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益农业网

治疗肉鸡铜中毒

热度:121℃ 发布时间:2022-11-12 10:07:21
   早在1925年McHargue就报道了微量元素铜对动植物营养的必要性,此后对铜的研究不断深入,铜作为动物体内的必需微量元素逐渐为人们所接受,铜因此也成为动物饲料必要添加剂之一。?1945年Braude首先发现饲料中添加高剂量铜具有促生长作用。近几年的试验证明,铜与动物的生长发育关系密切。J enkins等(1970)在以小麦、鱼粉及牛油为主的基础日粮中添加250 mg/kg铜饲喂雏鸡,可使日重显著提高。周明荣等研究证实,100 mg/kg铜和80 mg/kg锌对肉鸡生长有一定的刺激作用。铜有抑菌抗微生物作用,增加饲料中的铜,能增强机体的防卫机能,有利于抵抗微生物的侵袭。周明荣等发现以铜、锰、硒三种元素混合做饲料添加剂,能明显提高肉鸡外周血液中的ANAE+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铜对肉鸡有上述多种生理作用,在肉鸡饲料中添加适量的铜可以促进肉鸡的生长发育,提高其抗病力,增加饲养肉鸡的经济效益。因此许多养殖户在肉鸡饲料中大大增加铜元素的含量以期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但在肉鸡日粮中添加过量的铜又易引起一系列中毒反应。?1 发生及研究情况 肉鸡发生铜中毒相对较少,对肉鸡铜中毒的研究报告也较少。首先是因为肉鸡对铜元素的耐受性强,据易厚生等报道在肉鸡饲料中加入500 ml/kg的铜,其毒性作用尚不明显,当铜元素剂量达到1 600 ml/kg时肉鸡则出现大批死亡。其次高铜在肉鸡饲料中的应用还未像在猪饲料中应用得那样普遍,因此肉鸡发生铜中毒的概率也就相对较低。但随着近年来高铜在肉鸡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肉鸡铜中毒的发病率也会越来越高,从最近几年铜中毒的相关报道也可看出这点。?有关禽类铜中毒的研究报告在国外仅见两篇,其一是关于天鹅铜中毒的暴发事件,详述了对病死天鹅的病理剖检和生化分析过程;另一篇是对一起商品蛋鸡铜中毒研究报告,证实了铜中毒对商品来航母鸡采食量和产蛋量的影响,并确定了硫酸铜中毒引起口腔病变的部位。国内对禽类铜中毒的研究报告也不多见。易厚生等通过试验对铜、锌中毒进行的相关研究。试验过程中进行临床观察(精神、食欲、体重)、病理学检查(肝、肾病理组织切片观察)、临床病理学检查(RBC、Hb、AKP活性、AKP同功酶、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和微量元素检测(Se、Co、Mo、Cu、Fe、Mn、Zn)。结果表明,吸收后主要是肝脏受损严重,肝、血和毛铜含量明显增加;高锌出现类似损害,但轻得多。肝、毛中锌含量明显增加;高铜低锌及低铜高锌的影响显示铜、锌的拮抗作用。2 发病机理 目前对肉鸡铜中毒的研究国内外均未见报道,而对反刍动物和猪的铜中毒机理的研究较多。一般认为铜中毒时,大量铜在肝中蓄积,许多重要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导致肝功能障碍,甚至肝坏死,使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血浆精氨酸酶及血浆胆红素含量升高。当肝铜蓄积到一定程度后,肝释放大量铜入血。血铜浓度迅速提高并进入红细胞和排入尿液。红细胞中铜浓度不断升高。二价铜与血红蛋白、红细胞以及其他细胞膜的巯基结合,增加了红细胞的通透性而发生溶血;铜抑制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使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减少,血红蛋白变性、红细胞的脆性增加而发生血管内溶血。