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益农业网

蛇类的生活习性

热度:140℃ 发布时间:2022-11-11 11:18:03
    ⒈ 蛇类大多栖息在什么地方?    蛇的种类很多。蛇种不同,栖息地就不同。但大多数蛇类喜欢栖息在温度适宜、离水不多躲藏在窝中,待夜幕降临后出来活动、觅食,但也有少数蛇白天出来活动的,如乌梢蛇、中国水蛇、双斑锦蛇等。    ⒉ 蛇类有何生活习性?    蛇类属变温动物,对周围环境的温度反应比较敏感。外界气温在20~30℃适合蛇类生长;当气温在25~32℃左右,出窝活动较为频繁;气温下降到20~13℃时,蛇便会本能的寻找温暖场所;33℃以上,便寻找阴凉的地方或爬到水池、水沟中浸泡纳凉。初春阳光明媚的日子,当气温上长到18℃以上时,蛇喜欢在中午出窝晒晒太阳;夏季暴雨过后,尤其是晚间,谁出窝透气的特别多,几乎是倾巢而出。    其他时间如白天“反常”出来的蛇,大多是体弱或有病的蛇,应抓紧隔离治疗。但也有例外的时候,那就是少数健康的公蛇也喜欢白天出窝活动。健康蛇与病蛇从外观上看是很容易分辨的。    ⒊  蛇类为什么会有冬眠(夏眠)的习性?    蛇类是较为原始的冷血动物,它本身没有汗腺,不能调节自身的体温,其体温随栖息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当外界的环境温度降低时,蛇体内的新陈代谢便会降低,活动量明显减少。以至于不吃不喝不动,处于昏睡状态,以“冬眠”的形式来度过漫长冬季。这也是蛇类长期延续下来的一个自然遗传现象或抵御恶劣气候的原始本能行为。    蛇类在炎热的夏季,当气温上升到32℃以上时,蛇因为耐受不了持续不下的高温,也会转入短暂的“夏眠”阶段。时间上南北各异,完全取决于当地的气温高低。蛇一旦进入“夏眠”,也会同“冬眠”的蛇一样,既不吃食,也不蜕皮,采取非常消极有限的营养供给方式,以次躲过盛夏的高温酷暑。    ⒋ 蛇类的冬眠(夏眠)习性能打破吗?     蛇类的冬眠(夏眠),但必须有相应的条件作可靠保证才行,如国家的先进实验室或大型动物园的蛇展馆。一般养殖户不适合打破“冬眠”养殖蛇类,若那样硬是创造条件打破“冬眠”的话,特别是饲养量比较少的养户,会很不划算。    如果要解决蛇的“夏眠”就容易多了,在每年的盛夏来临之前,应及时栽花种草,搭建瓜棚。但有时亦会尽如人意,最好的办法就是安装遮阳网。操作时只能罩上蛇场的一小部分,千万不能将整个蛇场都罩住,否则会因围墙太高,罩得太严导致不通风透气,直接影响蛇场和蛇窝的空气对流。尤其在盛夏的梅雨季节里,若湿气不能及时散发出去,会造成蛇场或蛇窝湿度过大,严重的还会引发蛇的霉斑病。因此,一定要合理运用好遮阳网,确保蛇类盛夏无“夏眠”,达到增重不掉膘的目的。    ⒌ 蛇类的栖息环境都一样吗?    蛇类在长期的繁衍生息和进化过程中,为了适应外界生存条件的变化,形成了环境各异的栖息习性,如小到岩石的缝隙,大到石洞、坟洞和树洞。它选择栖息环境首要的先决条件是:栖息地一定要温度适宜、离水不远、隐蔽性良好、附近有丰富的食物来源,如较多的蛙类、鼠类、鸟类、蜥蜴、昆虫等。由于蛇的种类不同,具体的栖息环境也有很大差异,大致可以分为5种:地面生活、树栖生活、水栖生活、穴居生活、海水生活。    ⑴ 地面生活的蛇类:大多数蛇类都属于地面生活的一类,这类蛇的主要特点是腹鳞宽大,在地面行动迅速敏捷。如生活于山区的五步蛇、烙铁头、紫沙蛇、眼睛王蛇、丽纹蛇、竹叶青、白头蝰、王锦蛇等。蝮蛇、蝰蛇、眼镜蛇、金环蛇、银环蛇、白唇竹叶青、黄脊游蛇、黑霉锦蛇、棕黑锦蛇、乌梢蛇、赤链蛇等多生活在平原、丘陵地带。沙蟒、花条蛇多生活在沙漠、荒壁地带。    ⑵ 树栖生活的蛇类:树栖生活的蛇类主要特点是:体形细长、尾部也细长、级善缠绕和攀爬、大眼睛、视觉相对比较发达、其腹鳞宽大、两侧的侧棱较明显,它们大多数时间栖息在乔木、灌木、树枝或枝干上,如绿瘦蛇、翠青蛇、金花蛇、繁花林蛇、绞花林蛇等,竹叶青和烙头铁、赤链蛇也常攀缘在树木上,但不如前者自如。“蛇岛”蝮蛇也属于树栖生活类。    ⑶ 水栖生活的蛇类:水栖生活的蛇类,大部分时间或终年在溪沟、稻田、水塘、库区等水域活动及觅食,其特征是体积粗短,自泄殖肛腔后尾部骤然变细,类似毒蛇的尾巴,腹鳞退化不发达,鼻孔位于吻部脊侧。这类蛇有中国水蛇、渔游蛇、铅色水蛇、水赤链等。    ⑷ 穴居生活的蛇类,与穴居生活有关的蛇类,多是一些比较原始和低等的中小型蛇类,其特点是头小、口小、尾短细,眼睛和腹鳞均不发达。活动规律为晚上或阴暗天气时,爬到地面上活动,如闪鳞蛇、盲蛇。    ⑸ 海水生活的蛇类。这类蛇的最大特点是:终生生活在海洋,其尾进化成侧扁形状,鼻孔生于吻背,躯干略侧扁,腹鳞不发达甚至完全退化。海蛇均为剧毒蛇。如扁尾海蛇、长吻海蛇、青环海蛇、平颈海蛇等。    ⒍ 海蛇是怎样排出体内盐份的?    海水的含盐量在3%以上,海蛇能排出饮入腹中大量的盐份,是因为海蛇具有陆地蛇所没有的盐腺。其盐腺生于海蛇的舌下,也就是下颌的后舌下腺,它有许多导管沟通通至口腔舌鞘,过量盐份通过盐腺以分泌物的形式流入舌鞘,在海蛇吐舌时被随时携带出去,这样海蛇体内多余的盐份便被排出体外了。
  • 养殖技术推荐
更多+
孔雀养殖怎么消毒

