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益农业网

蛇类摄食习性的共同点

热度:151℃ 发布时间:2025-10-18 03:41:17
    无论是广食性蛇类还是狭食性蛇类,它们均有如下几个共同的特点。    ⑴ 采食均是“囫囵吞枣”。蛇采食时,不是咬碎后一口一口地慢慢往下吞,而是采取“囫囵吞枣”的方式整体吞食。蛇类虽然没有四肢,但它们有密排倒钩的锯齿牙,因而一旦捕到食物后便用牙钩挂住食物直接吞入腹中。如果捕到难以直接吞咽的大食物,便会先用自己身体的前半部分迅速将食物缠绕几圈,并且越缠越紧,待其完全窒息死亡,将其挤压变细后再慢慢进食。蟒蛇在吞食较大食物时便是采用此种方法。毒蛇捕食说采用突然袭击的方法,先是猛咬上动物一口,将毒液注入所捕动物体内,咬住稍等片刻后再行吞食;但有时也会先把动物松口扔掉,待几分钟后动物中毒或死亡时,再从容不迫地找寻食饵的头部,从头部开始,但也有从咬获部位开始吞食的情况,如虎斑蛇、赤链蛇等。    ⑵ 个别蛇吃“腐”食。绝大多数的蛇类只捕食活的小动物,对已死动物是不予理睬的。仅有个别蛇类除正常的吞吃活体动物外,还喜欢吞食“腐臭”的动物尸体,如赤链蛇。但人工养殖情况下,是不赞成让蛇吃“腐”食的,以防引发肠炎。    ⑶ 因环境而“择”食。同种蛇类因所处的区域环境不同,所捕食的主要品种也会随之变化。如蝮蛇,在我国的华东地区主吃蛙类和鼠类;但在大连的旅顺“蛇岛”上,则变成主要吃过往的鸟类;而它在新疆的西部又以吃蜥蜴和草原蝗虫为主。    ⑷ 采食随着季节“变”。大多数蛇类的采食结构会随季节变化而发生变化。这是因为季节不同,蛇采食的食物品种和数量也不同。因随着季节的不断变化,原来可采食的动物已长大或已没有了,只能选择其他动物来饱腹。再者,不同季节蛇类活动的时间,也因所采食动物的活动时间而随之改变,如乌梢蛇便随着蛙类上岸活动空间而调整自己的捕食时间。春天因蛙类处在交配期,在岸上的时间比较长,乌梢蛇便全天采食;夏季天热,蛙在傍晚或清晨活动量大,其吃食便改在“一早一晚”;秋季乌梢蛇也是随蛙类活动而改变“泽”食时间的。    ⑸ 成蛇、幼蛇的食性“差异”大。有的蛇类,成蛇和幼蛇在食性上的“差异”比较大,如极北蝰和蝮蛇,成蛇以鼠类为食,幼蛇则食各种昆虫和其他无脊椎小动物。    ⑹ 消化快慢有“说法”。蛇类消化食物的速度快慢与所处环境的湿度有关。在正常情况和一定的温差范围内,环境温度越高,蛇的消化速度越快;反之则相反,其进食频率亦与消化快慢有直接关系。另外,蛇类的消化能力均非常强,无论吞食什么动物都能充分地消化的吸收,连骨骼也无任何残留。只有鸟羽、蛋壳和兽毛不能消化,但能随同粪便一起排出,不会造成消化不良。    ⑺ “蛇儿”离不开水。众所周知,蛇类的耐饥饿能力比较强,常常可以几个月甚至一年不吃食物也不至于饿死(只是不死而已,健康状况则谈不上)。但蛇类一般都是嗜水动物,除沙蟒、花条蛇等荒漠上生活的蛇类不需要额外饮水外,其余蛇类都需要适量饮水。有水无食的情况下,蛇类耐饥饿的时间相当长;无食又无水的话,蛇类耐饥饿程度则会大大缩短。蛇类蜕皮也需一定的“水分”,我蛇园常可见到一部分因干燥而蜕不下皮的蛇类,喜欢潜在水中浸泡,离水后很快就能轻松蜕皮。    ⑻ 同样蜕皮,不一样的“感觉”。蛇类蜕皮时,陆地生活和树栖生活的蛇类均停止捕食,而穴居生活和半水栖生活的蛇类则照常捕食。这是因为前者觅食以嗅觉为主,视觉为辅,蜕皮时对嗅觉没什么影响,因此会照样捕食,与平时没什么两样。
  • 养殖技术推荐
更多+
孔雀养殖怎么消毒