溶血时,肾铜浓度升高,肾小管被血红蛋白阻塞,从而引起肾单位坏死、肾功能衰竭、血红蛋白尿,甚至尿毒症。同时,由于溶血时释放出的某些因子和缺氧,血浆肌酸酐磷酸激酶浓度升高,骨骼肌受到损害。此外,血液中尿素和氨浓度增加,ATP酶受到抑制,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铜中毒的动物常死于严重的溶血或尿毒症。?急性铜中毒是由于动物短期内摄入过量铜,大量铜盐具有凝固蛋白质和腐蚀作用,从而导致胃肠黏膜出现凝固性坏死。硫酸铜溶液对局部皮肤,黏膜有刺激和腐蚀作用,经口进入消化道时,通过神经反射兴奋呕吐中枢,中毒剂量的铜吸收后可损伤肝、肾、神经系统,中毒时间延长者可发生溶血性贫血。动物从呼吸道吸入铜所产的肺病变,其特征是肺泡壁结缔组织增多,呼吸道炎症,胃肠障碍以及中枢神经抑制和迷走神经刺激等症状。严重者表现为出血性坏死性胃肠炎。慢性铜中毒指动物长期摄取少量铜而导致中毒,是铜中毒常见的形式,但是中毒症状是急性的,是肝中的铜突然释放入血液所致。慢性铜中毒时还能引起泛酸和维生素E缺乏。?3 症状 易厚生报道饲喂含铜1 600 mg/kg饲料的病鸡精神极度沉郁,羽毛蓬乱,体温偏低,腹泻,便血和衰竭。严重中毒鸡临床表现为剧烈的腹泻,粪中夹有蓝绿色黏液,口吐水样液体,尸体剖检时有严重的胃肠炎特征。?朱秀琴报道饲喂含铜1 190 mg/kg饲料的病鸡精神委靡,体质消瘦,羽毛粗乱,翅膀下垂,头勾下或弯盖于翅下,闭眼呆立。饮食废绝,嗉囊空虚,口流黄灰色黏液。鸡冠、肉垂发紫。肛门染有污秽粪液,粪便为淡红色或墨绿色。体温41.6~42.4℃,严重者两肢麻痹,濒死者体温降至37℃以下,急性死亡者无明显表现。?Robintte报道饲喂含铜1 477 mg/kg饲料的鸡群首先出现腹泻,继而缩头伏地,绝食,精神沉郁,腿部、翅膀、颈部肌肉麻痹。不愿走动;羽毛松散,无光泽,张口呼吸,最后都痉挛而死亡。?翟国东报道误食含铜1 800 mg/kg饲料的鸡群部分雏鸡精神沉郁,羽毛蓬乱,下垂,呆立,腹泻。个别鸡伏卧不起,口流黏液,并有7只鸡死亡。第3天死亡22只,第4天死亡52只。死亡鸡只多为生长发育良好,体格较大雏鸡。?4 病理变化 Robintte报道鸡铜中毒病变为肝肿大,呈块状土黄色,食道下部充血,嗉囊黏膜有脱落现象,胃黏膜充血,其中十二指肠较严重。易厚生报道30日龄铜中毒肉鸡的主要剖检变化为皮下组织干燥,肌胃、腺胃糜烂,肠道弥漫性出血性炎症,盲肠比正常扩大4~5倍,里面充满血凝块。实质脏器瘀血,肝、肾灰黄色。肝脏病理组织学病变主要为肝瘀血和局灶性坏死(溶解性)、散在性肝细胞核碎裂。朱秀琴报道成年肉鸡铜中毒主要病变为肝脏肿大,质地变软,被膜下大面积出血;肝细胞颗粒变性,大部分肝细胞浆溶解,甚至消失;窦隙扩大、瘀血;各叶有多处较大的坏死灶,并在坏死灶周围有较多的红细胞分布,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肾脏水肿,肾上皮变性。核浓缩或破碎,严重者核消失,间质血管充血,或者轻度出血。肌胃角质膜不易剥离,有散在的糜烂区;盲肠黏膜发生溃疡,并有明显的出血现象。?翟国东报道3日龄乌骨鸡铜中毒病变为口腔有多量黏液,腺胃、肠道有出血点。肝、肾肿大、质脆。胆囊肿胀,脾脏肿大有出血点,肺充血,气管、支气管黏膜有出血点。?可见肉鸡铜中毒的病理变化主要在消化道,即为肌胃、腺胃糜烂,肠道弥漫性出血性炎症,盲肠肿大。?5 血液学变化 血清铜含量和肝铜含量随饲料铜含量的提高而升高,作为临床诊断铜中毒的指标,具有参考价值。荣俊等报道成年蛋鸡血清铜正常范围为0.7469~1.5333 mg/kg。至于铜中毒后期,肝脏中蓄积的铜大量释放而引起溶血时,肝铜含量是否明显或显著降低,至今尚未见有研究报道。?