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豇豆病毒病病因病原不同,有多种表现型,如花叶斑驳型、卷叶萎缩型、明脉皱缩型等等。【病因】病毒病初侵染的毒源主要来源于越冬寄主植物和带毒的种子。在生长季节,田间主要由蚜虫传染,使病害迅速扩展蔓延。蚜虫传毒是非持久性的,蚜虫在病株上取食1~5分钟后就能带毒,转移到健株上吸食1~5分钟就可以传毒,但是,如连续在健株上吸食,经20分钟左右,就将它所带的病毒全部传完,即无继续传毒的能力。此时,如再回到病株上吸食,则又可恢复带毒传病的能力。由于在田间主要是由蚜虫传染,因而病害的发生与流行主要...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幼苗基部呈水浸状,倒伏,缢缩,随病情发展,引发幼苗成片倒伏。【病因】病菌借雨水、灌溉水传播。土温较低(低于15~16℃)时发病迅速,土壤湿度高,光照不足,幼苗长势弱,抗病力下降易发病。在幼苗子叶中养分快耗尽而新根尚未扎实之前,由于营养供应紧张,造成抗病力减弱,如果此时遇寒流或连续低温阴雨(雪)天气,而苗床保温不好,会突发此病。猝倒病多在幼苗长出1~2片真叶前发生,3片真叶后发病较少。【防治方法】①床土消毒 每平方米苗床用95%恶霉灵原药(绿亨一号)1克,兑水成3000倍...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疫病是辣椒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苗期发病,幼苗茎基部呈水浸状暗褐色,而后枯萎死亡。成株发病时,病叶上有淡绿色近圆形斑点,逐渐扩大,使叶片软腐脱落。空气干燥时病斑呈暗褐色,其边缘呈黄绿色。病茎有水浸斑,病斑逐渐扩展成黑褐色条斑,病部易缢缩,植株折倒。病果的果蒂部有水浸状暗绿斑,潮湿时长有白霉,病部呈褐色腐烂,干燥后成为褐色僵果。发病严重时整株枯萎,并以病株为发病中心,向四周蔓延。【病因】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及种子上越冬,土壤中的病菌是主要初侵染源。次年借...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煤霉病 初在叶片上生紫褐色斑点,后扩展成1-2厘米大的近圆形或不规则的褐色斑,病斑边缘不明显,表面密生煤烟状霉,叶背尤为显著。严重时,数斑整合成大斑,引起叶片早枯脱落,仅茎顶端残留几片嫩叶。轮纹病 叶面初生深紫色小斑,后扩展为圆形、呈赤褐色的鲜明轮纹斑。茎部产生浓褐色、不规则形的色斑,蔓延及全茎,可使植株上端枯死。荚上生赤紫色斑点,后扩大为褐色轮纹斑。褐纹病 近地面的叶片发病多,病斑赤褐色圆形,呈同心轮纹,病斑中央灰色,表面散生黑色小粒点。【病因】煤霉病和轮纹病均为半知菌亚门、尾...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辣椒叶霉病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叶面上出现浅黄色不规则形褪绿斑,叶背病部产生白色霉层,不久变为灰褐色至黑褐色绒状霉,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随病情扩展,叶片由下向上逐渐变成花斑,严重时变黄干枯。【病因】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随病残体遗留在地面越冬,翌年气候条件适宜时,病组织上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分生孢子在寄主表面萌发后从伤口或直接侵人,病部又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植株栽植过密,株间生长郁闭,田间湿度大或有白粉虱为害时易诱发此病。【防治方法】①农...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黄瓜疫病发展快,条件适宜时常令人感到猝不及防。成株及幼苗均可染病,能侵染叶片、茎蔓、果实等。幼苗染病多始于嫩尖,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暗绿色病斑,幼苗呈水浸状萎蔫,病部缢缩,病部以上干枯呈秃尖状。子叶发病时,叶片上形成褪绿斑,不规则状,湿度大时很快腐烂。茎基部发病时,病部缢缩,幼苗倒伏,常被误诊为枯萎病。 成株染病,多在茎基部,初期在茎基部或一侧出现水浸状病斑,很快病部缢缩,使输导功能丧失,导致地上部迅速萎蔫,呈青枯状。此病在田间干旱条件下呈慢性发病症状,并且可以造成其它病...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危害叶片、茎和豆荚。叶片发生在叶背的叶脉上,初为红褐色条斑,后变为黑褐色或黑色,并扩展为多角形网状斑。叶柄和茎病斑锈褐色,细条形,凹陷,龟裂;豆荚初为褐色小点,扩大后为圆形或近圆形,褐色至黑褐色斑,边缘稍隆起,四周常有红褐色或紫褐色晕环,湿度大时溢出粉红色粘质物;种子病斑大小不一,黄褐色至褐色,稍凹陷。【病因】病菌主要潜伏在种子上,也可在病残体上越冬。播种带菌的种子,幼苗即可发病。病菌通过雨水和昆虫传播,引起再侵染。温度在17℃,相对湿度100%有利于发病。【防治方法】...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主要为害叶片,病斑褐色至灰褐色,圆形、椭圆形至不规则形,直径0.5~12.0毫米,病斑边缘明显或不十分明显,病部表面生灰色霉层。【病因】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及种子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及雨水传播,从气孔侵入,经7~10天发病后产生新的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多雨季节此病易发生和流行。【防治方法】①轮作 与非瓜类蔬菜实行2年以上轮作。②种子消毒 使用无病种子,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后再催芽、播种。③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喷洒50%混杀硫...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主要侵害幼苗或成株期叶片,花期前后雨多或湿度大时,病斑背面生有灰色霉层,病叶转黄变褐而干枯。叶片被再次侵染的,出现褪绿小斑点,后逐渐变为褐色斑点,背面也生有霉层。【病因】病菌以卵孢子在病残体上或在种子上越冬。种子上附着的卵孢子是最主要的初侵染来源,病残体上的卵孢子侵染的机会较少,病苗则是再侵染源。发病的适宜温度是20~22℃,高于30℃或低于10℃均不发病。卵孢子形成的适宜温度为l5~20℃,气温为l5℃时,带病种子上的卵孢子发芽率高达16%,20℃为l%,25℃时则不...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叶片发病初期,呈现散生褐色小点,迅速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中部灰白色,边缘暗褐色,直径2~10毫米不等,病斑中央坏死,易穿孔,病叶易脱落。【病因】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借助气流传播,6月中下旬为发病高峰期,高温高湿,通风不良,偏施氮肥,植株前期生长过旺,田间积水等条件下易发病。【防治方法】①农业措施 培养壮苗,应使用腐熟的有机肥配制营养土,育苗过程中注意通风,严格控制苗床的温湿度。加强管理,合理施用氮肥,增施磷钾肥,喷施植宝素、爱多收等叶面肥。定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