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在浸种容器内盛入3倍于种子体积的55~60℃的温水,将种子倒入容器中并不断搅拌,使水温降至30℃左右。在此温度的水中浸泡3~4小时。过去一般认为甜瓜,特别是厚皮甜瓜的浸种时间在6~8小时,甚至到10~12小时。经过作者试验并多年实践应用证明,3~4小时效果很好,种子足以吸足水分,大大缩短了浸种时间。采用温汤浸种不仅使种子吸水快,同时还可以杀死种子表面的病菌。这是大棚甜瓜生产中*常用的浸种消毒方法。...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甜瓜栽培*忌重茬,为确保甜瓜种植连年成功,各地多使用嫁接苗。要保证秧苗整齐划一,则只有在嫁接时既要保证质量,又要注重接后管理,才能保证*嫁接、*成活、*够用。 一、嫁接方法 甜瓜种子按10厘米×10厘米的间距播种在苗畦内。用白籽南瓜作砧木,把南瓜种子播种在营养钵中,时间要比甜瓜籽晚播20~30天,或者等甜瓜苗的*片真叶长到五分钱硬币大小时再播种南瓜苗,以使二者在嫁接时的茎粗相接近。等南瓜苗的两片子叶充分展开,一般8~10天后,在南瓜苗生长点以下以40°角向下斜切,将南...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及时通风,降低棚内湿度。浇水后,应及时通风以降低棚内环境湿度,促进植株健康生长,风口大小要适当,白天不高于35℃,一般白天在28℃~32℃*,尽可能降低棚内空间湿度。 采取农业措施,提高甜瓜的抗病能力。注意浇水时期和浇水量,开花授粉期浇水易造成病害发生,一般在瓜长到核桃或鸡蛋大小时进行适当的灌水,灌水后及时通风,以保持较低的棚室湿度环境,防止病菌侵染。 药剂防治。采用吡效隆等植物生长调节剂蘸花时,在吡效隆溶液中加入几滴农用链霉素;在灌水前后及时喷保护性杀菌剂(大生-M45、品润)进行预防...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西瓜增甜使两招西瓜甜度不够是困扰广大瓜农的普遍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将育种和栽培结合起来。育种方法是通过优良自交系间的杂交获得高甜度的品种,而可以采用的栽培方法较多,主要有以下二招:(1)用金宝贝增甜剂:在瓜类作物上应用金宝贝增甜剂效果非常明显,可使瓜果增甜且着色均匀。它是应用日本*新生物工程技术,针对外观及内在品质要求较高的一些果蔬产品,如葡萄、桃、西瓜、蕃茄、梨、苹果、杏、李、枣、洋香瓜、甜瓜、草莓等专门研发配制的,通过光合作用及功能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使作物积累更多的糖分,使用此产品可...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黄瓜嫁接技术在我国已经被普遍应用,用黑籽南瓜作砧木嫁接黄瓜,能够有效地控制枯萎病的发生与危害,并且可增强黄瓜的生长势。但在嫁接黄瓜生长期也出现了萎蔫逐渐致死现象。对病株进行分离鉴定,分析认为几种原因综合为病原菌、线虫及生理原因所致。致病菌有镰刀菌、腐霉菌、细菌等。一、病原真菌引起的萎蔫植株表现为中午萎蔫,早晚恢复,反复数日后整株死亡。嫁接的接口以上部分、病茎的维管束无褐变现象。茎基处无缢缩,病株的侧根剥开根皮维管束褐变,严重的根系已经坏死,侧根分离出镰刀菌,进一步鉴定为尖镰孢菌黄瓜专化型...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冬暖大棚黄瓜中后期的产量占总产量的70%以上,所以,此期的管理十分重要,其方法主要有:肥水管理 2月中下旬,大部分冬暖大棚黄瓜进入产瓜高峰期,对肥水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因此,黄瓜追肥宜在2月底以后进行,一般每1/15公顷(1亩) 追施尿素20千克、 磷酸二氢钾5--8千克或鲁北牌硫酸钾复合肥30--35千克,隔20天进行1次。根据情况,结合浇水,隔水随水冲施腐熟的人粪尿、豆饼水。同时,每隔10--15天,结合病害防治,进行根外追肥,可以喷施浓度为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或用糖、尿素、磷酸...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一是您要选择优质种子。可以选用抗病、耐热、耐涝、产量高的良种进行种植;二是播前整地。由于黄瓜喜湿怕涝,因此要以高垄种植为好,一般宽80厘米左右、高15厘米左右,垄的间距为60厘米左右。另外,还要注意地块周围的通气状况,以便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机会。三是施好肥水。要多施肥,轻浇水,小水勤浇。此外,还要增施磷肥、钾肥、以便加强黄瓜的抗病性和提高产量;四是病虫害防治。夏季黄瓜的虫害主要是蚜虫和红蜘蛛,可以用氧化乐果和三氯杀螨醇防治。如果病害主要是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可以用百菌清、杀毒矾等进行防治...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黄瓜的细菌性角斑病和霜霉病的症状十分相似,但防治方法迥然相异,菜农常由于误诊而延误防治,造成损失。一、两种病害的区别1.病斑形状与大小:细菌性角斑病与霜霉病病斑均由于受叶脉的限制而成多角形,细菌性角斑病的病斑较小;而霜霉病的斑较大,扩散蔓延快,后期病斑会连成一片。2.病斑颜色和穿孔: 细菌性角斑病病斑颜色较浅,呈灰白色,后期易开裂形成穿孔;霜霉病的病斑颜色较深,呈黄褐色,不穿孔。3.叶背面病斑特征: 将病叶采回,用保温法培养病菌,24小时后观察。病斑为水渍状,产生乳白色菌脓者,为细菌性角...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苗期发病,其正面初呈褪绿,继而黄化,*后产生不规则的枯黄斑,在潮湿的环境下,叶背面产生紫黑色的霉层。成株发病,一般下部老叶先发生,初期叶片上先出现水渍状淡黄色小斑点, 以后病斑直径逐渐扩大至5~16毫米,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型,黄褐色,后期病斑干枯易破。在湿度大的情况下,叶背形成一层黑霉,病株由下向上蔓延。防治方法:该病的病原菌为古巴假霜霉菌,此菌萌发和侵入一定要叶面有水滴,因此防治此病的关键是降低大棚内的空气湿度。在中心病株出现时要及时喷药。初期喷25%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400~6...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黄瓜霜霉病是日光温室黄瓜生产中的*主要病害,若防治措施不当,很容易造成减产,甚至绝收。由于霜霉病发生快,流行迅速,利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是控制该病流行的*主要方法。但如何合理地使用农药,提高防治效果,降低使用成本,将农药的残留量降低到*小,已成为令人关注的焦点问题。笔者结合近年来的栽培管理经验和病害防治试验,认为应注意以下4个问题:一、注意科学合理用药,延缓抗药性产生1.避免长期单一用药,选用新品种农药 长期单一使用一种农药,尤其是使用防治对象单一、作用点少的内吸性杀菌剂,病原菌很容易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