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日粮结构。夏季饲料中的能量饲料应相对减少,增加青绿饲料。实行夜间喂猪(晚上7点、11点、凌晨4点),可减少白天活动,增加猪的睡眠时间。白天上午10点和下午3点各喂一次0.5%的食盐和青绿饲料。同时要供足饮水。夏季猪日饮水量是自身体重的23.8%,配饮0.5%的盐水,以调节体温。调控舍内温度:用清凉水冲洗地面墙壁,有条件的每天中午、下午用水管冲洗几次,并打开舍内通风孔。同时要给猪体降温,用喷雾或淋洗猪体,每天2~3次,使其散热。若用井水可在日光下晒10分钟,再冲洗猪体。食后30分钟内不能冲洗,更不能用水...
拥挤、下痢、营养不良及感冒是造成仔猪出生前几天死亡的主要原因。而如何预防仔猪感冒是最为关键的,初生仔猪的抗寒能力较弱温度要求为35℃,因而哺乳猪舍的温度应尽可能保持在27℃,一周后逐渐下降至21℃。红外线灯或其它形式的热源可用于仔猪的保温。如猪舍的保温性能较为完善,仔猪达7―10日龄即可停止保温。初生仔猪管理最重要的是保持垫料干燥,提供合适的温度。其次要细心观察仔猪的行为,并以最低的成本为仔猪提供舒适的环境。...
1.酸化仔猪早期断奶后,由于乳酸来源中断,而胃酸分泌仍较少,严重影响消化。应对断奶仔猪饲料进行酸化处理。可在仔猪饮用水或饲料中添加1%~3%的柠檬酸或乳酸,使饲料的PH值降到5;也可在饲料中加入0.3%的胃蛋白酶制剂促进消化。2.发酵取小苏打、甜酒曲、海硝粉、辣蓼各50克,六一散3袋,茶叶5克,贯众、山药、茯苓、陈皮各250克葡萄糖500克。分别研末混匀,再加入5个鸡蛋清、6公斤细米糠拌匀,加水调和至手握紧能成团、松手即散(含水量65%左右)时,装入桶或缸等容器中压紧发酵。温度应控制在35℃~40℃。冬天...
猪舍内只有保持干燥、温暖和舒适,猪才能健康生长。要想做到这一点,猪舍内必须具备三样“宝贝”:一是褥草;二是干细沙;三是红黏土。为什么猪舍内必须具备褥草呢?因为农村养猪绝大多数农户都是开放式猪舍,舍内保温条件差,必须要在猪舍内铺些麦秸、稻草、干草等。这些垫草干燥、柔软、保温性能好,铺上后,使猪感到温暖和舒适。为什么猪舍内必须具备干细沙呢?因为干细沙具备松散、吸潮散湿的特点,猪舍内铺上部分细沙,可使猪舍内湿度减少,保持舍内干燥,能提高猪舍内的温度,有利猪体健康。为什么猪舍内必须具备红黏土呢?因为猪躺卧的时间较...
1.病因①母猪怀孕后期由于过度肥胖、懒惰、不愿活动,致使新陈代谢机能降低,体内产热减少,散热增加,造成体温降低,从而影响机体各系统的机能,引起机体抵抗力下降,消化系统机能紊乱。②圈舍封闭不严,保暖措施陈旧落后,有的人片面认为老母猪耐冻,所以连起码的防寒设施都没有。③圈舍潮湿,阴暗寒冷。2.症状精神沉郁,喜卧不愿动,食欲下降甚至废绝,大便干燥,体温38℃以下。眼红发暗,皮肤没有太明显的变化。3.治疗中西药结合治疗,效果较好。西药:治疗原则是强心补液,增加能量。处方:①樟脑磺酸钠10毫升1支,维生素b1针1...
猪是恒温动物。对环境温度非常敏感。要有防寒保暖措施。生理特点怕低温。新生乳猪的组织器官和机能都尚处于未成熟状态;体温调节功能不健全,体内约含水分80%以上;脂肪含量仅有1-2%,且多为结缔组织,皮下脂肪层很薄;被毛稀少而短无绒毛;体内能量贮备不多,能量代谢激素调节机理功能不全;体型虽小,单位体重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这时如处于低温环境中体温散失较快,体温迅速降低,耳及四肢冰凉,往往诱发低血糖病,造成大批死亡。环境应激不耐寒。乳猪出生刚离开母体时,所处环境就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从水生(母体羊水)到陆生;从依靠...
猪瘟是养猪生产中最大的烈性传染病。预防办法可用猪瘟兔化弱毒冻干疫苗,按瓶签说明加生理盐水稀释,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大小猪一律1毫升。注射后4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一年半。哺乳仔猪产生免疫力较差,需于断奶后再注射一次。稀释后的疫苗要当天用完。本疫苗保存于―15℃冷暗处,有效期1年。如已发现猪患了猪瘟,现在可采用“抗猪瘟血清”治疗,可以皮下注射,以可用以肌肉、静脉注射。剂量为8公斤以下的猪30毫升;8―16公斤的猪30―40毫升;16―30公斤的猪40―60毫升;30―45公斤的猪60―90毫升;45―60公...
在猪场同期有一定数量母猪产仔的情况下,将多产或无乳吃的仔猪寄养给产仔少的母猪,是提高成活率的有效措施之一。当母猪产仔头数过少时需要并窝合养,以使部分母猪尽早发情配种。仔猪寄养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母猪产期接近,实行寄养时,仔猪日龄最好不要超过3天。后产的仔猪向先产的窝里寄养时,要挑体重大的仔猪寄养;而先产的仔猪向后产的窝里寄养时,要挑体重小的仔猪寄养,以避免体重相差太大,影响体重小的仔猪发育。(2)被寄养的仔猪要尽量吃到初乳,以提高成活率。(3)寄母必须是泌乳量高,性情温顺、哺育性能好的母猪,只...
疥癣病俗称疥疤,是一种慢性皮肤寄生虫病。虫体从卵到成虫的整个发育期约10天左右,生长期较长。此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接触传染,病猪的皮肤、周围的环境均隐藏有虫体,反复性比较强。因此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才能控制住病情的发展。现就一例哺乳仔猪疥癣病进行如下报道:1发病情况2004年9月18日,唐山某镇一养猪户1窝30日龄的12头哺乳仔猪先后出现皮肤干裂、体格消瘦等病态症状,当地兽医诊断为湿疹性皮炎,同时使用青链霉素等药物治疗无效,个别猪症状加剧,9月22日死亡2头。后经笔者诊断为疥癣病,立即采取综合治疗方案,其余...
副嗜血杆菌、链球菌的感染途径很多,新的发现表明伤口感染是疾病发生的重要途径,目前集约化饲养,猪群密度大、环境相对较差,加上消毒不严格,环境中的病原甚多,无疑加重了猪只感染的压力。目前来说猪场预防副嗜血杆菌、链球菌仅是依靠疫苗和抗生素保健预防,可能会忽视产房仔猪的管理,特别是仔猪伤口的处理,效果不是太理想,因为副嗜血杆菌和链球菌的血清型比较多,疫苗免疫往往很难对上型号,所以效果会比较差。同时,抗生素保健也因为细菌极易产生耐药性以及剂量和疗程不足,效果不是太好。因此加强产房管理,注重伤口处理对疾病的控制显得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