据易厚生报道,发生铜中毒的肉鸡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极显著降低;白蛋白及白蛋白与球蛋白之比明显降低;而球蛋白及尿素氨却明显升高,总蛋白无明显差异;血清碱性磷酸酶及其同功酶活性极显著下降。肝脏、血液、羽毛中铜元素含量均极显著升高。?牛秀琴等的试验结果与易厚生的报道结果相似:红细胞总数显著减少,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以及血糖含量均极显著减少;肝铜含量极显著增加达十倍以上。?耿果霞等用添加了750 mg/kg铜的饲料饲喂成年鸡74天后,发现鸡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值明显降低,白细胞数、红细胞平均容积明显升高。?谭芳等的研究结果表明成年鸡饲喂含铜250 mg/kg以下的日粮,血红蛋白没有发生显著变化,饲喂量超过350 mg/kg可引起血红蛋白显著下降(P<0.05)。?6 防治 治疗铜中毒的基本原则是:立即终止铜的供给,迅速使血浆中游离铜与血浆白蛋白结合,促进铜的排出。采用中和及氧化毒物、解毒、对症疗法。为了防止鸡群中毒蔓延,立即停止饲喂原来饲料,重新调整饲料配方。建议肉鸡日粮铜含量为?125~250 mg/kg?。?为了促进肝脏对铜的代谢、转化、排泄,可配制0.5%钼酸铵溶液和0.5%硫酸钠溶液,每日分别用上述溶液饮水1次,连用5天。并给予保肝、利胆、止血药物,处方如下(每只鸡1天量):茵陈、板蓝根、生栀子各1 g,维生素K?3 0.3 mg,酵母粉0.1 g,连续饲喂5天;此外每隔1天给予维生素C 50 mg/只,连用4次。?对急性中毒者,可用0.1%亚铁氰化钾(黄血盐)溶液或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使铜形成亚铁氰化铜沉淀而不被吸收,也可服用氧化镁、蛋清、牛乳、豆浆或活性碳以保护肠粘膜并减少铜的吸收。硫钼酸钠不但可促使二价铜离子与白蛋白结合,而且能促进肝铜通过胆汁排入肠道。四硫钼酸钠有同样的效果。?对亚临床铜中毒及经用硫钼酸钠盐抢救脱险的动物,每天在日粮中补充50~500 mg钼酸铵、0.1~1.0 g无水硫酸钠或0.2%硫酸磺粉,混匀饲喂,连续数周至粪便中铜的含量降为正常值为止。此外,临床实践证明:根据病情对症治疗,内服硫酸亚铁、硫酸钠、青霉胺、依地酸钙等也可起到解毒作用。维生素B??12?抗贫血,止血敏可止血,氢化可的松对过敏性疾病有一定的疗效。灵活应用以上药物可达到标本兼治的良好效果。?一般性辅助性治疗可在更换原饲料、清除槽中剩余料、清洗料槽后,在饮水中加5%多维葡萄糖,每天饮用4~5 h。对病重鸡单个灌服,并添加维生素C,每天数次。?7 小结 ?上述研究报告和一些资料中对肉鸡铜中毒的研究多是对成年肉鸡而言,针对雏鸡铜中毒的研究少之又少,其中毒情况与成年肉鸡是否有一定的差异值得进一步研究。另外,铜中毒过程中肉鸡(特别是雏鸡)机体各方面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又是怎样的,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这对揭示肉鸡铜中毒的机理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从以上资料还可以看出,对于铜中毒治疗通常是在饲料中加入铜元素的拮抗剂如硫代硫酸钠、钼酸氨等,效果显著,但即便治愈,经济损失也已形成,无法挽回。饲料中加适量铁、锌可防铜中毒在肉鸡日粮中加入铁、锌是否也有相似的作用却未见报道,值得深入研究。如能证明铁、锌对肉鸡铜中毒有较好的保护效果,且能测算出在肉鸡日粮中铜、铁、锌最适添加量及添加比例,就能在确保不发生铜中毒、动物产品食用安全的情况下,使铜元素发挥最大的作用,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 养殖技术推荐
更多+
孔雀养殖怎么消毒

