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秋番茄是夏播秋收栽培,生育前期高温多雨,病毒病等病害较重,生育后期温度逐渐下降,又需要防寒保温,防止冻害。1.品种选择应选择抗病性强、早熟、高产,耐贮藏的品种。目前生产上的常用品种有:特罗皮克、佛罗雷德、佳粉1号、佳红、强丰、沈粉1号、L401、郑番2号、汀红2号等,各地应结合本地特点具体选择。2.播种期及育苗方式大棚秋番茄如播种过早,苗期正遇高温雨季,病毒病发生率高,播种过晚,生育期不足,顶部第三穗果实不能成热。适宜播期应在当地气温达到零下5℃左右的时期向前推移110天左右为宜。北京地区以7月10日...
灰霉病是近几年来大棚番茄上的一种主要病害,幼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生,花、果、叶、茎均可受害,尤以青果受害最重,对番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下面介绍几种防治方法。农业防治加强栽培管理,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推广滴灌、膜下暗灌技术,防止大水漫灌。发病初期及时摘除残留花瓣及柱头,清除病叶、病果,拔除病株,防止病害蔓延。生态防治以增温、排湿为目标,加强通风管理。具体做法是:晴天上午先闭棚升温,当温度达28℃~30℃时持续1小时后开始放顶风,中午继续放风,温度保持在20℃~25℃。下午温度到18℃~20℃时...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苗期染病减产80%,甚至绝收,成株期染病也会造成严重减产,已成为世界许多地区番茄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非洲、中东和东南亚地区、地中海地区、中美洲、澳大利亚、日本、印度、墨西哥、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南部等地均有发生。近年来该病在我国已逐步由南向北扩展,发生蔓延的速度极快。2005年广西番茄主产区百色市田阳县、玉林市郊、南宁市郊数万亩秋番茄爆发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同年10月上海孙桥温室发病,至2006年秋蔓延至郊区;2006年11月浙...
31%吗啉胍·三氮唑可湿性粉剂是盐酸吗啉胍与三氮唑核苷复配的混剂。由河南濮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科技开发中心生产。主要用于防治番茄和西瓜的病毒病,在发病初期,亩用制剂63~84克,对水50~70千克喷雾,一般需喷施2~3次。...
番茄属高钾型作物,对钾肥很敏感。试验表明,番茄施钾肥不仅能提高产量,而且还能提高番茄的品质和商品价值。番茄施用钾肥,能促使幼苗生长健壮,发育快,根系发达,早开花,早挂果,早成熟。在氮、磷肥相同的条件下,施钾肥的番茄可提早采收一周左右,并能提高番茄的抗寒、抗旱、抗病害能力,提高产量20%以上。在其它肥料相同的前提下,一亩施15公斤硫酸钾比不施钾肥的秋茄多收250--350公斤,维生素C含量提高13.2%,糖分含量提高13.7%。同时,外观光亮,色泽好,成熟度一致,果实基部果肉无破裂。无畸型,从而提高了商品价...
番茄叶霉病是番茄的主要病害之一。它主要侵害叶片,也在果实上发病。一般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向上部叶片扩展。发病初期叶正面先出现不规则浅黄色褪绿斑,叶背面病斑处长出初为白霉层,继而变成灰褐色或黑褐色绒状霉层;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叶片正面也可长出黑霉。随着病情发展叶片反拧卷曲,植株长势呈卷叶干枯症状。果实染病,果蒂附近形成圆形黑色病斑,硬化稍凹陷,不能食用。番茄叶霉病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残体内或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表皮内越冬,来年产生分生孢子,成为初侵染源。田间发病后,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助气流传播,叶面有水...
砚山县夏秋番茄市场前景广阔,是两广”和越南客商喜爱的夏秋商品蔬菜之一,到2011年止全县番茄种植面积已达9000亩。但近几年来由于连作严重,番茄疫病、白粉病等由中心病株出现后,伴随雨季的到来,借风雨传播蔓延,病势扩展迅速,普通的植保手段难以克服,轻者造成产量低,经济效益差,重者造成绝收,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种植户的生产积极性。为探寻有效控制番茄病害的新途径,今年砚山进行了番茄避雨栽培技术试验示范4亩。本试验示范的目的是通过避雨的方式,来减少疫病、白粉病等的发生。番茄避雨栽培每亩简易造价在3000-...
吉祥番茄种子栽培要点:1.培育适龄壮苗,施足底肥。2.高肥栽培,注意增施生物活性钙肥、硼肥和镁肥。3.定植后避免低温。整枝方式单杆整枝,每穗留果2-3个。...
秋番茄是夏播秋收栽培。生长前期高温多雨,容易徒长;生育后期温度逐渐下降,生长缓慢,不易成熟。在生产中采取化学激素进行处理,可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在幼苗期如发现幼苗有徒长趋势,可用浓度为(200-250)×10-6的多效唑进行喷洒,喷洒后要防止干旱,注意在早晚浇水。这样可控制徒长,降低坐果节位。在开化结果期可用2.4-D,番茄灵、番茄丰产剂2号等坐果激素进行处理,可有效地防止落花落果。2.4-D使用浓度为(10-20)×10-6,采取蘸花和涂抹法;番茄灵使用浓度为(25-50)&ti...
番茄果实的采收,最少应在绿熟期,此时果实不再膨大。比较合适的时期是转色期,即果实顶部开始变为橙黄色时采收。从坐果到果实成熟依环境条件而异,一般需要5~7周。夏天温度高,光照好,5周就够了,冬天则需要7周多。及时采收,有利甲提高番茄产量。近年来有些地方应用乙烯利对番茄果实进行催熟,这种情况只能加速果实内部的代谢作用,降低贮藏寿命,生产上已经根少应用了。只有在采收的末期,对番茄植株进行全株喷洒1000毫克/升的乙烯利,可以促进已长大而未转色的果实成熟,但不能促进未长大的果实转色。乙烯利处理后,叶子逐渐转黄,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