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益农业网

蘑菇种植技术

蘑菇疣孢霉病的发生规律

蘑菇疣孢霉病的发生规律

发生规律该病菌广泛分布于表土层2~9厘米深处,其适宜生长温度为25℃左右,10℃以下生长极为缓慢,35℃以上基本不能生长。试验表明:在土壤及堆肥中,其病原孢子在56℃条件下4小时(65℃条件下1小时)即可死亡。该病菌主要通过土壤、喷水、人、工具、昆虫等途径传播。另外菇房通风不良、温度高、湿度大也是此病害发生的重要原因。...

大棚种蘑菇的消毒处理技术

大棚种蘑菇的消毒处理技术

菇棚环境的消毒处理强化“环境”观念,严格消毒杀菌。值得注意的是,现在蘑菇生产环境每况愈下,诸如污染菌袋、带病菇体以及栽培废料的随意乱弃,使其成为新的“病源基地”,造成病害频发,并伴发交叉感染,使持续生产的难度越来越大,该现象自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就开始显现,至今得不到有效治理。对于基地型生产,我们一直强调这个“环境”的改善问题,在无法做到大面积治理的条件下,在基地内可强化消毒杀菌措施,对栽培棚外包括操作场地周边,清理卫生,对厩厕、垃圾等需严格清理,尤其要彻底清理污染菌袋以及菌糠废料等,并喷洒高浓度多菌灵、辛...

蘑菇菌蚊要早防

蘑菇菌蚊要早防

 菌蚊又称“瘿蚊”,繁殖速度很快,常携带细菌使蘑菇得病,其幼虫(蛆)有白色和橙色之分。菌蚊常在生产蘑菇的堆肥上产卵,在菌丝长满培养料前卵开始孵化,在第一批菇出菇前幼虫已经长大,并钻进菇柄和菇盖危害。因此,防治菌蚊应早防。首先,生产蘑菇的培养料尽可能采用二次发酵料,每吨料用49%的二嗪农乳剂1000~2000倍液对菇房、床架进行喷雾处理,门窗、通气筒要用塑料纱网封牢,网上最好刷上驱蚊的长效药物。其次,若有菌蚊幼虫危害,可在床面无菇时用2.5%的溴氰菊酯2500~3000倍液,或20%的杀灭菊酯2000~30...

Ag―33双孢蘑菇

Ag―33双孢蘑菇

早熟品种。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4℃,菌丝属匍匐型或半匍匐型,在麦粒培基上呈灰白色。出菇时温度最好不超过20℃,在适宜条件下14天左右长满料,覆土后16天―18天见菇点。培养料含水量70%左右为宜,产菇期间空气湿度要求90%-95%。头4潮菇占总产量80%左右,转潮快,潮间间隔8天-11天。料厚22厘米左右时,单产可高达17公斤/平方米。...

蘑菇疣孢霉病的防治方法

蘑菇疣孢霉病的防治方法

(一)种植前对菇房、菇架用5%的漂白粉水溶液或5%的甲醛溶液喷洒消毒。(二)覆土消毒,覆土要取30厘米以下的深层土,切勿取地表土,更不要在出过菇类废料的田地取土,覆土准备好后,要在太阳下暴晒至干,同时用药剂消毒,具体方法:按每平方米使用疵霉净1.5克与土壤拌匀后覆土,病害严重地区可适当加大用药量;第二次施药在第二茬菇采收后,用疣霉净700倍溶液喷施于菇床上。(三)发现病菇后立即停止喷水,并加大菇房通风量。病菇少时,要及时除掉并烧毁,切勿乱扔,以防传染;菇床出现大量病菇时,不要马上挖除,先将好菇采完,再用疣...

预防蘑菇菌盖上水锈斑

预防蘑菇菌盖上水锈斑

一般是喷水后没有及时打开门窗通风换气,使菇房内湿度过大,水珠久聚菌盖表面,局部产生铁锈色斑点。铁锈色斑点与细菌性斑点相似,但仅限于表面。预防措施:按时或看天气适宜时,打开门窗通风,调入新鲜空气,蒸发菇体表面的水分。...

蘑菇防白腐病

蘑菇防白腐病

蘑菇白腐病又叫褐腐病、水泡病,是蘑菇病害中发生最普遍、为害最严重的一种病害。秋季栽培的蘑菇发病重于春菇。被害的蘑菇最初在菌盖及菌柄的表面发生褐色瘤肿,以后逐渐增多,严重时病部形成一层白色霉。可采取以下方法进行防治:及时清除病菇。发现病菇时,应立即将病菇连同菌丝体以及10厘米深处的培养料一起挖出烧毁或深埋,病穴用消毒土填平。同时用4%福尔马林消毒工具,预防病菌传染。降低温度、湿度在不使菇房冷却的条件下,开窗通风,降低温、湿度。控制空气相对湿度在95%以下,温度降至17℃以下。药剂防治。在菇长出之前,用1∶2...

蘑菇防衰老的四个小窍门

蘑菇防衰老的四个小窍门

一、清水浸泡:水能隔绝空气,使蘑菇变色慢,体态饱满。但要求水质含铁量低,不得使用铁器皿及含铁量高的水浸泡。二、焦亚硫酸钠处理:先用0.01%的焦亚硫酸钠水溶液漂洗蘑菇3~5分钟,再用0.1%的焦亚硫酸钠水溶液浸泡半小时,近期出沥干,装进塑料袋内贮存。在室温10℃~15℃条件下,保鲜效果好。蘑菇可长时间保持洁白。但贮存温度超过30℃时,仅能保鲜1天,以后就会逐渐变色。三、激动素保鲜:用0.01%的6-氨基嘌呤液浸泡鲜菇10~45分钟,取出沥干后贮存,能延缓衰老,保持新鲜。四、比久保鲜:植物生长延缓剂比久,化...

蘑菇防病技术

蘑菇防病技术

九月下旬蘑菇开始陆续出菇,也是蘑菇房病菌开始繁殖为害的时候。蘑菇胡桃肉状菌是蘑菇生产中为害较严重的一个病菌。该菌又称“假块菌”,其病原菌是小孢德氏菌。子囊果成堆时呈胡桃肉或菜花状,浅黄色至奶油色,老熟后浅褐色。表面被覆皮屑状物,菌肉致密,柔软,压破后有腥臭味,大者可达10几厘米。一旦蘑菇房床被胡桃肉状菌感染,床面应立即停止喷水,使其基质土面干燥,并挑去胡桃肉状菌的子实体,换上相应新土。待室温下降到16℃以下时,再按常规管理;以免影响出菇。在非药剂人为综合治理上,密切注意菇房高温在23-26℃时,若通风不良...

蘑菇“怪胎”的防治

蘑菇“怪胎”的防治

 畸形菇主要是通风不畅、菇室二氧化碳含量超过0.3%时,易出现畸形菇。出菇部位过深,在粗土缝间长出的菇也往往呈畸形。预防措施,应重点注意菇房的通风换气。地蕾菇培养料入菇房时湿度过大,粗土调水时菇房通风太久,覆盖细土过晚,温度较低等,容易产生地蕾菇。预防措施,应掌握喷水适量、通风适时,使菌丝吊在黏土之上、细土之下。红根菇栽培料偏酸,出菇前高温阶段田水过多,覆土层含水量过大,追施葡萄糖超量,菇房通风不良等都易导致红根菇。预防措施,应调整好培养料的酸碱度,覆土含水量保持在22%-25%,避免高温时洒水,追肥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