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益农业网

养鸡场免疫程序的确定

热度:130℃ 发布时间:2024-06-26 01:10:17
   随着养鸡业的蓬勃发展,鸡病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据不完全统计,鸡的病毒病有30余种,细菌病20余种,寄生虫病10余种,另外还有代谢病和中毒病,但90%以上为传染病。从某种程度上讲,控制好病就等于养好鸡。所以,鸡病的控制,更确切的说,鸡传染病的控制,是养鸡业成败的关键。如何控制好传染病,预防是根本。每一鸡场的免疫程序应如何确定,确定依据是什么,以及疫苗使用时应注意什么?现就该问题并结合我们近年来的研究和实践进行探讨。一、鸡场确定免疫程序的依据1、鸡场发病史:每一鸡场都有自己的发病史,就象人的病历一样。制定免疫程序时必须考虑该场已发过什么、发病日龄、发病频率和发病批次。依此确定投苗免疫的种类和免疫时机。2、鸡场原有的免疫程序和免疫使用的疫苗:如某一传染病始终控制不住,这时应考虑原来的免疫程序是否合理或疫苗毒株是否对号。了解这一点,可以改变免疫程序或疫苗。3、雏鸡的母源抗体:了解雏鸡的母源抗体的水平、抗体的整齐度和抗体的半衰期及母源抗体对疫苗不同接种途径的干扰,有助于确定首免时间。如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母源抗体的半衰期是6天。新城疫(ND)为4-5天。对呼吸道类传染病首免最好是滴鼻、点眼了雾免疫,这样即能产生较好的免疫应答又能避免母源抗体的干扰。4、疫苗接种日龄与鸡体易感性的关系:如传染性喉气管炎,成年鸡最易感,且发病典型,所以该病的免疫应在7周龄以后免疫才可获得好的效果。禽脑脊髓炎(AE)必须在10-15周龄免疫。10周龄以前免疫,有时能引起发病,15周以后免疫,可能发生蛋的带毒。马立克氏病(MD)的免疫必须在出壳24小时内,因为雏鸡对MD的易感染性最高,并且随着日龄增长,对MD易感性降低。鸡痘在35日龄以后免疫,一次即可,35日龄以内免疫,则必须免疫两次。5、免疫途径:不同疫苗或同一疫苗使用不同的免疫途径,可以获得截然不同的免疫效果。如新城疫滴鼻、点眼明显优于饮水免疫。还有些疫苗病毒亲嗜部位不同,也应采用特定的免疫程序。如IBD和AE亲嗜肠道,即病毒易在肠道内大量繁殖,所以最佳的免疫途径是饮水或喷雾免疫。鸡痘亲嗜表皮细胞,必须采用刺种免疫。6、季节与疫病发生的关系:有许多病受外界影响很大,尤其季节交替、气候变化较大时常发。肾型传支、慢性呼吸道病,免疫程序必须随着季节有所变化。7、了解疫情:对附近鸡场暴发传染病时,除采取常规措施外,必要时进行紧急接种。8、对重大疫情:本场还没有的,也应考虑免疫接种,以防万一。如变异传支。9、对烈性传染病:应考虑死苗和活苗兼用,同时了解活苗和死苗优缺点及相互关系,合理搭配使用。如新城疫、肾型传支、变异传支等。二、疫苗的选用依据以上所述,确定一个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选择合适的疫苗(包括活苗和死苗)。1、选择正式厂家生产的疫苗:注意包装、生产日期以及失效期。如MD苗,最好选用大剂量包装,即每瓶1500羽以上。而且,运输最好是在冬季,尽量避免夏季高温季节运输。2、疫苗种类:对两次以上免疫疫苗,所用的疫苗要尽量不一样。如IBD免疫,第一次用B1,第二用B2或其它类型的疫苗,增加疫苗免疫的覆盖性。