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顾全兴2006年在养蟹池塘套养青虾,20亩水面共收获河蟹1600公斤,产值13.76万元;春虾237公斤,秋虾800公斤,产值3.62万元;加上年终出售水草收入1.5万元,总产值18.88万元,扣除总成本7.2万元,总利润11.68万元,平均每亩获利5840元。现将顾全兴蟹池套养青虾技术经验介绍如下。1、池塘条件:面积20亩,东西走向,水深1.5米,池坡比1:2。2005年12月至2006年1月,每亩用生石灰150公斤清塘消毒。2、苗种放养:2006年2月每亩放120-140只/公斤的蟹种800只。3...
罗氏沼虾具有生长速度快、个体大、食性广、易养殖及养殖周期短等优点,适合于池塘养殖,采取如下多方面的有效措施,可提高虾的产量,提高经济效益。1、彻底清淤清毒,改善虾池底质。据实践,采用浸泡虾池的办法消毒比较有效,即虾池经翻耕、曝晒后,进水浸泡,使底泥中的有机物分解并溶于水中,然后将水排出,纳入新水,如此反复3次,如使用漂白粉或生石灰消毒,数量要足,对发病较重的虾池,用量提高1-2倍。2、选择适宜养殖模式。在虾苗下池后一个月左右,在掌握每亩投放苗种1.2-1.8万尾的基础上,每亩搭配放养100一150克规格鲢...
苏州市阳澄湖钱氏大闸蟹养殖场,位于中国清水大闸蟹之乡――阳澄湖中的阳澄湖镇,拥有水域面积1000多亩,以养殖,销售阳澄湖大闸蟹,甲鱼,河虾等淡水产品。本场的各类水产品的注册商标为“金元”。本场为广大消费者讲述阳澄湖大闸蟹之所以在海内外久享盛誉且被称为“中华金丝绒毛蟹”的原因:一.背青:蟹壳呈青泥色,平滑而有光泽。二.白肚:蟹肚呈白色,给人水亮玉质般的美感。三.黄毛:蟹鳌和蟹腿上的毛长而浓密,呈金黄色。四.金爪:蟹爪金黄,坚实而有力,放在玻璃板上,八足挺立,双鳌腾空,脐背隆起,威风凛凛。阳澄湖大闸蟹肉质鲜美...
病因及症状病因淡水虾坏血病是由于虾缺乏维生素C所引起的疾病,所有淡水虾如罗氏沼虾、青虾等均可发生。维生素C又叫抗坏血酸,一般动物都可以通过D―葡萄糖合成,但多数水产经济动物如淡水虾的体内却不能合成,因此,维生素C是水产经济动物(包括淡水虾)的一种重要的饲料添加剂。维生素C在饲料中极不稳定,饲料制作时损失较多,虾从饲料中摄取的维生素C量较少。虾池中如果缺乏浮游生物和水生植物,就有可能引起此病。主要症状病虾结缔组织内出现溶血和坏死,甲壳下出现黑色斑块,容易被细菌感染。病虾厌食,行动缓慢,腹部关节、附肢与虾体结...
1、主要症状。病虾厌食、摄食减少或停止摄食,病虾空胃,行动迟钝,弹跳无力,静卧不动或游动异常;发病后期,虾体皮下甲壳及附肢出现白斑点,甲壳软化也较常见,头胸甲易剥离,壳与真皮分离,体色暗或呈微红色。肝胰腺呈棕黄色且易碎。病害呈暴发性,死亡率高。2、防治方法。①选购无病虾苗。②常年在饲料中添加“虾必康”以及含有核苷素、氨基酸、多肽类、酶类及配糖体的生物活性物质,如“保肝泰”、“虾康素”等。主要作用是:刺激对虾免疫系统及激发体内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抗病能力。有助于对虾酶系统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增强对虾抗应...
对养虾稻田,选用乙酰甲胺磷、杀虫单、杀虫双等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相对来说对虾的安全性要好些,但也要注意掌握正确的施药方法,尽量减少养殖水体的药物浓度。农户应在小面积应用确认对虾没有伤害后再扩大用药面积。上述几种农药对大龄稻纵卷叶螟防效差,应掌握在稻纵卷叶螟卵孵高峰期至1-2龄低龄幼虫期用药。氧化乐果属高毒农药,养虾稻田禁止使用。...
近几年来,稻田养蟹被认为大有发展前途。稻田养蟹,既要考虑到稻的生长,又要有利于螃蟹生长,稻田结构可参考稻田养鱼的要求设置,即稻田四周开环形沟,稻田中间开“井”字形沟,要求沟沟相通。稻田中间开“蟹塘”一个,深1米左右,面积8~10平方米,和沟相通,作为夏季水温过高时螃蟹的栖息场所。四周田埂宽40~50厘米,高60厘米左右,田埂上用双层塑料薄膜防逃。5月上旬插秧,6月上中旬放入蟹种(俗称“扣蟹”)。每0.07公顷可放蟹种(规格每只重10克)500只。平时投放适量萍类植物及少量动物性饲料或人工饲料。...
材料:雪蟹3支、西红柿500克、大蒜50克、干葱100克、紫苏50克、茄膏、奶酪。调料:盐、胡椒、白糖。做法:1.将雪蟹洗净,用盐、胡椒、柠檬叶腌味,煎成五成熟即可;2.将番茄汁淋上,加入奶酪局成金黄色即可。特点:雪蟹融入番茄的风味,再配以奶酪的颜色,口味极佳。注:此道菜做法为两次烹饪,掌握好烹调时间。...
最近几年来,随着对螯虾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各地已陆续开展了螯虾养殖试验,有些地方已形成规模化养殖,目前养殖的主要品种是克氏螯虾和从澳洲引进的红螯螯虾和麦龙螯虾等。其中,克氏螯虾因其适应性强,苗种来源广,养殖成本低而被作为主要的养殖对象。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养殖密度的增加,疾病预防就显得比较重要。从总体来看,螯虾养殖过程的疾病很少,这主要与目前通行的低密度养殖模式有关,但某些疾病可对螯虾的养殖造成严重影响。由于我国螯虾养殖刚刚起步,有关螯虾疾病方面的资料比较缺乏,而国外养殖历史悠久,研究也比较深入,现将收...
体长达到7-8厘米以后的中后期对虾池塘,由于投料量增加,对虾排泄物逐渐积累,加上死亡的藻类,以及残饵、池底有机物的氧化分解等共同影响,使池塘水质、底质、微生物等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养虾中后期水环境和对虾的具体变化为:ph值逐渐升高,水色由清绿色、黄绿色变成褐色、茶绿色,透明度降低,混浊度增大;池底发黑,有臭味,有害微生物的数量及种类增加;对虾的尾扇、触须发红,甚至出现烂尾、断须现象,部分虾池出现对虾生长慢,体质弱,灵敏性差,脱壳不遂,纤毛虫寄生,吃食不旺,有肠炎、黄鳃病出现;更有部分虾池发生对虾游塘、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