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益农业网

种植技术

切花采收保鲜:滨菊

切花采收保鲜:滨菊

【其他中名】春白菊、牛眼菊、西洋滨菊【科属】菊科菊属【原产地】欧洲【植株性状】滨菊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40~70厘米。头状花序单生茎顶,具长梗,直径3.5~4厘米;舌状花白色,先端钝圆。自然花期5~6月。【切花采收】收获部位为滨菊的带梗花序。当舌状花充分展开时即可采收,操作最好在上午气温较低时进行。产品先暂放在无日光直射之处,尽快预冷处理。【分级】所采收的花材应该在具本种典型特征、无破损污染、视觉效果良好之前提下进行分级:一级切花的长度为45厘米左右;二级切花的长度为40厘米左右;三级切花的长度为30厘...

结球红菊苣栽培季节与栽培方式

结球红菊苣栽培季节与栽培方式

1)露地秋季栽培。结球红菊苣的主要栽培方式是:北京地区一般6月中下旬播种,7月中下旬定植,10月份可陆续采收。2)夏季冷凉地区种植,为了满足周年供应,夏季可在300米以上高山地区种植。3)冬季在日光温室内种植,8月播种,9月定植,春节前后采收。...

怎样防治菊花枯萎病

怎样防治菊花枯萎病

最初在茎顶的一侧有1至数片的叶子褪绿,失去光泽,呈波纹状。以后受侵叶片全面褪绿,萎蔫下垂。病株的茎基部微肿大变褐,表皮粗糙,间有裂缝,潮湿时裂缝中生白色霉状物或丝状物,根部受害变黑腐烂,根毛脱落。防治方法:(1)菊花定植前必须对花盆、土壤进行消毒灭菌。(2)尽量避免使用旧土,基肥应充分腐熟。(3)繁殖插条在健康株采集,经50%多菌灵800倍浸液后扦插,移植时避免伤根。(4)发现病株应即隔离,重病株拔除烧毁。(5)轻病株可用25%苯莱特可湿性粉剂200-400倍液或50%代森锌铵乳剂800倍液淋灌根茎周围和...

瓜叶菊无土栽培

瓜叶菊无土栽培

(1)采用基质为草炭-蛙石(1:1)混合基质。(2)直接播种于基质上,再用0.5~l厘米厚的基质覆盖,保持温度15~25℃,3~7天出苗。(3)出苗后,每周补液1次,每次100~200毫升。适时分苗装盆。(4)补水以基质湿润为宜。(5)蕾期每周补液2次,每次100~200毫升。...

防止菊花脱叶黄叶的4法

防止菊花脱叶黄叶的4法

 其一、正确选择用土菊花喜肥沃、透水性强、偏酸性土壤,PH值大7.5极易导致下部脱叶或全株叶片发黄,腐叶土最适合植菊。其二、适时浇水不让菊花严重缺水,植物均有保命本能。缺水下部叶片自然枯萎,降低水分散失。其三、叶面施肥进入九月份每周往叶面喷施一次千分之二的尿素溶液,能使叶片坚挺、深绿、肥厚。其四、防止泥土溅在叶片上最好在菊花盆面放些瓦片、碎石或蛋壳之类的小东西。...

冬存菊花四法

冬存菊花四法

一、做独本菊品字菊一般用存芽法。即11月后将菊花的脚芽于上面切下扦插。扦插好后多喷水雾放在温暖照光处,两周便可生根。生根后应控制水量防止徒长。待到根系丰满了,就应移到5度左右的照光通风处。冬季应控制它们生长,以免叶龄过长,脱叶形成光杆。二、养多头菊、旱菊和地被刺,如不过多繁殖,一般都用存根法。霜降后,剪去土上残株带盆堆放在0-5℃的空屋了里,浇透后冬不用浇水。也可以去了盆带十,屯在阳畦里,来年分株种植。三、悬崖菊、大丽菊及当年养的小菊盆景,也应先打掉脚芽,方法类同。生根后上盆养护。六片叶后摘心按照不同的培...

菊花黑斑病的防治技术

菊花黑斑病的防治技术

一、主要症状:发生在叶片上,严重时可蔓延至叶柄上。病斑初期为灰黑色斑点,周围有褪绿色晕圈;扩展后病斑近圆形至不规则状,内灰褐色,边缘黑褐色,周围有黄色斑;后期病斑中心部位黄褐色,干枯,在潮湿环境下病斑上会出现黑色粒状物。二、发病原因:为真菌性病害。病菌存活在土壤中及植株病残体上,借助风雨、浇水、气流、嫁接等传播,多从植株叶片气孔处、伤口处侵染危害。植株生长衰弱、土壤黏重、长期阴雨等容易诱发病害,种苗带菌是造成病害严重的主要因素。三、防治方法:⑴更换栽培基质,增施有机肥,增强土壤通透性。⑵栽培基质应进行消毒...

怎样防治菊花黑斑病

怎样防治菊花黑斑病

主要为害菊花叶片。叶片被害初期,出现褪绿色或紫褐色小点,逐渐扩大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褐色或黑褐色。病斑大小颜色和菊花品种有关。多个病斑可互相连结成大斑块,后期病斑中心转浅灰色,散生不甚明显的小黑点。病株从下部叶片开始顺次向上枯死但不脱落,严重时,仅留上部2-3张绿色叶片。防治方法:(1)立即摘除病叶。(2)盆栽土应每年更换新土。(3)选择健康母株作繁殖材料。(4)加强水肥管理,注意氮、磷、钾肥适当配合,防止植株徒长。及时排灌,促使植株健壮发育,提高抗病力。(5)发病期间喷洒杀菌剂,可选用75%百...

菊花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菊花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菊花除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外,还有药用和食用价值。为提高菊花病害防治效果,便于识别,现将菊花主要病害介绍如下:一、病状1.菊花斑枯病:菊花斑枯病又称黑斑病、褐斑病。主要为害叶片,最初下部叶片上出现褐色小斑点,后扩展成黑褐色圆形或近圆形至不规则形斑,大小5至10毫米,外部有一不明显的黄色晕圈,后期病斑边缘呈黑褐色,中央稍褪色,湿度大时出现不大明显的小黑点。严重时病斑融合成片,致整个叶片变黄干枯或变黑脱落。2.菊花锈病:主要为害叶片和茎,初在叶片上现浅黄色小斑点,叶背对应处也生出小褪绿斑,后产生稍隆起的疱状物,...

秋季菊花白粉病的防治

秋季菊花白粉病的防治

菊花不仅是一种具有观赏性的花卉,也是一种常用药材。近年在人工栽培过程中,常发生白粉病。此病在湿度大、通风不良、昼夜温差在10℃以上时最易发生,一般8月下旬至10月为白粉病多发期,9~10月为发病严重期。发病后可导致植株生长不良,叶片枯死,甚至不开花,严重影响绿化、美化效果和药用价值,必须及时防治。症状:菊花白粉病感染初期,叶片上出现黄色透明小白粉斑点,以叶正面居多,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和幼嫩的茎叶也易感染。在温湿度适宜时,病斑可迅速扩大,并连接成大面积的白色粉状斑或灰色的粉霉层。严重时,发病的叶片褪绿、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