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益农业网

兔场生物安全防范全攻略

热度:90℃ 发布时间:2025-10-16 02:57:59
    随着我国养兔业的发展,特别是集约化、规格化养兔场的大量兴起,近年兔的传染病、寄生虫病等疾病大批发生,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甚至导致全场兔群的覆灭,给养兔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兔场的生物安全体系,提高兔群的健康水平和抗病能力,才能控制和杜绝兔病的传播和蔓延。    1 科学饲养管理    1.1 适时分群    为管理方便和满足各种兔的营养需要,应分群饲养。体重在1.5kg以下的幼兔可以合群饲养。笼养时每笼放6~8只,成兔尤其是雄兔应单笼饲养。    1.2科学喂食    根据兔白天安静、夜间活跃这一生活特点,喂食时应掌握早上精料和草应占全料量的1/3,傍晚占2/3,夜间加喂1次粗料。夏天要给兔子饮1%~2%的食盐水。冬天严禁饮冷水或喂冰冻饲料。    1.3 良好的生活环境    家兔胆小怕惊,故兔舍周围的环境要保持安静,饲养人员在兔舍内不要大声喧哗和敲击物件。兔舍要清洁舒适,通风良好,适宜的温度为15~25℃。光照时间为每天12~14小时。    1.4 配方稳定,定量饲喂    家兔是草食动物,应以青粗饲料为主、精料为辅,要饲喂配方科学,营养成分合理,符合兔子生长需要的饲料。在四季交替中,不要突然更换饲料,要逐渐更换,使兔子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否则易引起食欲减退或伤食。其次,喂饲时要定时、定量,使家兔养成定时采食和排泄的习惯。同时根据兔的年龄、体重、季节定出每兔每天的喂量,切不可忽多忽少。    2 综合防疫体系    2.1 场址的选择和布局    兔场应建筑在地势高、供电和交通方便、面积宽阔、背风向阳、水源充足、利于排污和进行污水净化、较为偏僻易于设防的地区,应远离主干公路、居民区和其他动物养殖场、屠宰加工场、交易市场等,使养兔场有一个安全的生物环境。场内的生产区、生活区、管理区这三区应严格隔离开,一般生活区应建在生产区的上风处,管理区在生产区的下风处。生产区内的怀孕母兔、哺乳母兔、青年母兔与种公兔应分开饲养。    2.2 建立严格的隔离制度    本场工作人员和饲养员进入生产区时要更换工作服和鞋,非饲养人员不许进入兔舍。场外车辆、用具不准进场,出售家兔在场外进行。已调出的家兔严禁回场。种兔不准对外配种。禁止饲养其他动物及携带动物和动物产品进场。患病兔应隔离饲养,兔场应做到固定人员、用具,不准乱拿乱用。    2.3 消毒    消毒是综合性防疫措施之一,其目的在于切断疫病的传播途径,防止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因此,要定期对兔舍、场地及环境、兔笼、用具进行消毒,定期对兔群进行喷雾消毒。对出入兔场的人员、车辆应进行严格的消毒,消毒池内要定期投放消毒药。医疗器械在使用前要进行彻底消毒。每个月要对重点场地消毒1次,每季度全场不留死角地进行大消毒1次。    2.4 预防接种    使用疫苗等各种生物制剂,对兔群按照正确的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才能使兔体产生坚强的免疫力,既能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又能提高兔群对相应疫病的特异性抵抗力,是构建养兔业生物安全体系的重要措施之一。常用疫苗为:兔瘟疫苗、兔巴氏杆菌疫苗、兔魏氏梭菌疫苗及兔场杆菌疫苗等。    2.5 定期驱虫    近年来寄生虫对兔场的危害日益突出,因此,根据不同寄生虫的流行特点,制定周密的驱虫计划,选择理想的驱虫药物,适时地按计划给兔群驱虫是十分必要的。一般春秋两季应进行2次全群普遍驱虫,选择丙硫脒唑驱除成虫、涤虫、涤虫蚴及吸虫,用氯苯胍预防仔兔球虫。在驱虫过程中要注意粪便的清理,以防兔群重复感染。    2.6 灭鼠杀虫    消灭老鼠,杀死蚊、蝇等节肢动物,不仅消灭了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源,而且切断了传播途径,应引起经营者的高度重视。常用的灭鼠方法:一是物理灭鼠法,即用鼠夹、鼠笼、粘鼠板等器具来扑灭鼠类;另一种为化学灭鼠法,即用灭鼠药放在老鼠经常出没的地方。此方法灭鼠效果良好,但应注意防止家兔中毒。杀虫分为物理杀虫即捕捉、拍打、灭蚊灯等方法;化学杀虫即用杀虫剂在兔舍内外进行喷洒以达到杀虫目的;生物杀虫即控制好兔舍的环境卫生,清除蚊蝇生长地。    2.7 药物预防    除进行疫苗接种外,群体进行药物预防也是重要的防疫措施之一。在某些疫病流行季节之前或流行初期,应将安全有效的药物加入饲料、饮水或添加剂中,进行群体预防或治疗,可收到明显的效果。但要经常做药敏试验,随时选择有高度敏感性的药物用于防治。    2.8 疫情监测    疫情监测在兔场生产中甚为重要,它能够预测兔群健康状况,及时发现疫情并采取有效的控制和扑灭措施,减少兔场的经济损失。因此,兽医技术人员每天要深入兔舍,仔细观察兔群的外表、动态、采食、饮水、排粪、排尿等各方面的情况,抽查个体的呼吸、脉搏、体温三大指标。发现病兔、死兔要迅速查明原因,依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分析,作出正确的诊断,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以防止疫病的扩散。    2.9 发现疫情应采取的措施    ①当发现疑似传染病时,必须对发病个体及时隔离治疗,尽快确诊并报告疫情。    ②确诊为传染病时,应首先划定疫区和疫点,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进行封锁;病兔隔离,健康兔紧急预防接种,全场进行彻底消毒。    ③将死兔的污染物、粪便、垫草及余留饲料运往指定的地点销毁或深埋。    ④兔场停止一切销售活动,直至解除封锁。
  • 养殖技术推荐
更多+
孔雀养殖怎么消毒

