胰腺和中肠上皮是BP的主要靶器官。感染细胞的核肿大,染色质缩小和边移,核仁崩解,核内形成一个或多个包涵体,H-E染色嗜酸性,革兰氏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为深染的四面体状。电镜下可见包涵体内或游离其外的病毒粒子,严重感染时细胞坏死、脱落,病毒粒子和包涵体释放至肝胰腺的腺管内,通过粪便排出体外。    [流行及危害] 在无节幼体和糠虾期,常表现为急性死亡,累积死亡率达90%以上。PL-5期表现为亚急性或慢性发病过程,4~8周累积死亡率超过50%。该病可通过健康虾吃了带病毒的虾感染而传播。    [诊断] ①取病虾肝胰腺或前中肠,制成新鲜组织压片,用显微镜检查,发现上皮细胞内有金字塔形的包涵体[用伊红染色时呈桃红色],可作出初步诊断。②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如看到金字塔形包涵体或核质中有杆状病毒,可作出进一步诊断。    [防治方法] 同肝胰腺细小病毒病。    7.呼肠弧病毒病[REO]    [病因] 该病由呼肠弧病毒引起。    [症状] 病虾蜕皮困难,附肢麻痹,游动缓慢,靠近池缘,反应迟钝:甲壳上有棕色斑点,鳃呈红棕色肝胰腺坏死萎缩,在R型和F型细胞的细胞质中有嗜曙红到汗红染色的包涵体,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看到包涵体有直径50~60纳米的病毒粒子的集合体或晶体阵列;血淋巴液小凝固,神经系统有大量坏死的血细胞。    [流行及危害] 该病主要危害仔虾,尤其在养殖密度过火时容易发生。    [诊断] 可根据血淋巴液不凝固、甲壳上有棕色斑点等症状进行初步诊断。如发现R型和F型细胞的细胞质中有嗜曙红到洋红染色的包涵体,包涵体中有直径50~60纳米的病毒粒子可作进一步的确诊。    [防治方法] 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如发现该病时,应该将水池中的虾全部处理,并用1%来苏儿消毒24小时,彻底洗刷干净,养殖池曝晒数天再放养。    8.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病[MBV]    [病因] 该病山斑节对虾杆状病毒引起。MBV也可感染南美白对虾。    [症状] 病虾体色蓝灰或蓝褐色,胃附近白浊化,厌食、反应能力弱,浮游于水表层,有的头、尾弯向一边,有时发现虾头朝上,身体垂直在水面旋转。体表和鳃易于附着聚缩虫、丝状细菌、藻类及污物,容易并发褐斑病等细菌性疾病,病虾最终侧卧池底死亡。    [流行及危害] 该病毒对Ⅱ期蚤状幼体及以后各生长阶段的虾苗、幼虾及成虾均可感染,养殖环境的优劣对其死亡率有较大影响,一般死亡率为20%~90%。污染的水质是导致该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带病的亲虾可使卵核幼体受到感染。由于虾有相残的习性,带病的虾被食后也会导致该病蔓延。    [诊断] ①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作出初步诊断。②取病虾的肝胰腺进行石蜡切片,H-E染色,发现上皮细胞核肥大,核内有1个或多个球形的嗜酸性包涵体:电镜超薄切片检查,看到包涵体和核质中有许多杆状病毒,即可作出确诊。    [防治方法] ①严格检疫。②严格消毒。虾池放养前用1~1.5克/立方米漂白粉清池;亲虾用100毫升/立方米福尔马林浸浴1分钟,然后放入产卵池,防止病原传播。    9.中肠腺白浊病[又称中肠腺混浊病]    [病因] 病原是中肠腺坏死杆状病毒[BMN],属杆状病毒科。    [症状] 该病有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病虾常在近表层水中游动,活力差,对刺激反应迟钝,不时回旋转动,厌食,不能正常发育,发病池虾大小相差显著。    中肠腺病症是该病的主要症状。病虾中肠腺上皮细胞排列凌乱、崩溃,并从基膜上脱落;核肥大,是正常状况下的2~3倍[大小为10~14微米×12~16微米,正常为4~6微米×4~8微米]。核质被破坏,分泌细胞减少,肥大的核内有许多病毒颗粒。中肠腺呈不透明白浊状,严重时白浊程度愈发明显,肠道有时也变混浊。    [流行及危害] 该病主要危害幼体及仔虾,尤其是糠虾幼体。感染病毒的幼体8~9天的累计死亡率可高达90%。带病毒的亲虾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毒可随中肠腺上皮细胞的坏死而被排出体外,释放于水中而成为新的传染源。健康虾摄食病虾后即被感染。    [诊断] ①可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尤其是中肠腺出现白浊现象是该病的重要特征;②中肠腺组织切片,若见上皮细胞排列凌乱、核肥大、细胞崩溃并从基膜上脱落,分泌细胞减少,超薄切片见病毒粒子,可判断为该病;③新鲜中肠腺暗视野观察法。将病虾苗完整的中肠腺取出,用盖玻片将其压成薄片,通过暗视野显微镜观察患病虾,可见到大小10~30微米、白色、轮廓清晰的圆形或长椭圆形的,感染了病毒而肥大的中肠腺上皮细胞核.福尔马林固定的标本也可用此法观察诊断:④葡萄球菌A蛋白协同凝集试验[SPACOA]、荧光抗体技术等均可对该病作出快速、准确的诊断。
  • 养殖技术推荐
更多+
孔雀养殖怎么消毒