孔雀养殖怎么消毒

孔雀舍勤打扫,及时清除粪便、污物及灰尘。以免降低消毒质量。喷雾消毒时,喷口不可直射蓝孔雀,药液浓度和剂量要掌握准确,喷雾程度以地面、墙壁、屋顶均匀湿润和蓝孔雀体表稍湿为宜。水温要适当,防止孔雀受冻感冒。消毒前应关闭所有门窗,喷雾15分钟后要开窗通气,使其尽快干燥。进行育雏室消毒时,事先把室温提高3~4℃,免得因喷雾降温而使雏蓝孔雀挤压致死。种类消毒剂交替使用,每月轮换一次。孔雀群接种弱毒苗前后3天内停止喷雾消毒,以免降低免疫效果。...

12-08

农村沼渣如何养殖蚯蚓?

农村沼渣如何养殖蚯蚓?

农村如何利用沼渣饲养蚯蚓?沼渣养殖蚯蚓操作简单、成本低、效益高,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沼渣处理沼渣捞出后,摊开沥干2天,然后与20%铡碎稻草、麦秆、树叶、生活垃圾拌匀后平置坑内,厚度20-25厘米。蚯蚓放养应均匀移入蚯蚓,并保持65%湿度。场地管理蚯蚓生活适宜温度为15℃一30℃,高温季节可洒水降温,室外养殖不可曝晒,应有必要蔽阴设施。气温低于12℃时,覆盖稻草保暖,保持65%湿度。经常分堆,将大小蚯蚓分开饲养。防止伤害预防天敌,如水蛭、蟾蜍、蛇、鼠、鸟、蚂蚁、螨等,避免农药、工业废气为害。养殖环境养殖场所...

12-20

土元的生活习性

土元的生活习性

土元喜欢生活于阴暗,潮湿,腐殖质的疏松土壤中,野生状态下的土元多生活于灶间、墙角、落叶树林下的腐殖质土壤及碎石间,入土深度可达0.5-0.6米。白天入土休息,傍晚开始出来活动、觅食、交配。夜晚7-12时是土元活动的盛期。土元为杂食性动物,喜食多种蔬菜叶、根、茎、花、多种树叶及各类杂粮,也吃动物性残渣、粪便等。野生状态下的土元生长周期为2.5-3年。5-11月为土元的活动期,气温在13℃以下入土休眠,不食不动、抗寒冷,-10℃时仍冻不死。耐高温,40℃时仍热不死,38℃以上吃食减少,不入土,活动频繁。温度在...

12-21

蝇蛆的养殖技术

蝇蛆的养殖技术

蝇蛆的养殖可用砖砌边高为20厘米,面积为1-3平方米的育蛆池, 或用竹木搭架用塑料盘育蛆,一个直径为50厘米的塑料盘可育蛆1.5公斤仅需3公斤麦麸, 养3-4天即可收集利用,养蛆料的来源较广,不同蛆料的成本有所高低,可以合理选择。麦麸营养成份较高,价格也稍高,一般用来繁殖蝇蛆,价格低廉的酒槽、豆渣等可用来作商品蛆的料。如用麦麸作蛆料,一般1公斤麦皮可生产0.4-0.5 公斤蝇蛆(视麦麸的质量而定),使用时需加水抖匀,干湿度以手捏出水,触碰即散为宜。如果用酒槽、豆渣等半干湿料,使用时不必加水即可培养。蝇蛆的...

12-21

孕蝎的识别方法

孕蝎的识别方法

雌蝎交配初期,靠直观识别其怀孕与否,难度较大。交配过后一段时间,只要留心一下,就可看到一个特征:当雌蝎接触雄蝎时,就迅速逃避,即使被雄蝎追上,也拒绝交配,这表明雌蝎已经怀孕。有些雌蝎在第一次交配后,还愿意同雄蝎跳"交配舞",有可能是复交,也有可能是空怀。只有到几个月之后,雌蝎由于受精后的胚胎发育,前腹部逐渐膨大,就比较容易辩认了。...

12-21

网友评论
评论
发 布

更多养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