3、疫苗使用剂量:多数疫苗不需要加倍,如鸡痘、传喉、禽脑脊髓炎等。考虑的疫苗在冻干、运输、保存中失活和使用方法的损失,有些疫苗常常采用加倍剂量使用,如传支、法氏囊、新城疫等。但马立克氏病的免疫必需有4000个蚀斑单位,即加大到3倍的疫苗剂量,以抵抗环境中的大量MD强毒。三、使用疫苗注意事项1、疫苗免疫必须在良好的饲养管理前提下进行:保证良好的环境卫生和有效的隔离消毒,尤其是对MD的控制更要做好早期的隔离,避免早期感染。2、活苗的保存:应按使用说明书保存,避免反复冻干,恒温下保存,避免丧失真空,禁止振荡和产生气泡,应以轻转的方式溶解疫苗,然后在定量到一定数量。同时注意潮解。无真空和潮解的疫苗禁止使用。启封的疫苗应一次用完。用不完的疫苗应销毁,用于稀释疫苗的所有器具都应该清洁,不能带有对病毒活性有影响的重金属离子和消毒剂。3、活苗的稀释:应按说明书进行,先用少量的稀释液溶解疫苗,但必须注意不能含有对疫苗有损坏的物质。4、细胞性疫苗:细胞性疫苗,如MD疫苗,在注射过程中,应将疫苗放在冰水中不断晃动,以免细胞下沉,确保疫苗接种一致性。溶解后应在2小时用完。5、饮水免疫:必需保证足够的饮水器,确保三分之二以上的鸡只能够同时饮到疫苗。器皿应清洁,无洗涤剂和消毒剂残留,饮水免疫前,以温度高低确定停水时间,应确保疫苗在2小时能饮完,饮水中不得含有氯离子和雨水,可加入等量脱脂奶粉或10毫升水中加30克脱脂奶粉。2-8周龄,每100只鸡需加10-20kg,8周龄以上,加20-40kg。6、点眼、滴鼻免疫:应保证疫苗在眼睛和鼻孔完全吸收,然后轻轻放在笼内。禁止疫苗还没有吸收,就将鸡放入笼内,以防鸡将疫苗摔出,影响免疫效果。7、气雾免疫时:注意气雾粒度的大小,小鸡颗粒大,大鸡颗粒小。气雾免疫易继发慢性呼吸道病,应引起注意。8、注射免疫:最佳部位是颈后段1/3处皮下注射。应用油佐剂苗免疫时,使用前预温至37℃。对笼养鸡绝对避免腿部肌肉注射,应在颈后段1/3处皮下注射。9、疫苗免疫效果:免疫与鸡群营养状况关系密切,营养状况良好,可获得较好的免疫效果。当鸡群暴发疾病或潜伏感染时,应禁止疫苗免疫,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开产鸡群应昼避免抓鸡免疫,可采用饮水或气雾等群体免疫法。附表: 蛋鸡和种鸡建议的免疫程序1日龄 MD苗 3头份颈部皮下注射(1日龄鸡痘)7-9日龄 ND-H120二联 2头份滴鼻点眼肾型传支多价油剂苗 0.3ml颈部皮下注射(发病严重的鸡场)14-16日龄 ND、IBD1 联合喷喉2头份肾型传支多价油剂苗 0.5ml颈部皮下注射(法氏囊和肾传支油苗)24-26日龄 ND、IBD2 2头份喷喉或滴鼻点眼ND油苗或新肾二联油苗 0.5ml颈部皮下注射(法氏囊和肾传支油苗)35-45日龄 鸡痘 1头份刺种45-75日龄 传喉 滴鼻点眼或涂肛75-85日龄 禽脑脊髓炎活苗鸡大肠杆菌油剂或大肠杆菌-变异传支二联 1头份颈部皮下注射110-120日龄 大肠杆菌油剂苗 1头份颈部皮下注射120-130日龄 NDⅠ系-H52 1头份颈部皮下注射新城疫-传支-减蛋-变异传支四联 1头份颈部皮下注射或新城疫-传支-减蛋三联苗130-140日龄 新城疫-肾传支多价-法氏囊三联油苗 1头份颈部皮下注射7-9日龄 ND-H120二联 2头份滴鼻或点眼14-16日龄 ND、IBD1 联合喷喉2头份新-肾二联油苗 0.5ml颈部皮下注射  
  • 养殖技术推荐
更多+
孔雀养殖怎么消毒

