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寄主玉米、蚕豆;苦英菜及小麦等禾本科作物。为害特点主要是成虫对植物造成严重为害。为害叶背致叶背面呈现断续的银白色条斑,伴随有小污点,叶正面与银白色相对的部分呈现黄色条斑。受害严重者叶背如涂一层银粉,端半部变黄枯干,甚至毁种。1998年山东巨野县小麦套玉米田百株虫量l500—3200头,为害严重,应引起生产上注意。形态特征长翅型雌成虫体长1.0—1.2mm,黄色略暗,胸、腹背(端部数节除外)有暗黑区域。触角第1节淡黄,第2至4节黄,逐渐加黑,第5至8节灰黑。头、前胸...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穗上或在玉米雄穗上产卵,成虫也喜欢在玉米喇叭口里活动。干旱麦田是玉米蓟马的重要虫源,干旱缺肥田利其发生和为害。【病因】田禾蓟马对于玉米植株的危害,一般6月中下旬大发生。 【防治方法】(1)邻近麦田的玉米田要加强水肥管理,发现干旱时,适时浇水施肥,可减轻受害。(2)虫口密度大或有可能大发生的地块及时喷洒20%丁硫克百威乳油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8%爱比菌素乳油、10%除尽乳油20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液、25%辉丰快克乳油1500—20...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初孵幼虫先取食卵壳,后陆续从绒毛中爬出,1~2龄常群集在叶背面为害,吐丝、结网,在叶内取食叶肉,残留表皮而形成烂窗纸状”破叶。3龄以后的幼虫分散为害,严重发生时可将叶肉吃光,仅残留叶脉,甚至可将嫩叶吃光。【病因】叶夜蛾对玉米植株的危害。【防治方法】应掌握在其抗药性较弱的孵化盛期或幼虫3龄之前施药。如果已经虫龄较大、抗药性增强,需要选用新型成分农药、适当加大用药量和多元复配而喷药防治。经各地对比试验,选用红与兰TM10毫升+农喜3号20毫升,或红与兰TM 1+...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幼虫从靠近地面的茎部或地下茎基部钻入,造成幼苗枯萎或死亡。【病因】年生一代,以卵在土中越冬。翌年6月中下旬幼虫开始为害,玉米苗高10cm左右,7月上中旬进入为害盛期,幼虫从近地面的茎部或地下茎基部钻入。虫孔褐色,受害重的幼苗即死亡,幼虫有转株为害习性,每天上午9时至17时进行转株为害,白天多在植株内为害,7月中旬后幼虫不再转株,多在一株内为害,一般每株有虫1—6条,7月中下旬幼虫老熟,在土中1一2m处作土茧化蛹。蛹期4—7天,7月下旬成虫陆续羽化...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害症状在玉米心叶期,初孵幼虫大多爬入心叶内,群聚取食心叶叶肉,留下白色薄膜状表皮,呈花叶状; 幼虫(1张)2、3龄幼虫大多爬入心叶内潜藏为害,心叶展开后,出现整齐的排孔;此后,陆续蛀入茎秆继续为害,蛀孔口常堆有大量粪渣;雄穗被蛀,常易折断,影响授粉;苞叶、花丝被蛀食,会造成缺粒和秕粒;茎秆、穗柄、穗轴被蛀食后,形成隧道,破坏植株内水分、养分的输送,使茎秆倒折率增加,籽粒产量下降。初孵幼虫可吐丝下垂,随风漂移扩散到邻近植株上。形态特征成虫黄褐色,雄蛾体长10~13毫米,翅展20~30毫米,...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玉米青枯病又称玉米茎基腐病或茎腐病,是世界性的玉米病害,但在我国近年来才有严重发生。1981年河南省大发生,全省被害面积100万亩以上,严重地块发病率达80%-90%,甚至绝产;1985年河北省涿鹿县发病面积在10万亩以上,每亩减产50-100公斤;1987年吉林省怀德、榆树、扶余 等县,因此病减产达0.75亿公斤;1988年广西省扶绥县,秋玉米上大发生,面积达7万-8万亩,发病率为70%-80%,损失严重。(一)发生及危害 目前,我国在广西、湖北、四川、山东、山西、陕西、河北、辽宁、吉...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病毒病的发生来势猛,上升速度快,发病面积大,危害严重。有的地区前一年只有零星病害发生,而次年就呈大发生态势。【病因】一是品种抗病性差,种子带毒率增加。二是一些栽培技术和耕作制度有利于媒介昆虫的传毒和发生。三是许多地区不合理施肥,忽视农家肥,造成土壤严重缺少锌等微量元素。四是气候条件有利于病毒病的发生。【防治方法】1.压缩感病品种,加强种子处理。主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在大田要因地制宜逐步压缩感病品种的种植面积,推广抗病耐病品种。二是严把药剂拌种关,推广种子包衣剂,大力...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玉米粘虫以幼虫暴食玉米叶片,严重发生时,短期内吃光叶片,造成减产甚至绝收。为害症状主要以幼虫咬食叶片。1~2龄幼虫取食叶片造成孔洞,3龄以上幼虫危害叶片后呈现不规则的缺刻,暴食时,可吃光叶片。大发生时将玉米叶片吃光,只剩叶脉,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病因】降水过程较多,土壤及空气湿度大,气象条件非常利于夏玉米田块粘虫的发生危害。【防治方法】对成虫防治,要利用粘虫成虫趋光、趋化性,采用糖醋液、性诱捕器、杀虫灯等无公害防治技术诱杀成虫,以减少成虫产卵量,降低田间虫口密度。...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局部萎蔫,组织坏死,进而形成枯死病斑,潮湿的气候条件下,病斑上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随气流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造成病害流行。【病因】田间地表和玉米秸垛内残留的病叶组织中的菌丝体及附着的分生孢子均可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来源.玉米生长季节,越冬菌源产生孢子,随雨水或气流传播到玉米叶片上,适宜温、湿度条件下萌发入侵【防治方法】1、选用抗(耐)病品种兼抗大、小斑病的玉米杂交种。2、实行轮作倒茬制度 避免玉米连作,秋季深翻土壤,深埋病残株、消灭菌源;作燃料用的玉米秸秆,开春后...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主要为害叶鞘,也可为害茎秆,严重时引起果穗受害。发病初期多在基部1~2茎节叶鞘上产生暗绿色水渍状病斑,后扩展融合成不规则形或云纹状大病斑。病斑中部灰褐色,边缘深褐色,由下向上蔓延扩展。穗苞叶染病也产生同样的云纹状斑。果穗染病后秃顶,籽粒细扁或变褐腐烂。严重时根茎基部组织变为灰白色,次生根黄褐色或腐烂。多雨、高湿持续时间长时,病部长出稠密的白色菌丝体,菌丝进一步聚集成多个菌丝团,形成小菌核。【病因】播种过密、施氮过多、湿度大、连阴雨多易发病。主要发病期在玉米性器官形成至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