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又称小麦斑枯病。主要为害叶片、叶鞘,也为害茎部和穗部。为害时期以拔节至抽穗萁脒甚。叶片发病由下向上扩展,感病叶片初在叶脉间出现淡绿至黄色纺锤形病斑,后扩展连片形成褐白色大斑,上生黑色小粒点(分生孢子器)。有时病斑为黄色条纹状,叶脉色泽黄绿色,形似黄矮病,但其条纹边缘为波浪形,并贯通全叶,严重时黄色部分变为枯白色,上生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器。有时病叶仅叶尖发病干枯,有时病叶很快变黄,下垂。病斑有时从叶鞘向茎秆扩展,并侵染穗部颖壳,使之变得干枯。病原小麦壳针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态属子囊菌亚门...
1.选用抗病品种选用鲁麦21、烟农19、烟农23等抗锈丰产良种。2.药剂防治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0.5公斤加水250~300公斤,进行喷雾;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对水喷雾,每亩用药量60~80克;也可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喷雾。3.加强田间管理适时播种,旅顺口区冬小麦以9月末播种为宜,在秋苗容易发生条锈、叶锈病的地块避免过早播种,对减轻秋苗发病有显著作用。合理施肥,避免氮肥过多,特别避免过晚施用,以防止贪...
保护性耕作是机械化耕作后的又一次革命。其核心技术是不对农田进行耕翻,而是在前茬作物收获后直接播种,并且用秸秆覆盖地表,减少因风、雨造成的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抗旱能力。小麦保护性耕作播种前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防除前茬杂草:田间杂草过多会缠绕免耕播种机的开沟器,使种子入土深浅不一,甚至裸露在地表,造成漏播或出苗不齐,降低播种质量,影响小麦安全越冬。因此,应在前茬作物生长期间应用化学防除或人工、机械除草方法对田间杂草进行防除。2、进行药剂拌种:保护性耕作由于不对土壤进行耕翻容易造成致病性病原菌和地...
症状主要为害叶鞘和叶片。叶鞘染病麦株基部叶鞘先发病,初生褐色病变,产生1―2cm长的椭圆形病斑,边缘暗褐色,中间灰褐色,后沿叶脉纵向扩展成长条形褐斑,致病部以上叶片发黄枯死;叶片染病形成近圆形至椭圆形病斑。后期病部连成一片,致叶片早枯。以上病部均有小黑粒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茎秆染病生出梭形褐色病斑。病原Colletotrichumgraminicola(Ces.)Wils.称禾生炭疽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盘长形,黑褐色,初埋生在叶鞘的表皮下,后黑色小粒点突破表皮外露。直径50―200μm,具...
该项技术由山西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等研究发明,经专家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技术核心以提高土地和光热水自然资源利用率为中心,以耕作改制为关键环节,筛选出中晚熟玉米抗病高产品种与晚播早熟小麦高产抗倒品种,组建了适宜于运城、临汾、晋中、晋东南四大盆地的小麦复套玉米高产种植模式,研究出相应的高产综合配套技术,实现了小麦、玉米两作双千斤。同时,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水肥条件,特别是大面积中低产水地,因地制宜采用相应的种植模式,走不同的高产途径,实现了小麦、玉米的全面高产和均衡增产。?主要技术内容如下:?l.筛选出23个适于...
1.播深适度。俗语说,“半寸死,一寸活,七分八分受折磨”,播种深度要严格掌握在4―5厘米。调查表明,播深4厘米的死苗5%-10%,播深2―3厘米的死苗27%―35%。为了达到适宜的播种深度,必须平整好土地,调整好播种机具,控制好播种深度。2.播种时间。、据测定,越冬前有4―5个分蘖的壮苗,分蘖节中的含粮量最高,为24%-25%,比仅有1―2个分蘖的弱苗高3%―4%,比有7―8个分蘖的旺苗高11%―12%,抗寒抗冻能力增强。播种以秋季日平均气温降至16℃―18℃最为适宜,越冬前正好达到4―5个分蘖。3.科...
症状小麦条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其次是叶鞘和茎秆,穗部、颖壳及芒上也有发生。苗期染病,幼苗叶片上产生多层轮状排列的鲜黄色夏孢子堆。成株叶片初发病时夏孢子堆为小长条状,鲜黄色,椭圆形,与叶脉平行,且排列成行,像缝纫机轧过的针脚一样,呈虚线状,后期表皮破裂,出现锈被色粉状物;小麦近成熟时,叶鞘上出现圆形至卵圆形黑褐色夏孢子堆,散出鲜黄色粉末,即夏孢子。后期病部产生黑色冬孢子堆。冬孢子堆短线状,扁平,常数个融合,埋伏在表皮内,成熟时不开裂,别于小麦秆锈病。田间苗期发病严重的条锈病与叶锈病症状易混淆,不好鉴别。小...
1.防病害小麦根腐病又称小麦根腐叶斑病、黑胚病、青死病等,小麦全生育期均可发病;严重的根系腐烂,麦苗下部叶片变黄,逐渐黄枯而死,从而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防治方法:选用抗根腐病的品种;不在病田留种,不种植带黑胚的种子;与豆类、马铃薯等阔叶作物合理轮作;适时播种,浅播;有机肥要充分腐熟,氮、磷、钾等肥料合理搭配使用;防治该病的药物很多,但应以防为主。常用的药物有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2%~0.3%拌种。2.防虫害导致小麦死苗的地下害虫主要有金针虫、蛴螬、蝼蛄,近年来小麦地下害虫为害有...
症状山东、河南、江苏、浙江、安徽、四川、陕西等省均有发病报道,山东沿海、河南南部及淮河流域发生重。减产10%―70%,主要为害冬小麦,多发生在生长前期。冬前小麦土传花叶病毒侵染麦苗,表现斑驳不明显。翌春,新生小麦叶片症状逐渐明显,现长短和宽窄不一的深绿和浅绿相间的条状斑块或条状斑纹,表现为黄色花叶,有的条纹延伸到叶鞘或颖壳上。病株穗小粒少,但多不矮化。该病症状与小麦梭条斑花叶病相近,需镜检病毒粒体或用血清学方法区分。病原Wheatsoil-bornemosaicvirus简称WSBMV称小麦土传花叶病毒,...
症状又称小麦蠕孢叶斑病、蠕孢根腐病,属世界性病害。我国各冬麦或春麦区均有发生。春麦区流行频纺高。是小麦全生育期典型的多阶段性病害,从幼苗到抽穗结实期均有发生。幼苗期引致芽腐和苗枯,成株期引致叶片早枯和穗腐、根腐、茎基腐、叶斑、黑胚粒、籽粒秕瘦等。其中成株期叶斑发生是取普遍,为害最重。芽腐、苗枯染病重的种子不能发芽或刚萌芽就变褐腐烂不能出土。发病轻的可萌发出土但胚芽鞘或其他地下部分发病,多在冬前死掉或产生弱苗。根腐、茎基腐在苗期的胚芽鞘、地下茎或幼根上出现褐色病变、局部组织腐烂或坏死,常致地下茎基近分蘖节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