孔雀养殖怎么消毒

孔雀舍勤打扫,及时清除粪便、污物及灰尘。以免降低消毒质量。喷雾消毒时,喷口不可直射蓝孔雀,药液浓度和剂量要掌握准确,喷雾程度以地面、墙壁、屋顶均匀湿润和蓝孔雀体表稍湿为宜。水温要适当,防止孔雀受冻感冒。消毒前应关闭所有门窗,喷雾15分钟后要开窗通气,使其尽快干燥。进行育雏室消毒时,事先把室温提高3~4℃,免得因喷雾降温而使雏蓝孔雀挤压致死。种类消毒剂交替使用,每月轮换一次。孔雀群接种弱毒苗前后3天内停止喷雾消毒,以免降低免疫效果。...

12-08

农村沼渣如何养殖蚯蚓?

农村沼渣如何养殖蚯蚓?

农村如何利用沼渣饲养蚯蚓?沼渣养殖蚯蚓操作简单、成本低、效益高,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沼渣处理沼渣捞出后,摊开沥干2天,然后与20%铡碎稻草、麦秆、树叶、生活垃圾拌匀后平置坑内,厚度20-25厘米。蚯蚓放养应均匀移入蚯蚓,并保持65%湿度。场地管理蚯蚓生活适宜温度为15℃一30℃,高温季节可洒水降温,室外养殖不可曝晒,应有必要蔽阴设施。气温低于12℃时,覆盖稻草保暖,保持65%湿度。经常分堆,将大小蚯蚓分开饲养。防止伤害预防天敌,如水蛭、蟾蜍、蛇、鼠、鸟、蚂蚁、螨等,避免农药、工业废气为害。养殖环境养殖场所...

12-20

土元的生活习性

土元的生活习性

土元喜欢生活于阴暗,潮湿,腐殖质的疏松土壤中,野生状态下的土元多生活于灶间、墙角、落叶树林下的腐殖质土壤及碎石间,入土深度可达0.5-0.6米。白天入土休息,傍晚开始出来活动、觅食、交配。夜晚7-12时是土元活动的盛期。土元为杂食性动物,喜食多种蔬菜叶、根、茎、花、多种树叶及各类杂粮,也吃动物性残渣、粪便等。野生状态下的土元生长周期为2.5-3年。5-11月为土元的活动期,气温在13℃以下入土休眠,不食不动、抗寒冷,-10℃时仍冻不死。耐高温,40℃时仍热不死,38℃以上吃食减少,不入土,活动频繁。温度在...

12-21

蝇蛆的养殖技术

蝇蛆的养殖技术

蝇蛆的养殖可用砖砌边高为20厘米,面积为1-3平方米的育蛆池, 或用竹木搭架用塑料盘育蛆,一个直径为50厘米的塑料盘可育蛆1.5公斤仅需3公斤麦麸, 养3-4天即可收集利用,养蛆料的来源较广,不同蛆料的成本有所高低,可以合理选择。麦麸营养成份较高,价格也稍高,一般用来繁殖蝇蛆,价格低廉的酒槽、豆渣等可用来作商品蛆的料。如用麦麸作蛆料,一般1公斤麦皮可生产0.4-0.5 公斤蝇蛆(视麦麸的质量而定),使用时需加水抖匀,干湿度以手捏出水,触碰即散为宜。如果用酒槽、豆渣等半干湿料,使用时不必加水即可培养。蝇蛆的...

12-21

孕蝎的识别方法

孕蝎的识别方法

雌蝎交配初期,靠直观识别其怀孕与否,难度较大。交配过后一段时间,只要留心一下,就可看到一个特征:当雌蝎接触雄蝎时,就迅速逃避,即使被雄蝎追上,也拒绝交配,这表明雌蝎已经怀孕。有些雌蝎在第一次交配后,还愿意同雄蝎跳"交配舞",有可能是复交,也有可能是空怀。只有到几个月之后,雌蝎由于受精后的胚胎发育,前腹部逐渐膨大,就比较容易辩认了。...

12-21

网友评论
评论
发 布

更多养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