孔雀养殖怎么消毒

孔雀舍勤打扫,及时清除粪便、污物及灰尘。以免降低消毒质量。喷雾消毒时,喷口不可直射蓝孔雀,药液浓度和剂量要掌握准确,喷雾程度以地面、墙壁、屋顶均匀湿润和蓝孔雀体表稍湿为宜。水温要适当,防止孔雀受冻感冒。消毒前应关闭所有门窗,喷雾15分钟后要开窗通气,使其尽快干燥。进行育雏室消毒时,事先把室温提高3~4℃,免得因喷雾降温而使雏蓝孔雀挤压致死。种类消毒剂交替使用,每月轮换一次。孔雀群接种弱毒苗前后3天内停止喷雾消毒,以免降低免疫效果。...

12-08

农村沼渣如何养殖蚯蚓?

农村沼渣如何养殖蚯蚓?

农村如何利用沼渣饲养蚯蚓?沼渣养殖蚯蚓操作简单、成本低、效益高,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沼渣处理沼渣捞出后,摊开沥干2天,然后与20%铡碎稻草、麦秆、树叶、生活垃圾拌匀后平置坑内,厚度20-25厘米。蚯蚓放养应均匀移入蚯蚓,并保持65%湿度。场地管理蚯蚓生活适宜温度为15℃一30℃,高温季节可洒水降温,室外养殖不可曝晒,应有必要蔽阴设施。气温低于12℃时,覆盖稻草保暖,保持65%湿度。经常分堆,将大小蚯蚓分开饲养。防止伤害预防天敌,如水蛭、蟾蜍、蛇、鼠、鸟、蚂蚁、螨等,避免农药、工业废气为害。养殖环境养殖场所...

12-20

土元的生活习性

土元的生活习性

土元喜欢生活于阴暗,潮湿,腐殖质的疏松土壤中,野生状态下的土元多生活于灶间、墙角、落叶树林下的腐殖质土壤及碎石间,入土深度可达0.5-0.6米。白天入土休息,傍晚开始出来活动、觅食、交配。夜晚7-12时是土元活动的盛期。土元为杂食性动物,喜食多种蔬菜叶、根、茎、花、多种树叶及各类杂粮,也吃动物性残渣、粪便等。野生状态下的土元生长周期为2.5-3年。5-11月为土元的活动期,气温在13℃以下入土休眠,不食不动、抗寒冷,-10℃时仍冻不死。耐高温,40℃时仍热不死,38℃以上吃食减少,不入土,活动频繁。温度在...

12-21

蝇蛆的养殖技术

蝇蛆的养殖技术

蝇蛆的养殖可用砖砌边高为20厘米,面积为1-3平方米的育蛆池, 或用竹木搭架用塑料盘育蛆,一个直径为50厘米的塑料盘可育蛆1.5公斤仅需3公斤麦麸, 养3-4天即可收集利用,养蛆料的来源较广,不同蛆料的成本有所高低,可以合理选择。麦麸营养成份较高,价格也稍高,一般用来繁殖蝇蛆,价格低廉的酒槽、豆渣等可用来作商品蛆的料。如用麦麸作蛆料,一般1公斤麦皮可生产0.4-0.5 公斤蝇蛆(视麦麸的质量而定),使用时需加水抖匀,干湿度以手捏出水,触碰即散为宜。如果用酒槽、豆渣等半干湿料,使用时不必加水即可培养。蝇蛆的...

12-21

孕蝎的识别方法

孕蝎的识别方法

雌蝎交配初期,靠直观识别其怀孕与否,难度较大。交配过后一段时间,只要留心一下,就可看到一个特征:当雌蝎接触雄蝎时,就迅速逃避,即使被雄蝎追上,也拒绝交配,这表明雌蝎已经怀孕。有些雌蝎在第一次交配后,还愿意同雄蝎跳"交配舞",有可能是复交,也有可能是空怀。只有到几个月之后,雌蝎由于受精后的胚胎发育,前腹部逐渐膨大,就比较容易辩认了。...

12-21

网友评论
评论
发 布

更多养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