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为害茎、叶及果实。本病以蔓基部和嫩蔓节部发病较多,初呈暗绿色,水浸状,后变淡褐色,缢缩变细,病部以上叶片萎蔫枯死,叶片色泽仍保持绿色。叶片发病多从叶缘或叶尖开始,病斑暗绿色圆形或不规则形,水渍状,边缘不明显,有隐约轮纹,潮湿时,扩展很快,软腐,干燥时病斑停止发展,边缘褐色,中部青白色,干枯易破裂。瓜果发生暗绿色近圆形水渍状病斑,无明显边缘,很快扩展至整个果面,皱缩,软腐,表面生灰白色稀疏霉状物(孢子囊及孢囊梗)。【病因】除黄瓜外,还为害冬瓜、节瓜、西葫芦、菜瓜、南瓜、西...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棚室或露地栽培的苦瓜早春或晚秋均可发病,主要为害果实和茎蔓。果实染病多始于残花部,初呈水渍状,后长出白色菌丝,菌丝纠结成黑色鼠粪状菌核。茎蔓染病初在病部产生褪色水渍状斑,后长出菌丝,病部以上叶、蔓萎凋枯死。【病因】菌核遗留在土中或混杂在种子中越冬或越夏。混在种子中的菌核,随播种带病种子进入田间传播蔓延,该病属分生孢子气传病害类型,其特点是以气传的分生孢子从寄生的花和衰老叶片侵入,以分生孢子和健株接触进行再侵染。侵入后,长出白色菌丝,开始为害柱头或幼瓜。在田间带菌雄花落在...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主要侵染根及茎部,初呈水浸状,后腐烂。茎缢缩不明显,病部腐烂处的维管束变褐,不向上发展,别于枯萎病。后期病部往往变褐,留下丝状维管束。病株地上部初期症状不明显,后叶片中午萎蔫,早晚尚能恢复。严重的则多数不能恢复而枯死。【病因】该病为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瓜类腐皮镰孢菌(Fusariumsolani)。病原菌在土壤中及病残体上越冬,可在土中存活5-6年,成为主要侵染源。病菌从根部伤口侵入,在病部繁殖后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蔓延,进行再侵染。高温、高湿利其发病。连作地,低洼地,就...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全株枯萎,茎基缠绕白色菌索或菜籽状茶褐色小核菌,患部变褐腐烂。土表可见大量白色菌索和茶褐色菌核。【病因】病菌以菌索及菌核随病残体遗落在土中越冬,借助灌溉水、雨水传播,从伤口侵入致病。发病后菌核又借助流水传播或借助菌丝攀援接触邻近植株进行再次侵染致病。高温多湿的天气有利于发病。植地连作,土壤偏酸,通透性好的沙壤土,施用未腐熟的土杂肥,往往发病较重。【防治方法】(1)重病地避免连作。(2)及时检查,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烧毁,病穴附近用菌根消兑水150市斤,灌根。(3)预防为主...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苦瓜贴近地面果实易发病,病部初呈褐色水渍状,后很快变软,病部呈软腐状,雨后或湿度大时长出白霉,即病原菌的菌丝体。【病因】病菌以卵孢子在12~18cm表土层越冬,并在土中长期存活。翌春,遇有适宜条件萌发产生孢子囊,以游动孢子或直接长出芽管侵入寄主。此外,在土中营腐生生活的菌丝也可产生孢子囊 , 以游动孢子侵染瓜苗引起猝倒。田间的再侵染主要因病苗上产出孢子囊及游动孢子,借灌溉水或雨水溅附到贴近地面的根茎或果实上引致更严重的损失。病菌侵入后,在皮层薄壁细胞中扩展,菌丝蔓延于细...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丝瓜果实己生长至尚未成熟时最易发病 , 病斑初呈浅褐色小斑点 , 湿度大或连续阴雨时病斑扩展迅速成圆形至近圆形斑 , 深褐色。剖检病果时 , 病瓜内的丝瓜络呈褐色至深褐色 , 雨后长出粉红色霉状物。【病因】病菌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在种子上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 , 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 , 分生孢子落到丝瓜果实上以后进行初侵染和多次再侵染。丝瓜结果期遇高温多雨或湿度大易发病 , 长江以南至华南、华东、西南发病重。【防治方法】(1) 培育抗病品种 , 选用无病种子。(...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豇豆角斑病主要为害叶片,一般发生在开花期后,叶片上产生多角形灰色病斑,大小5~8毫米,后变灰褐色至紫褐色,湿度大时叶背簇生灰紫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荚染病,病斑较大,灰褐色至紫褐色,不凹陷,湿度大时也生霉状物。【病因】病菌以菌丝块或分生孢子在种子上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为害叶片,病部产生的分子孢子进行再侵染,扩大为害,秋季为害豆荚,侵染种子,则潜伏在种子上越冬。秋季发病重。【防治方法】(1)选无病株留种,种子带菌可用45℃温水浸种10分钟进...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蚕豆立枯病危害作物有十字花科、茄科、葫芦科、豆科、伞形花科、藜科、菊科、百合科等多种蔬菜。蚕豆各生育阶段均可发病。主要侵染蚕豆茎基或地下部。茎基染病多在茎的一侧或环茎现黑色病变,致茎变黑。有时病斑向上扩展达十几厘米,干燥时病部凹陷,几周后病株枯死。湿度大时菌丝自茎基向四周土面蔓延,后产生直径1~2mm、不规则形褐色菌核。地下部染病呈灰绿色至绿褐色,主茎略萎蔫,后下部叶片变黑,上部叶片仅叶尖或叶缘变色,后整株枯死,但维管束不变色,叶鞘或茎间常有蛛网状菌丝或小菌核。此外,病...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为害茎、叶柄和荚。叶片染病初生1mm大小紫红褐色小点,后扩展成边缘清晰的圆形或近圆形黑褐色轮纹斑,边缘明显稍隆起,病斑直径5~7mm,一片蚕豆叶上常生多个病斑,病斑融合成不规则大型斑,致病叶变成黄色,最后成黑褐色,病部穿孔或干枯脱落。湿度大或雨后及阴雨连绵的天气,病斑正、背两面均可长出灰白色薄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叶柄、茎和荚染病产生梭形至长圆形、中间灰色凹陷斑,有深赤色边缘。荚上生小黑色凹陷斑。【病因】病菌发育适温25℃左右,最高3...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初期叶斑轮廓不明显,浅黄色,同时杂有赤色或赤褐色小斑点或不规则小斑痕,后叶片变色部分不断扩大至整个叶面,叶背密生浅紫色霉层,病叶由黄色变成青褐色,由下向上扩展,致全株干枯死亡。【病因】病菌以卵孢子在病残体上或种子上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产生游动孢子,从子叶下的胚茎侵入,菌丝随生长点向上蔓延,进入芽或真叶,形成系统侵染,后产生大量孢子囊及孢子,借风雨传播蔓延,进行再侵染,经多次再侵染形成该病流行。一般雨季气温20~24℃发病重。【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从无病地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