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益农业网

养殖技术

蟾蜍脱肛病的症状及治疗

蟾蜍脱肛病的症状及治疗

1.症状直肠外露于泄殖腔(肛门)口之外1一2厘米。食欲减退,行动不便,体质消瘦。2.治疗用冷开水或者蒸馏水洗净外露的直肠,立即塞入泄殖腔内,然后隔离圈养。...

蟾蜍的食物品种来源

蟾蜍的食物品种来源

饲料主要以蜗牛、田螺、蚂蚁、蝗虫、蝼蛄、地老虎、金龟子、菜青虫、瓢虫、蚯蚓、蚊蝇和其他一些昆虫。可以用日光灯诱虫,或在场内放入垃圾、猪牛粪、人尿等有机物质养殖蚯蚓,也可引诱苍蝇繁殖蛆。...

蟾蜍衣采集的技术

蟾蜍衣采集的技术

蟾蜍脱衣是一种其生理现象,即似蛇脱衣一样,脱一次体积长大一些,特别是在连续数天饥饿状态下,它利用启动自我保护维持生命的必需功能――脱壳(也叫脱衣,又叫蟾衣)而自食。但在连续寒冷或干燥环境下,难以脱壳,如此时食物充足,其衣皮长得越厚实,今后一旦遇湿润(如雾、下雨)时,不久脱衣,此衣质量特优。晚上人们在野外有时可见到这种现象,路边草丛中一只蟾蜍正用肢体搔抓自体皮肤,全身鼓胀状,如用手触之感觉滑腻,此正是它自然脱衣的现象。只可惜随着它用肢爪向前推的同时,用嘴去咬住逐步脱下之衣,慢慢地全部吞入肚内吃掉,人们无法得...

养蟾蜍采蟾衣取蟾酥误区

养蟾蜍采蟾衣取蟾酥误区

目前,社会上对人工养蟾蜍采蟾衣取蟾酥炒得火热,我从自己六年养蟾采天然蟾衣、取蟾酥的经验中,觉得一些媒体和少数养殖场家在宣传上有不少误区。误区一:《本草纲目》上有蟾衣药用价值介绍实际上,《本草纲目》中根本没有“蟾衣“两字。这完全是别有用心的人的虚构。只是在近代医学著作如《中草药大辞典》、《中华本草》、《中华医药全典》等书中确有论述蟾衣的药用价值及有效范围。误区二:蟾衣售价每张上百元其实,目前市场上天然蟾衣整和的干品每公斤8000~10000元左右。天然蟾衣重量每张约0.15克左右,折合每千克6660张左右,...

黄斑蟾蜍

黄斑蟾蜍

科名:蟾蜍科中文名:黄斑蟾蜍学名:Pedostibeshosii属名:Pedostibes食性:分布:泰国南部,马来半岛。形态特征:雄性体长53-78mm,雌性则为89-105mm。生活习性:在密林树叶或矮树间常可见其踪迹,雄性则多在溪流边鸣叫求偶。...

蟾蜍的人工养殖与蟾酥采集

蟾蜍的人工养殖与蟾酥采集

一、蟾蜍的人工养殖㈠养殖场地的建造。蟾蜍作为两栖类,既具有与其他蛙类水陆两栖的共性,也具有其特殊性。蟾蜍离不开水域,但其成体则偏重于陆地生活,因此养殖场应该预留出一定的陆地面积,同时要注意保持湿度,经常往地面喷水,以避免蟾蜍过度干燥而脱水;蟾蜍的跳跃能力较差,但是却具有较强的攀爬能力,养殖时应注意蟾蜍的逃离,可用尼龙网进行围栏和封堵;蟾蜍的捕食以捕捉活动的昆虫为主,对于静止不动的物体则缺乏辨识能力,并且其捕食多在陆地上进行,这就要求在投喂食物时尽量挑选活的昆虫幼体,如蝇蛆、面包虫等易蠕动的饵料。㈡适当分群...

圈养蟾蜍采衣刮酥的技术

圈养蟾蜍采衣刮酥的技术

蟾蜍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从春末至秋末,白天多潜伏在草丛和农作物间,或在住宅四周及旱地的石块下、土洞中,黄昏时常在路旁、草地上爬行觅食。行动缓慢笨拙,不善于跳跃、游泳,只能作匍匐爬行。秋末冬初,成体进入水中,隐伏于水底的烂草、淤泥、石块下越冬。深冬至早春开始繁殖。产卵期间雌雄个体在水中或岸边抱对,雄的驮在雌蟾背面,雌蟾在水底一边爬行一边产卵,可持续10多小时,直至雌蟾产完卵后,雄蟾才离开。产卵时间多在阴雨天或雨后转晴的夜间。卵产在水层比较浅的池塘边或腐殖物质多的水沟中。从产出卵变成幼蟾约经2个月时间,4月中...

蟾蜍取酥技术

蟾蜍取酥技术

捕蟾刮酥一般是在4~8月,此期间可捉6~8月龄以上的成蟾,洗干净后就可进行刮浆。将大拇指放在蟾的颈部,其他手指握住蟾体,另一只手用钢镊子夹住它的耳后腺(勿过分用力),夹1~2次,白浆便可夹出。蟾刮浆后,放回池中饲养,半月后又可取浆一次。所刮取的赡浆,用40目的筛除去杂质,然后摊在玻璃板上蟾(厚度以3~4毫米为宜),放到40~60℃的阳光下晒干,晒得的干品即成商品蟾酥。...

养殖蟾蜍效益高

养殖蟾蜍效益高

蟾蜍俗称癞蛤蟆,它不仅是捕食害虫的“田园卫士”,而且还能向人类提供治病良药,其肉质比青蛙还细嫩鲜美,是一种经济价值相当高的药用兼食用动物。蟾蜍全身是宝。蟾酥是蟾蜍头部耳后腺和皮肤腺分泌的一种白色乳浆,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药材。据《本草纲目》记载,蟾酥具有退热、祛湿、杀虫之功效,是治疗疳病、痈疽之要药。据医学分析,蟾酥含有蟾蜍毒素、精氨酸等物质,以及有强心作用的甾体类,临床应用非常广泛,有强心、利尿、兴奋呼吸、消肿、解毒、麻醉止痛等功效。以蟾酥为原料制作的中成药在我国已达数十种之多,在国外医药市场也备受青睐。近...

蟾蜍脱衣术“水分”大

蟾蜍脱衣术“水分”大

蟾衣是大自然赐给人们的天然良药,是两栖爬行动物蟾蜍(又称癞蛤蟆)脱下的表皮,又称蟾衣。据医书中介绍,蟾衣可以治疗一些疑难杂症,于是一些人就动起了歪脑筋,以传授各种蟾蜍脱衣术为名骗人钱财。蟾蜍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但蟾蜍有边脱衣边吃衣的习性,又是在晚上脱衣,所以很少有人见到和拾到蟾衣,另一方面,因蟾衣量少而导致价高,故蟾蜍脱衣术蒙上一层神秘面纱。据了解,国内有不下200个单位和个人在传授五花八门的蟾蜍脱衣技术。推广者不外乎用槟榔、甘草、干姜。细辛、黄连、川乌、草乌、马钱子等为配方。也有的用激素药和其它不如名的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