孔雀养殖怎么消毒

孔雀舍勤打扫,及时清除粪便、污物及灰尘。以免降低消毒质量。喷雾消毒时,喷口不可直射蓝孔雀,药液浓度和剂量要掌握准确,喷雾程度以地面、墙壁、屋顶均匀湿润和蓝孔雀体表稍湿为宜。水温要适当,防止孔雀受冻感冒。消毒前应关闭所有门窗,喷雾15分钟后要开窗通气,使其尽快干燥。进行育雏室消毒时,事先把室温提高3~4℃,免得因喷雾降温而使雏蓝孔雀挤压致死。种类消毒剂交替使用,每月轮换一次。孔雀群接种弱毒苗前后3天内停止喷雾消毒,以免降低免疫效果。...

12-08

农村沼渣如何养殖蚯蚓?

农村沼渣如何养殖蚯蚓?

农村如何利用沼渣饲养蚯蚓?沼渣养殖蚯蚓操作简单、成本低、效益高,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沼渣处理沼渣捞出后,摊开沥干2天,然后与20%铡碎稻草、麦秆、树叶、生活垃圾拌匀后平置坑内,厚度20-25厘米。蚯蚓放养应均匀移入蚯蚓,并保持65%湿度。场地管理蚯蚓生活适宜温度为15℃一30℃,高温季节可洒水降温,室外养殖不可曝晒,应有必要蔽阴设施。气温低于12℃时,覆盖稻草保暖,保持65%湿度。经常分堆,将大小蚯蚓分开饲养。防止伤害预防天敌,如水蛭、蟾蜍、蛇、鼠、鸟、蚂蚁、螨等,避免农药、工业废气为害。养殖环境养殖场所...

12-20

土元的生活习性

土元的生活习性

土元喜欢生活于阴暗,潮湿,腐殖质的疏松土壤中,野生状态下的土元多生活于灶间、墙角、落叶树林下的腐殖质土壤及碎石间,入土深度可达0.5-0.6米。白天入土休息,傍晚开始出来活动、觅食、交配。夜晚7-12时是土元活动的盛期。土元为杂食性动物,喜食多种蔬菜叶、根、茎、花、多种树叶及各类杂粮,也吃动物性残渣、粪便等。野生状态下的土元生长周期为2.5-3年。5-11月为土元的活动期,气温在13℃以下入土休眠,不食不动、抗寒冷,-10℃时仍冻不死。耐高温,40℃时仍热不死,38℃以上吃食减少,不入土,活动频繁。温度在...

12-21

蝇蛆的养殖技术

蝇蛆的养殖技术

蝇蛆的养殖可用砖砌边高为20厘米,面积为1-3平方米的育蛆池, 或用竹木搭架用塑料盘育蛆,一个直径为50厘米的塑料盘可育蛆1.5公斤仅需3公斤麦麸, 养3-4天即可收集利用,养蛆料的来源较广,不同蛆料的成本有所高低,可以合理选择。麦麸营养成份较高,价格也稍高,一般用来繁殖蝇蛆,价格低廉的酒槽、豆渣等可用来作商品蛆的料。如用麦麸作蛆料,一般1公斤麦皮可生产0.4-0.5 公斤蝇蛆(视麦麸的质量而定),使用时需加水抖匀,干湿度以手捏出水,触碰即散为宜。如果用酒槽、豆渣等半干湿料,使用时不必加水即可培养。蝇蛆的...

12-21

孕蝎的识别方法

孕蝎的识别方法

雌蝎交配初期,靠直观识别其怀孕与否,难度较大。交配过后一段时间,只要留心一下,就可看到一个特征:当雌蝎接触雄蝎时,就迅速逃避,即使被雄蝎追上,也拒绝交配,这表明雌蝎已经怀孕。有些雌蝎在第一次交配后,还愿意同雄蝎跳"交配舞",有可能是复交,也有可能是空怀。只有到几个月之后,雌蝎由于受精后的胚胎发育,前腹部逐渐膨大,就比较容易辩认了。...

12-21

网友评论
评论
发 布

更多养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