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名:SpodopteraexiguaHuner属鳞翅目,夜蛾科。又名甜菜夜蛾、玉米小夜蛾。广布全国各地。寄主:玉米、棉花、甜菜、芝麻、花生、烟草、大豆、白菜、番茄等170多种植物。为害特点:幼虫食叶成缺刻或孔洞,严重的把叶片吃光,仅剩下叶柄、叶脉,对产量影响很大。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防治方法参见甜菜夜蛾。...
紫糯2号 是宝丰公司从台湾引进并独家市场开发的优质大穗、宜鲜食的紫色糯质玉米新品种,该品种色泽独特,深紫发亮,株高220厘米,果穗长锥型,非常美观,穗长18~20厘米,双穗率较高,甜香满口,好吃且营养丰富,其中具有抗癌功能的'硒'含量较同类玉米高出3~5%,是集食用和药用价值于一体的新型保健食品;亩用种2.5公斤,凡可种植玉米的地方均可栽培。...
美国的玉米加工方式分湿法加工和干法加工二种。近几年,由于玉米果葡糖浆的需求日益增长,湿法加工量有较多的增长。因此,美国食用玉米的方式大多是以湿法加工成淀粉(或变性淀粉)、玉米糖浆、果葡糖浆等形式,再按照配方添加入面包、糕点、饮料、罐头等食品中。通过干法加工成大、中、小渣,啤酒渣,玉米粉等,再制成早餐食品(例如玉米片)、快餐食品、婴儿食品、啤酒等食用。少量的有将玉米籽粒通过膨化、烘烤、油炸等处理方法加工成小吃食品供应市场。...
蜜玉1号一、审定编号 苏审玉200607二、来源与类型 属松散型超甜玉米品种,由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以Mo17(sh2/sh2)×金银束二环系(sh2/sh2)配组,于2000年育成。三、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各地种植。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2004-2005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区试平均亩产鲜果穗696.6公斤,较对照蜜玉8号增产4.1%,2004年增产极显著,2005年增产不显著;2005年生产试验亩产650.4公斤,较对照蜜玉8号增产5.1%。春播播种至采收89天左右。出苗整齐,苗势强,幼苗叶...
铁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88年以8605为母本,丹340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1994年11月经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推广。幼苗叶鞘紫色,叶片黄绿色,叶边缘有波曲。株高276厘米,穗位117厘米,果穗简形,叶片数20-21片,穗上叶上冲。果穗筒形,穗长20厘米,穗行数16-20行,行粒数38粒,籽粒浓黄色,马齿型,红轴,单株粒重250克,千粒重435克,出籽率83%。蛋白质含,5.98%,淀粉68.33%,脂肪6.26%。该品种株型紧凑,茎秆坚韧,根系较发达,抗旱性强,较抗倒伏,较抗...
青枯病又称茎腐病或茎基腐病。1.发病条件及症状。在玉米产区时常发生,在种植感病区品种的地块,发病株率达20%,甚至更高。一般在成熟前后,天气炎热,突然遇到大雨,昼夜温差过大,病害重发;早熟种病害于晚熟种,病菌以根、茎基部的伤品侵入,在玉米灌浆末期和乳熟期症状为地上部整株萎蔫,叶片青枯,并有缢缩现象。2.防治。(1)选用抗病品种。适期播种,增施钾肥,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2)物理防治。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防止水分过多,通气不良,影响根部呼吸,导致发病。(3)化学防治。病株达到10%或病情指数达到8时,采用20...
2007年我省玉米种植面积4147万亩,单产441公斤,总产183亿公斤。今年我省玉米生产总的指导思想是:围绕创建玉米亩产千斤省目标,在稳定种植面积的前提下,坚持政策驱动、科技推动、示范带动,狠抓“一增四改”等关键增产技术的普及应用,狠抓生产条件的改善,狠抓均衡增产,大力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努力提高单产,增加总产。确保全省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4000万亩以上,力争平均亩产460公斤以上,为2010年实现玉米亩产千斤省打好基础。为此,需抓好如下技术措施:一、选好主导品种,加快耐密型品种推广步伐今年我省确定的夏...
保健型玉米杂交种黑糯941,是我国首次培育出的黑色、糯质玉米杂交种。青食时,籽粒呈紫黑色,糯性,果皮薄而无渣,糯香可口,营养丰富,消化率高,籽粒变黑时,粘度达最大值。成熟籽粒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均高于普通玉米,尤其含有较丰富的抗癌元素硒、锌,可青食,冷藏,速冻,制糕点,制粒、糊。羹罐头,饮料和各种玉米食品。特征特性 该品种生育期120天,夏播105天。株高180-240厘米,稳位高85-105厘米,叶片上冲,中抗大、小斑病和青枯病,抗倒伏性强。双稳率达30%,果穗长筒形,穗长18厘米,穗行数14-16行,从...
玉米授粉后,即开始进入灌浆成熟的生育后期阶段,这期间切实加强田间“六项”管理,对加速灌浆,促使早熟,提高粒重,增加产量极为重要。一、割除“空秆”。人们常把没有长出雌穗和虽有雌穗但到秋只是个青棒或瞎棒的玉米植株,统称为空秆,在一般的年份里,这种空秆对产量影响很大。这些空秆株,严重地影响通风透光,与正常植株争水争肥,要及早彻底割除。二、去除病株和玉米无效果穗。作物病株既不能构成产量,又空耗养分,而且还可传播病害,必须除去。玉米植株上,除去上部果穗外,其第二、第三果穗发育迟缓,吐丝较晚,除特殊品种外,一般情况下...
玉米螟为世界性的蛀食性大害虫,有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两种。在我国以亚洲玉米螟为优势种,全国除青藏高原玉米区尚未见报道外,其余各玉米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玉米螟食性很杂,国内现已确认的寄主植物约25种,主要危害玉米、高粱和谷子,也危害麻类、棉花等。以幼虫蛀食玉米心叶、茎秆和果穗,是玉米生产的最严重害虫。玉米螟在发生地区严重危害玉米,特别在玉米杂交制种过程中,如未能及时有效地预防玉米螟的危害,将造成蛀秆率达到90%以上,茎秆折倒率30%~50%,果穗被害率达79%,不但造成严重减产,种子发芽率、净度、饱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