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叶球的球叶边缘枯死。【病因】产生这种病害的直接原因是由缺钙引起的。因气候干旱、浇水不及时,土壤溶液浓度过高而植株无法吸收到足够的钙。所以,保持土壤湿度,注意施用含活性钙的复合肥料,就可减少叶烧边”的发生。【防治方法】在花瓣露红时(未展开),喷一次2-3波美度石硫合剂或1:1:100倍波尔多液、40%多菌灵胶悬剂400倍液,消灭越冬菌源。及时补施肥料和浇水,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番茄果实成熟时的色泽,是衡量番茄果实商品价值的标准之一。番茄着色不良严重影响了番茄的品质, 果实着色不均匀,口感差,没卖相,价格就会大打折扣。【病因】肥水管理不当会影响果实正常着色。【防治方法】1、合理施肥肥和菌肥与西红柿着色不匀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要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必要时喷洒含硼的复合肥,更有利于西红柿的增产增收。2、及时浇水可以用膜下暗灌,浇水时应注意要小水勤浇,不可大水漫灌,注意在早晨浇,不要在中午或午后温度高时浇,以免根系受伤,抑制根系对钾肥的...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瘤黑粉病在我国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是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由于病菌主要侵染植株幼嫩部位,形成的黑粉瘤会消耗大量养分,并可能导致植株空秆不结实,严重影响玉米产量。一、症状识别 玉米瘤黑粉病病原为玉米瘤黑粉菌,造成局部侵染。植株的气生根、茎、叶、叶鞘、雄花、雌穗等幼嫩组织都会受害。受害组织因病菌代谢产物的刺激肿大成菌瘤,外包有寄主表皮组织形成的薄膜,均为白色或淡紫红色,渐变成灰色,后期变为黑灰色,菌瘤成熟后散出大量黑粉(病菌冬孢子)。二、发生规律 瘤黑粉病病菌在玉米生长期间可进行多次侵染...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幼叶脉间组织慢慢变黄,形成黄绿相间条纹,叶片弯曲下披,区别于缺镁。锰是植物体内酶的激活剂,它对玉米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以及叶绿素的形成有重要作用。玉米缺锰症状是从叶尖到基部沿叶脉间出现与叶脉平行的黄绿色条纹,幼叶变黄,叶片柔软下垂,茎细弱,籽粒不饱满、排列不齐,根细而长。【病因】石灰性土壤,pH值大于7;多雨地区,紧靠河岸的田块,锰易被淋失;施用过量的石灰可以导致缺锰。【防治方法】补救措施用0.1%~0.3%的硫酸锰水溶液浸种或每公斤玉米种用10克硫酸锰拌种或用0.5%的硫酸锰溶...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芹菜软腐病又称腐烂病、腐败病。一般发病最适温度25~30摄氏度,发病部位主要在叶柄基部或茎上。病斑初期呈水浸状淡褐色凹陷斑,后呈湿腐状,变黑发臭,仅残留在表皮。防治方法:一是实行两年以上轮作,选用抗病品种。农事操作时避免伤根,培土不要太高。一旦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也可撒一些石灰消毒土壤。还可采用药物防治,在发病初期可喷施农用链霉素或新植霉素,隔7天喷一次。或者选用30%DT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三种害虫均以幼虫食叶为害,菜青虫3龄后可蚕食整个叶片,为害重的仅剩叶脉,严重影响白菜生长和包心,造成减产;甜菜夜蛾主要以初孵幼虫群集叶背吐丝结网,在其内取食叶肉,留下表皮成透明的小孔,4龄以后食量大增,将叶片吃成孔洞或缺刻,严重时仅剩叶脉和叶柄,对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小菜蛾可将菜叶吃成孔洞和缺刻,严重时全叶吃成网状,在苗期常集中心叶为害,影响白菜包心。【病因】①物理方法: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在田间每40-50亩设置一盏频振式杀虫灯或黑光灯诱杀害虫;也可利用甜菜夜蛾、小菜蛾...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秋白菜在生长过程中,最忌地蛆(又称根蛆),它咬食大白菜根部的表皮,造成土壤中的病菌趁虚而入,引起大白菜掉帮腐烂,不仅降低白菜产量,而且影响白菜的食用价值。如不及时防治,可使全田受害,给菜农造成严重损失。为害秋白菜的地蛆是萝卜蝇的幼虫,为寡食性害虫,主要为害白菜和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病因】萝卜蝇在各地每年都发生1代,以蛹在土中越冬,休眠期10个月左右。第二年成虫发生期,主要在8月上旬开始,一直延续到9月下旬为止,8月中、下旬为发生盛期。成虫在每天早晚或阴天出来活动,中午...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大白菜细菌性软腐病是世界性病害,是大白菜高产、稳产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不仅会在田间严重危害,而且会在储藏期间造成巨大损失,导致窖内大白菜严重腐烂损耗。为害症状 白菜多在包心期开始发病,病株由叶柄基部开始发病,病部初为水浸状半透明,后扩大为淡灰褐色湿腐,病组织黏滑,失水后表面下陷,常溢出污白色菌脓,并有恶臭,有时引起髓部腐烂。发病初期,病株外叶在烈日下下垂萎蔫,而早晚可以复原,后渐不能恢复原状,病株外叶平贴地面,叶球外露。也有的从外叶叶缘或叶球上开始腐烂,病叶干燥后成薄纸状。病株易被脚踢倒...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1、病害症状: 为害叶片、叶柄、花梗和种荚。叶片病斑圆形,灰褐色至褐色,有或无同心轮纹,周围有黄色晕圈,病斑大小:直径2——6毫米,茎和叶柄上病斑条形或梭形,暗褐色,凹陷。在花梗和种荚上,病斑椭圆形或近圆形,褐色,中心灰色。潮湿时斑面上均易长出黑色霉状物(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2、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残体内越冬,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孢子萌发时产生芽管,从寄主气孔或表皮直接侵入。环境条件适宜时,在病斑上能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再藉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又称斑枯病。这种病害一般点片发生,但一旦发病,病情即迅速蔓延,造成的危害比较严重。主要危害叶片,叶片感病后变黄褐色,湿度大时则病部腐烂,严重的沿叶脉向下侵染嫩茎到心叶,造成严重减产,因此对这两种病害要特别加以防治。这种病害可能是种子带菌,可采取以种子消毒为主的预防措施,方法是用克菌丹”或多菌灵”500倍液浸种10-15分钟,冲洗干净后播种。其次是加强管理,在扣棚初期湿度偏高时要注意放风排湿,发现病害要及时喷药防治,用多菌灵600-800倍液、代森锰锌600倍液、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