孔雀养殖怎么消毒

孔雀舍勤打扫,及时清除粪便、污物及灰尘。以免降低消毒质量。喷雾消毒时,喷口不可直射蓝孔雀,药液浓度和剂量要掌握准确,喷雾程度以地面、墙壁、屋顶均匀湿润和蓝孔雀体表稍湿为宜。水温要适当,防止孔雀受冻感冒。消毒前应关闭所有门窗,喷雾15分钟后要开窗通气,使其尽快干燥。进行育雏室消毒时,事先把室温提高3~4℃,免得因喷雾降温而使雏蓝孔雀挤压致死。种类消毒剂交替使用,每月轮换一次。孔雀群接种弱毒苗前后3天内停止喷雾消毒,以免降低免疫效果。...

12-08

农村沼渣如何养殖蚯蚓?

农村沼渣如何养殖蚯蚓?

农村如何利用沼渣饲养蚯蚓?沼渣养殖蚯蚓操作简单、成本低、效益高,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沼渣处理沼渣捞出后,摊开沥干2天,然后与20%铡碎稻草、麦秆、树叶、生活垃圾拌匀后平置坑内,厚度20-25厘米。蚯蚓放养应均匀移入蚯蚓,并保持65%湿度。场地管理蚯蚓生活适宜温度为15℃一30℃,高温季节可洒水降温,室外养殖不可曝晒,应有必要蔽阴设施。气温低于12℃时,覆盖稻草保暖,保持65%湿度。经常分堆,将大小蚯蚓分开饲养。防止伤害预防天敌,如水蛭、蟾蜍、蛇、鼠、鸟、蚂蚁、螨等,避免农药、工业废气为害。养殖环境养殖场所...

12-20

土元的生活习性

土元的生活习性

土元喜欢生活于阴暗,潮湿,腐殖质的疏松土壤中,野生状态下的土元多生活于灶间、墙角、落叶树林下的腐殖质土壤及碎石间,入土深度可达0.5-0.6米。白天入土休息,傍晚开始出来活动、觅食、交配。夜晚7-12时是土元活动的盛期。土元为杂食性动物,喜食多种蔬菜叶、根、茎、花、多种树叶及各类杂粮,也吃动物性残渣、粪便等。野生状态下的土元生长周期为2.5-3年。5-11月为土元的活动期,气温在13℃以下入土休眠,不食不动、抗寒冷,-10℃时仍冻不死。耐高温,40℃时仍热不死,38℃以上吃食减少,不入土,活动频繁。温度在...

12-21

蝇蛆的养殖技术

蝇蛆的养殖技术

蝇蛆的养殖可用砖砌边高为20厘米,面积为1-3平方米的育蛆池, 或用竹木搭架用塑料盘育蛆,一个直径为50厘米的塑料盘可育蛆1.5公斤仅需3公斤麦麸, 养3-4天即可收集利用,养蛆料的来源较广,不同蛆料的成本有所高低,可以合理选择。麦麸营养成份较高,价格也稍高,一般用来繁殖蝇蛆,价格低廉的酒槽、豆渣等可用来作商品蛆的料。如用麦麸作蛆料,一般1公斤麦皮可生产0.4-0.5 公斤蝇蛆(视麦麸的质量而定),使用时需加水抖匀,干湿度以手捏出水,触碰即散为宜。如果用酒槽、豆渣等半干湿料,使用时不必加水即可培养。蝇蛆的...

12-21

孕蝎的识别方法

孕蝎的识别方法

雌蝎交配初期,靠直观识别其怀孕与否,难度较大。交配过后一段时间,只要留心一下,就可看到一个特征:当雌蝎接触雄蝎时,就迅速逃避,即使被雄蝎追上,也拒绝交配,这表明雌蝎已经怀孕。有些雌蝎在第一次交配后,还愿意同雄蝎跳"交配舞",有可能是复交,也有可能是空怀。只有到几个月之后,雌蝎由于受精后的胚胎发育,前腹部逐渐膨大,就比较容易辩认了。...

12-21

网友评论
评论
发 布

更多养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