孔雀养殖怎么消毒

孔雀舍勤打扫,及时清除粪便、污物及灰尘。以免降低消毒质量。喷雾消毒时,喷口不可直射蓝孔雀,药液浓度和剂量要掌握准确,喷雾程度以地面、墙壁、屋顶均匀湿润和蓝孔雀体表稍湿为宜。水温要适当,防止孔雀受冻感冒。消毒前应关闭所有门窗,喷雾15分钟后要开窗通气,使其尽快干燥。进行育雏室消毒时,事先把室温提高3~4℃,免得因喷雾降温而使雏蓝孔雀挤压致死。种类消毒剂交替使用,每月轮换一次。孔雀群接种弱毒苗前后3天内停止喷雾消毒,以免降低免疫效果。...

12-08

农村沼渣如何养殖蚯蚓?

农村沼渣如何养殖蚯蚓?

农村如何利用沼渣饲养蚯蚓?沼渣养殖蚯蚓操作简单、成本低、效益高,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沼渣处理沼渣捞出后,摊开沥干2天,然后与20%铡碎稻草、麦秆、树叶、生活垃圾拌匀后平置坑内,厚度20-25厘米。蚯蚓放养应均匀移入蚯蚓,并保持65%湿度。场地管理蚯蚓生活适宜温度为15℃一30℃,高温季节可洒水降温,室外养殖不可曝晒,应有必要蔽阴设施。气温低于12℃时,覆盖稻草保暖,保持65%湿度。经常分堆,将大小蚯蚓分开饲养。防止伤害预防天敌,如水蛭、蟾蜍、蛇、鼠、鸟、蚂蚁、螨等,避免农药、工业废气为害。养殖环境养殖场所...

12-20

土元的生活习性

土元的生活习性

土元喜欢生活于阴暗,潮湿,腐殖质的疏松土壤中,野生状态下的土元多生活于灶间、墙角、落叶树林下的腐殖质土壤及碎石间,入土深度可达0.5-0.6米。白天入土休息,傍晚开始出来活动、觅食、交配。夜晚7-12时是土元活动的盛期。土元为杂食性动物,喜食多种蔬菜叶、根、茎、花、多种树叶及各类杂粮,也吃动物性残渣、粪便等。野生状态下的土元生长周期为2.5-3年。5-11月为土元的活动期,气温在13℃以下入土休眠,不食不动、抗寒冷,-10℃时仍冻不死。耐高温,40℃时仍热不死,38℃以上吃食减少,不入土,活动频繁。温度在...

12-21

蝇蛆的养殖技术

蝇蛆的养殖技术

蝇蛆的养殖可用砖砌边高为20厘米,面积为1-3平方米的育蛆池, 或用竹木搭架用塑料盘育蛆,一个直径为50厘米的塑料盘可育蛆1.5公斤仅需3公斤麦麸, 养3-4天即可收集利用,养蛆料的来源较广,不同蛆料的成本有所高低,可以合理选择。麦麸营养成份较高,价格也稍高,一般用来繁殖蝇蛆,价格低廉的酒槽、豆渣等可用来作商品蛆的料。如用麦麸作蛆料,一般1公斤麦皮可生产0.4-0.5 公斤蝇蛆(视麦麸的质量而定),使用时需加水抖匀,干湿度以手捏出水,触碰即散为宜。如果用酒槽、豆渣等半干湿料,使用时不必加水即可培养。蝇蛆的...

12-21

孕蝎的识别方法

孕蝎的识别方法

雌蝎交配初期,靠直观识别其怀孕与否,难度较大。交配过后一段时间,只要留心一下,就可看到一个特征:当雌蝎接触雄蝎时,就迅速逃避,即使被雄蝎追上,也拒绝交配,这表明雌蝎已经怀孕。有些雌蝎在第一次交配后,还愿意同雄蝎跳"交配舞",有可能是复交,也有可能是空怀。只有到几个月之后,雌蝎由于受精后的胚胎发育,前腹部逐渐膨大,就比较容易辩认了。...

12-21

网友评论
评论
发 布

更多养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