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细整地播种(移栽)要对土壤深翻犁耙,做到地平土细,以防寒增温,蓄水保墒。2、适期播种(移栽)及时间苗、定苗、补苗,达到苗全、苗齐、苗匀、苗壮,促进植系下扎,生育良好,茎秆精壮,抗倒伏。3、合理密植合理密植,可以改善植株个体发育,优化个体与群体关系,防止倒伏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根据不同的栽培模式、不同品种,结合当地地理、生态因素合理确定。一般每亩不超过3000株,个别紧凑型品种可达到3200株。4、中耕除草苗期应及时进行中耕,早锄草,早定蕾,以促进幼苗早发快长,尤其拔节要进行中耕培土,使玉米产生大量的...
玉米茎基腐病又称玉米茎腐病,俗称玉米青枯病。近几年,由于玉米自交系、杂交系品种在地区之间引种频繁,使本来抗病性较差的自交系和部分杂交系的原种在地区之间广为种植,从而导致该病在各玉米产区之间相互传播,造成植株早枯,籽粒瘪瘦不饱满,严重影响玉米的原种产量,给公司和农民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一般套种玉米和夏播玉米的发病率达10%~25%,严重达48.6%,造成减产约25%。目前对此病的防治措施仍采用抗病品种为主,但因品种的选育周期长,往往开始比较抗病,4~5年后又变为感病品种,从而给生产上带来了极大的难度。现对...
目前,正值夏玉米管理的关键时期,针对当前玉米长势和今年的气候特征,及时做好玉米后期的管理,以确保秋季增产。补施粒肥,适时浇水补施粒肥是实现玉米丰产丰收的重要环节,此期缺肥,也会影响玉米产量,只有补施好粒肥,才能保证玉米后期不脱肥,实现穗大、粒多、粒重品质好。一般地块于抽雄期补施尿素10公斤左右,施肥后马上浇水或做到雨前施肥,力争8月中旬完成追肥浇水任务。浇水应看天、看时、看墒情。后期若遇雨涝还应注意及时排涝,土壤持水量超过80%时,会引起根系缺氧,导致根系早衰,降低粒重,因此及时做好玉米田排涝同样重要。倒...
目前,春玉米展开叶在10~11片,已进入穗分化期。预计7月中旬进入大嗽叭口期,此时是玉米需肥、需水的高峰期,应及时施肥、浇水。1、追肥:7月上中旬追穗肥,每亩15~20公斤尿素,施肥后进行中耕培土。2、灌水:在抽穗前10天到抽穗后20天是水分临界期,此时期玉米需水量较大,为争取穗大、粒多、千粒重高,此时干旱要及时浇水。3、七、八月正处多雨季节,玉米田应注意及时排涝。4、防治玉米螟:在心叶末期,用50%辛硫磷50毫升加水50公斤灌心,或BT乳油150克加水2公斤拌粗沙5~6公斤撒入心叶。5、玉米抽雄期进行隔...
冬玉米是南亚热带和热带低热河谷地区适宜发展的冬季栽培作物,特点是产量较高,既可收干籽粒作为优质精饲料,又可卖青食用;收获后,其茎叶鲜嫩、浓绿而富有营养,是春夏之交大牲畜青饲料的重要来源,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发展较快,在一些地区,种植冬玉米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由于玉米是喜温作物,在霜期较长的地区进行冬季种植易受霜冻为害。采用下列科学防冻措施,对提高冬玉米产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一、玉米生长发育对温度的要求玉米种子在6~7℃时发芽,但发芽很慢,容易感染细菌而发生霉烂现象。发芽最适宜的温...
玉来――红薯间种栽培模式,是汨罗市农业局科技人员通过多年来对玉米与其它作物间种、套种、续种模式的探索、对比,并经多点大面积示范后总结的一项高效栽培创新技术。采用玉米间种红薯,玉米产量由于株数略有减少而减少,但仍可达400~500公斤/亩,同时可增加红薯产量1500~3000公斤/亩,经济收入可翻一番,并且还能有效地减轻草害,疏松土层,改良土壤。其技术要点如下:实行宽窄行、东西向栽植。为保证间种作物不争肥、不遮光,需实行宽窄行、东西向栽植。玉米宽行150厘米,窄行30厘米,株距25厘米,栽玉米2960株/亩...
夏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根据玉米营养特性和需肥规律,土壤养分含量状况,经过取土化验土壤养分,按照玉米的目标产量,提出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适宜比例和合理用量,以及相应的施肥技术。本着土壤中缺什么营养元素补什么元素,缺多少补多少的平衡配套施肥原则。玉米测土配方施肥一般应掌握“施足氮肥,稳施磷肥,重施钾肥,补施微肥”的原则。夏玉米施肥规律:夏玉米是速生作物,需肥量大,玉米播种后,土壤中的养分已被前茬作物吸收殆尽,不可能留下充足的养分供玉米生长。所以,夏玉米施肥一定要强调一个“早”字。如果因农事繁忙在播种时没来...
玉米在花粒期间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提高光合效率,延长根和叶的生理活性,防止早衰及倒伏,达到粒重饱满高产的目的。主要措施有:追施粒肥。玉米在穗期追肥不多,后期有脱肥现象时,应追施粒肥,促使玉米增加粒重高产。要掌握早施、适量的原则,一般每亩追施8-10公斤碳酸氢氨就可以了。此期间不必追施尿素,因尿素肥效发挥慢,增产效果不显著。防旱防涝防倒伏。花粒期是玉米需水的高峰期,如果此期缺水就会造成果穗秃尖、粒少,影响子粒的形成与灌浆,造成减产。因此,遇旱要及时浇灌农田,满足玉米灌浆对水分的需求。防治病虫害。加强玉米后期...
大豆是营养价值和经济效益较高的养地作物。近几年来,北方主要冬小麦产区,大豆被视为低产作物而种植面积下降,一股仅占玉米播种面积的3%左右。如把玉米、大豆间作种植,发挥这两种作物的优势,可起到互补作用,既能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又能显著提高单位面积营养素的产量,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通过试验、示范、推广证明。大豆间作玉米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效益。(1)经济效益高。比单作玉米每亩增收11.9―18元,比单作大豆增收17.4―23.5元。(2)产量高。间作亩产(自然亩大豆、玉米混合产量)比单作大豆亩产高1.7―2.3倍,...
为适应鲜食甜玉米生产要求,吉林农业大学通过轮回选择等方法育成甜玉米自交系多份,通过测配鉴定出组合吉529×吉326表现优异,定名‘吉甜9号’。2002~2004年对该品种进行产量、品质、抗病虫性及适应性试验,2005~2006年参加吉林省特用玉米区域试验,2007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特征特性幼苗绿色,株高224.5cm,穗位82cm,株型松散,成株叶片19片。花药黄色,花丝绿色。果穗长筒形,穗长20.5cm,秃尖1.3cm。穗行数14~16行,穗轴白色,单穗鲜籽粒质量256g。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