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益农业网

种植技术

翠菊碎倒病应如何防治?

翠菊碎倒病应如何防治?

翠菊碎倒病的防治:一、土壤处理。用40%拌种双或40%五氯硝基笨,每平方米用药量6至8克撒入播种土拌匀。二、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或75%白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施,7至10天用药1次,连续3次。...

如何防治翠菊黄化病?

如何防治翠菊黄化病?

叶片黄化是翠菊的一种重要病害,称黄化病。病株受侵染后表现为:幼叶沿叶脉出现黄化,随后整个叶片呈黄绿色。病叶向上直立,叶柄细长,叶片狭窄,腋芽增多,使植株顶部出现丛枝,植株矮缩,病株花瓣褪色,花不孕。翠菊黄化病的病原是类菌原体,可通过叶蝉危害、茧丝子寄生、嫁接等传播。防治翠菊黄化病的措施:。一是要注意消灭叶蝉,及时清除植株周围的杂草,尤其是萎黄、丛生的宿根性杂草,有利于控制病害的发生。二是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烧掉。...

翠菊黄化病的症状与病原

翠菊黄化病的症状与病原

翠菊黄化病是翠菊的重要病害,北京、上海均有发生,该病使植株矮小、萎缩、花小、变色,对切花作种危害更大。症状:感病植株叶片呈淡黄色或黄白色,叶脉轻微黄化。病株叶芽增多,常常出现扫帚状丛枝。丛枝上的花朵颜色均有程度不同的减褪,花瓣通常为淡黄绿色。植株矮小,萎缩,并不枯死,能继续传染邻近的植株。病原:翠菊黄化病是由类菌质体(MLO)侵染致病。发病规律:类菌质体主要是在各种多年生寄主上存活,如雏菊、车前、天人菊等。主要通过叶蝉、菟丝子等传播。种子和土壤不传毒。防治:①清除翠菊周围的野生杂草,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销毁...

翠菊褐斑病的防治

翠菊褐斑病的防治

简介该病是翠菊的一种常见叶部病害,严重时,叶片枯黄,导致全株枯萎。症状初期在叶片在出现近圆形大小不一的紫褐色病斑,后变成黑色或黑褐色。后期病斑中心转浅灰色,再现细小黑点。叶上病斑较多时,全叶变黄干枯。一般从下部叶片开始,顺次向上枯死。病原为壳针孢属的一种真菌Septoriachryrsan-themellaSacc.传染途径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株残体上越冬,翌年风雨传播。北方7~8月高温多雨,发病严重。植株植过密时,易于发病。防治方法1、选择排水良好的地段种植。种植密度要适当。选择抗病品种。发现病...

翠菊轮纹病防治方法

翠菊轮纹病防治方法

为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初生圆形至近圆形病斑,直径5-15毫米,褐色,具同心轮纹,上生黑色小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器。发病特点:病菌随病叶落入土表或进入土壤越冬,是该病初侵染源,翌年,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扩大为害,5-9月发生,天气潮湿利其发病。防治方法:(1)及时清除病残组织,以减少越冬菌源。(2)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3)生长期喷洒百分之27铜高尚悬浮剂600倍液或1比1比100倍式波尔多液或百分之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百分之50百•硫(百菌清+硫磺)悬浮剂500倍液。...

翠菊黄化病的防治

翠菊黄化病的防治

简介翠菊黄化病是翠菊的重要病害,病株矮小、萎缩,花小、变色。症状感病后,叶片呈淡黄色,常常长出自始至终帚状丛枝,丛枝上的花朵颜色均有程度不同的减褪,花瓣通常为淡黄绿色。植株生长弱,能继续传染邻近的植株。病原翠菊黄化病是由类菌质体(MLO)侵染致病。类菌质体主要是在各种多年生寄主上存活,如雏菊、车前、天人菊等。主要通过叶蝉、菟丝子等传播。防治方法1、最好的防治方法是将植物种在网室中。2、可喷50%马拉松1000倍液或二嗪农等杀虫剂防治叶蝉。3、要经常清除翠菊周围的野生杂草,以减少传染源。4、发病初期,喷洒医...

草本花卉种子采收保鲜:翠菊

草本花卉种子采收保鲜:翠菊

【其他中名】八月菊、江西腊、姜心腊、蓝菊、六月菊、七月菊、五九菊、五月菊【科属】菊科翠菊属【原产地】中国【植株性状】翠菊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常做一年生栽培。株高30~100厘米。瘦果生于头状花序,先端截形,8~10月陆续成熟。【种子采收】收获部位为翠菊的头状花序。通常在每年9~10月间,选择植株各分枝顶端完全变黄的衰老花序剪下,将其晒干。然后去杂,再筛选出种子。注意避免品种混杂。【分级】所采收的种子应该在保证品种净度、正常含水量、无异物污染之前提下进行分级:一级种子的萌发率≥80%;二级种子的萌发率≥70%...

翠菊根腐病的防治

翠菊根腐病的防治

翠菊根腐病,病害学名:PhytophthoracryptogeaPethybridge&Lafferty.为害多种作物,分布于各地。一、为害症状:植株地上部萎蔫,有时可见茎部变成黑褐色,由根颈部向上扩展,检视根部出现黑色水渍状软腐,但病部没有粉红色至白色孢子堆。二、病原菌形态特征:病原称隐地疫霉,属卵菌。在CA培养基上,菌落放射状,气生菌丝较少至中等茂盛。孢囊梗不分枝至简单的假轴式分枝,宽约2.5-6um;孢子囊椭圆形,个别卵形,大小24~80X20-40(um),无乳突。游动孢子肾脏形,侧生双鞭毛,大小...

翠菊黄化病防治

翠菊黄化病防治

翠菊黄化病是翠菊的重要病害,病株矮小、萎缩,花小、变色。症状:感病后,叶片呈淡黄色,常常长出自始至终帚状丛枝,丛枝上的花朵颜色均有程度不同的减褪,花瓣通常为淡黄绿色。植株生长弱,能继续传染邻近的植株。病原:翠菊黄化病是由类菌质体(MLO)侵染致病。类菌质体主要是在各种多年生寄主上存活,如雏菊、车前、天人菊等。主要通过叶蝉、菟丝子等传播。防治方法:1、最好的防治方法是将植物种在网室中。2、可喷50%马拉松1000倍液或二嗪农等杀虫剂防治叶蝉。3、要经常清除翠菊周围的野生杂草,以减少传染源。4、发病初期,喷洒...

翠菊的叶斑病

翠菊的叶斑病

翠菊叶斑病是翠菊的一种常见叶部病害,在北京、东北地区有发生。发病严重时,叶片枯黄,导致全株枯萎。症状:发病初期,感病叶片上出现近圆形大小不一的褪绿斑点,病斑以后逐渐变成黄褐色。发病后期,病斑中心转浅灰色,其上出现小黑点,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叶上病斑较多时,全叶变黄干枯。该病一般从下部叶片开始,顺次向上枯死。病原:病原为翠菊壳针孢菌(SeptoriacallistephiGloy),隶属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球壳孢目、壳针孢属真菌。发病规律:病原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株残体上越冬。翌年春季,分生孢子器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