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正常养殖阶段的黄鳝,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初步判别是否发病:①摄食量。当气温、水温及养殖环境无任何改变,饲料的质量及加工、投喂等均无变化,而黄鳝的摄食量明显减少,可怀疑黄鳝已经生病。②看体表。黄鳝体表出现腐烂、白毛、异常斑块、寄生虫等,鳝体发红,非繁殖季节而肛门红肿,粘液脱落等,可怀疑已生病。③栖息地点。正常黄鳝平时应隐藏于草丛中或泥洞内。在池中没有青苔及杂草的情况下,发现黄鳝在白天的非吃食时间而不入洞不入草,或将头长时间伸出水面或爬到水草上面,这些异常的现象都可怀疑其已经生病。④运动方式。黄鳝在非吃食时...
近年来,三疣梭子蟹养殖效益显著提高,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三疣梭子蟹苗种供不应求。江苏省南通市沿海普遍开展了三疣梭子蟹的土池人工育苗,2006年笔者在南通启洋渔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启东市东方公司进行三疣梭子蟹土池育苗,育苗面积140.4亩,共获三疣梭子蟹大眼幼体1066kg。一、亲蟹的选择1.养殖池塘中亲蟹的选择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在未捕捞雄蟹的养殖池塘中挑选附肢齐全、蟹体健壮、活动能力强、无外伤、体重250g/只以上的已受精的雌蟹个体,放入室内或塑料大棚内进行越冬,并进行强化培育。2.自然海区种蟹的选择...
养虾技术人员应每日凌晨及傍晚巡池一次,仔细观察虾池环境变化、水色、对虾活动安全状况,并做好记录。检测的主要内容如下:1.养成期应经常做病毒病原检测,可使用T-E染色法、核酸探针。PCR等方法。2.清除养虾池周围的蟹类、鼠类。严防纳人其它虾池死虾及发病虾池排出的水。3.测量水温、溶解氧等水质要素。每日日出之前及16时测量最低水温及最高水温。测量池内溶解氧、pH值。每日测一次透明度,不定期测池水盐度变化,经常检测池内浮游生物种类及数量变化,有条件者可检测氨氮等其它水质要素的变化。4.观察对虾活动及分布。5.注...
河蟹套养鲢鳙鱼主要适合在一些湖区进行,以高邮市界首镇金灯村为例,该村共670多亩网围水面采用河蟹套养鲢鳙鱼的养殖模式,收获时仅鲢鳙鱼一项就增收100万元左右。网围设施 湖泊四周用2层的聚乙烯网片围栏,网目2厘米左右,中间夹一层密网以防河蟹外逃,网底用卵石作沉子,网箱底部埋入底泥10-15厘米并踩实。四周用毛竹作桩,塑料薄膜围栏,高度高出湖区最高水位50厘米左右。水草种植可在湖区水草资源较为匮乏的情况下种植野菱等水草。投放活螺 清明前每亩投放活螺蛳150-200公斤,为河蟹提供天然活性饲料。苗种放养 于11...
刚从外地运输回来的鳝种,运达目的地后,应及时解开包装,用温度计测量其水温,并与欲投放的池水温度相比较,若温差小于2℃,则可直接投放;若温差大于或等于2℃,则应将其倒入塑料盆、桶内、漂浮于池面让其传热,直至水温相近才投放。建有繁殖池的,可直接将鳝种按每平方米10条以内的密度直接投入繁殖池。若繁殖池尚未建好,则可放入其它池内暂养,待建池完成后再将其转池投入。若尚未修建任何鳝池,则可立即挖建一个临时鳝池,将其放入暂养。...
河蟹“抖抖病”目前仍然是困扰养殖业及其广大专业工作者的一块“心病”,养殖户“谈抖色变”,业内人员难以下手,尤其是每年的盛夏高温季节,针对发病塘口,更是束手无策,用药后,往往适得其反,死蟹数量成倍增长,养蟹户怨声载道。本人自2001年始广泛进行调查跟踪,悉心研究该病的诱因及其预防治疗措施,有了自己的一些体会,现总结如下。一、病因分析我市河蟹养殖面积8万亩,2000年该病发病率达到顶峰,全市有近5万亩蟹池不同程度地发生了“抖抖病”,死蟹数量600万只,直接经济损失5000余万元。近些年该病发生率有些回落,但每...
随着海洋污染的恶化,海区内的海水富营养化,致使近年海水围塘养殖虾池内青苔大量滋生,严重影响了虾池养殖。笔者通过几年来的生产实践,采取了一些对策,在控制青苔生长方面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我们采取的虾池养殖模式是以贝类为主,虾类稀养,鱼蟹套养的生态健康养殖模式。青苔在虾池内大量繁殖,其主要危害有:1.严重消耗水体中的无机盐类,使虾池中正常的营养物质代谢遭到破坏,水质变得清瘦。虾池混养的贝类以摄食底栖藻类和有机碎屑为主。水质清瘦,贝类无以为食,影响贝类的生长。2.青苔大量繁殖盖住泥涂,底部养殖的贝类会因此窒息而死,...
(四)虾塘发光现象海水中生存着大量的发光生物,加夜光虫、甲藻和发光细菌等,由于它们个体微小,纳水时进入虾塘,在受到水流冲击或虾的游动刺激时便能发光。发光生物所发之光大都在人的视觉范围之内,故夜间易被人看到。海洋细菌不需要机调或化学刺激便可连续发光,细菌性发光对于虾影响不大。夜光虫多在春、夏两季繁殖,受到刺激便可发光,夜晚可见到淡蓝色的光亮。夜光虫大量繁殖,可引起虾塘缺氧,造成虾窒息死亡。甲藻类有些种类能分泌藻毒,有害于虾体。晚间巡塘时可根据发光现象的强弱来判断虾塘中发光生物的数量。发光现象大多是出现在夏季...
EM渗入水体后,其群体作用能杀死或抑制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物质,调整养殖环境,增加水中溶氧量,促进养殖生态系中的正常菌群和有益藻类的活化生长,保证养殖水体的生态平衡;拌入饵料投喂,直接增强鱼类的吸收功能和防病抗逆能力;促进健壮生长。EM中的光合菌还能利用水中的硫化氢、有机酸、氨及氨基酸兼有的反硝化作用去消除水中的亚硝酸铵,因而能使养殖池中的排泄物和残饵污染得到净化;改善水质,减少鱼病。...
河蟹肺吸虫病又称河蟹吸虫囊蚴病,是河蟹吸虫病的一种。⒈病原体此病的病原体为肺吸虫。它是水生动物与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肺吸虫一生有三个宿主:肺吸虫的卵随人畜粪便进入水中,孵化发育为毛蚴,毛蚴全身披有纤毛细胞。它在水中进行短暂生活后,即进入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类体中;毛蚴在螺类体中发育成雷蚴以及下一阶段尾蚴,尾蚴便从螺类体中出来在水中游动,遇到蟹类(河蟹与淡水溪蟹等蟹类是肺吸虫的第二中间宿主)便钻入其体内发育成为囊蚴;当人畜误食寄生有囊蚴的蟹类后,人畜便成为肺吸虫的第三中间宿主(终缩主),囊蚴即为人体内发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