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辣椒黑斑病主要侵染果实,发病初期果实表面的病斑呈淡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稍凹陷,直径10~ 20毫米甚至更大,后期病部密生黑色霉层。发病重时,一个果实上生有几个病斑,或病斑连片愈合成更大的病斑,其上密生黑色霉层。【病因】病菌以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为害果实引起发病。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病菌多由伤口侵入,果实被阳光灼伤所形成的伤口最易被病菌利用,成为主要侵入场所。病菌喜高温、高湿条件,温度在23~26℃,相对湿度80%以上条件有利于发...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主要为害果实,病程进展缓慢。先在瓜条上出现水浸状凹陷斑,湿度大时病斑上有白色霉层。通常病斑多出现在生长发育中的果实上,呈湿腐状,褐色,后期病斑开裂,果实腐烂。果实顶端的病斑数量相对较多。在干燥环境中,病斑为褐色疮痂状,有不明显的轮纹。【病因】病菌存在于土壤中,遇有适宜温湿度,即可侵染黄瓜果实。湿度大会加重病情。【防治方法】①农业措施 采用双高垄覆盖地膜栽培,实行膜下浇水。雨后及时排水。及时采收植株下部接近地面的果实。保护地栽培时,加强通风排湿,降低湿度,防止叶面结露,或...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叶片病斑圆形,2~6毫米,褐色或黑褐色,空气干燥时斑面上有明显同心轮纹,潮湿时病斑上生黑色霉层。发病重时,病斑多连片汇合,导致叶片枯死。【病因】病菌在土壤中及窖藏种株上越冬,种子也可带菌。借风、雨传播。发病适温13~15℃,高湿、多雨、多露易于发病。秋季播种过早、缺水缺肥、管理粗放时发病重。【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如五月慢等。进行种子消毒。与非十字花科蔬菜实行2年以上轮作。增施有机肥料,合理灌水,雨后及时排水。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0%杀毒矾...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该虫以成虫、若虫吸食叶片、嫩梢和豆荚的汁液造成危害。豆荚在生长的早期受害后,受害处变硬木栓化,凹凸不平,易腐烂。【病因】茶翅蝽。【防治方法】以药剂防治为主,可于8月中下旬后田间茶翅蝽发生的初期喷药防治,可使用1.8%阿维菌素乳油4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或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或80%DDV乳油800倍液,喷药时主要喷施植株、地面以及菜田路边等处。...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和茎。叶片两面均可发病,初生黄褐色斑,病斑扩展后叶背面稍隆起,即病菌的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出棕褐色粉末,即夏孢子 ,致叶片早枯。生育后期,在夏孢子堆四周形成黑褐色多角形稍隆起的冬孢子堆。叶柄和茎染病产生的症状与叶片相似。【病因】该病主要靠夏孢子进行传播蔓延,至于冬孢子的作用尚不清楚。降雨量大、降雨日数多,持续时间长发病重。在南方秋大豆播种早时发病重,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鼓粒期受害重。【防治方法】①农业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如绪云豆、包罗豆、兰溪花皮青豆...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只为害根部,植株矮小,生长缓慢,基部叶片变黄萎蔫呈失水状,严重时枯萎死亡。主、侧根和须根形成大小不等的肿瘤,主根肿瘤大如鸡蛋,数量少。侧根肿瘤很小,圆筒形或手指形。须根肿瘤极小,如同高粱粒,往往成串,多达20余个。肿瘤表面开始光滑,后变粗糙,进而龟裂。【病因】病菌在土壤中可以存活6~7年之久,在田间主要靠雨水、灌溉水、昆虫和农具传播,远距离传播则主要靠大白菜病根或带菌泥土的转运。一般种子不带菌。土壤偏酸性,气温18~25℃,土壤含水量70%~90%,是发病的最适条件。连作地、低洼...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在叶片上形成圆形或近圆形病斑,发病初期病斑呈褐色,随病斑发展逐渐变为灰褐色,表面稍隆起,周缘有黄色晕圈,病斑中央有一个浅灰色中心,四周黑褐色,严重时病叶变黄脱落。茎部也会染病,症状与叶片类似。【病因】病菌可在种子上越冬,或以菌丝体在蔬菜病残体上,或以菌丝在病叶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病害常开始于苗床中。高温高湿持续时间长,有利于该病发生和蔓延。【防治方法】①农业措施 采收后彻底清除病残株及落叶,集中烧毁,与非茄科蔬菜实行2年以上轮作。②种子消毒 播种前用...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植株下部外叶叶肉变黄,随着黄化现象发展至整个菜叶,直至整个植株黄萎。茎基部维管束变为黑褐色。发病规律 病菌可在土壤中存活6~8年甚至更长时间,可由雨水、灌溉水、农具和未腐熟有机肥传播。主要由根部伤口侵入,经薄壁细胞直达维管束进入导管,引起系统性侵染。【病因】黄萎病毒。【防治方法】①农业措施 避免连作,重病地块应与非十字花科、茄科蔬菜进行3年以上轮作。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施肥时避免烧伤根系。勤中耕松土,提高土壤通气性,促进根系发育。雨后及时排水,收获后彻底清...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叶片上产生圆形褐色病斑,有时有黄色晕圈,发病后期,病斑上布满黑色小粒点,病斑上通常有轮纹。【病因】病菌借气流传播,能直接穿透表皮侵入,高温高湿条件利于发病。【防治方法】使用无病种子或进行种子消毒,实行轮作,及早发现病株,摘除病叶。发病初期可选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80%喷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80%新万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药剂防治,每7天喷药1次,连续防治2~3次。...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又称细菌性叶烧病。从幼苗到成株均可发病,主要侵染叶片、叶柄、茎部、豆荚等。叶片染病,病斑初呈浅绿色小点,后变为大小不等的红褐色病斑,直径1~2毫米,因病斑中央叶肉组织细胞分裂快,体积增大,细胞木栓化隆起,形成小疤状斑,表皮破裂后似火山口成为斑疹状,发病重的叶片上病斑累累,融合后形成大块,变褐枯斑,似火烧状。豆荚染病,初生红褐色圆形小点,后变成黑褐色枯斑。【病因】病菌主要在病种子及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在田间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菜用大豆开花期至收获前发生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