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叶片被灼伤部分呈黄绿色枯死状。【病因】施肥操作过于粗放,使化肥直接接触叶片,造成灼伤。【防治方法】施肥操作要精细。尤其时在使用速效氮肥时,要穴施或沟施,将化肥埋在土里,施肥后浇水。不能撒在地表,否则肥效降低,还会释放出氨气,为害叶片,化肥直接接触叶片则会造成灼伤。...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早春栽培的甘蓝或油菜易发生先期抽薹,甘蓝表现为不结球而长出花薹。【病因】不同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例如,北京早熟、迎春等品种未熟抽薹率为20%~60%,而中甘11号、中甘8号、中甘15号等品种不易发生未熟抽薹现象,8398比这3个品种冬性更强。 同一品种播种期越早,通过春化阶段的机会越多,发生未熟抽薹的几率越大。定植时幼苗越大,未熟抽薹率越高。苗期低温会使甘蓝通过春化阶段,发生未熟抽薹。早熟甘蓝如果定植太早,特别是定植后受到倒春寒”的影响,很容易发生未熟抽薹。...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苗期发病始于茎基部,病部初期呈浅褐色水浸状,湿度大时,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呈软腐状,无臭味,干燥后呈灰白色,菌丝集结为菌核,病部缢缩,茄苗枯死。成株期各部位均可发病,先从主茎基部或侧枝5~20厘米处开始,初期呈淡褐色水浸状病斑,稍凹陷,渐变灰白色,湿度大时也长出白色絮状菌丝,皮层霉烂,在病茎表面及髓部形成黑色菌核,干燥后髓空,病部表皮易破裂,纤维呈麻状外露,致植株枯死。叶片受害也先呈水浸状,后变为褐色圆斑,有时具轮纹,病部长出白色菌丝,干燥后斑面易破。花蕾及花受害,表现...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又名白星病、鱼目斑病,主要为害番茄的叶片、茎和花萼,尤其在开花结果期的叶片上发生最多,果实很少受害。通常是接近地面的老叶最先发病,以后逐渐蔓延到上部叶片。初发病时,叶片背面出现水浸状小圆斑,不久正反两面都出现圆形和近圆形的病斑,边缘深褐色,中央灰白色,凹陷,一般直径2~3毫米,密生黑色小粒点。发病严重时,叶片逐渐枯黄,植株早衰,造成早期落叶。茎上病斑椭圆形,褐色,果实上病斑褐色,圆形。【病因】病菌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借雨水溅到番茄叶片上,所以接近地面的叶片首先发病。此外...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结球甘蓝叶片上出现许多小的灰褐色的疣状的小点,叶片表皮破裂,露出叶肉,或混入砂子等物。该症状容易被误诊为由砂子和害虫造成的叶片损伤。【病因】甘蓝在温暖天气生长时,突然遇到冷风袭击时容易发生此病,这种情况出现时,叶片吸水速度快于失水速度,导致叶片表皮被水涨破,致使叶肉细胞暴露出来并木栓化,而呈水肿状。【防治方法】适时定植,不宜过早。遇到降温天气时,可用熏烟的方法保温。根据天气预报,于降温天气前,喷洒巴姆兰丰收液膜剂200倍液,或植物防病膜剂50倍液,或27%高脂膜乳剂80~100倍...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低温季节育苗时易出现沤根现象。发病时,根部不发新根和不定根,根皮锈褐色,逐渐腐烂、干枯。病苗极易被从土壤中拔出。茎叶生长缓慢,叶片逐渐变为黄绿色或乳黄色,叶缘开始枯黄,直至整叶皱缩枯黄。幼苗不生新叶,重时整株枯死。【病因】由于土壤温度低于12℃,持续时间较长,浇水过量,连阴天,光照不足等原因,致使幼苗根系处于土壤低温、过湿、缺氧状态下,呼吸代谢受阻,不能正常生长,根系吸收能力降低,导致沤根。【防治方法】平整苗床,床土要疏松,平整,防止浇水后床面积水。保证充足的光照。播种...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栽培过程中,时常出现叶球开裂现象,影响甘蓝外观品质。此外,开裂的叶球在贮运过程中,易受病菌侵染而引起腐烂。最常见的是叶球顶部开裂,有时侧面也开裂。多为一条线开裂,也有纵横交叉开裂。开裂程度不同,轻者仅叶球外面几层叶片开裂,重者开裂可深至短缩茎。【病因】叶球开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细胞吸水过多胀裂所致。甘蓝组织中含水量在90%以上,甘蓝根系分布较浅,叶片大,蒸发量大,在土壤湿度70%~80%时生长最好。若土壤水分不足,甘蓝结球小,而且不紧实。因此,要经常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但...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主要危害果实,青果、熟果均可发病,但以熟果居多。病菌主要侵害果实表面的日灼处或果实的裂口处,致染病果的受害处变为褐色,发展后病斑发硬、凹陷,变成黑色斑,逐渐长出短绒毛状的黑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因】1、种植密度大、通风透光不好,发病重,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抗性降低易发病。2、土壤黏重、偏酸;多年重茬,田间病残体多;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肥力不足、耕作粗放、杂草从生的田块,植株抗性降低,发病重。3、种子带菌、肥料未充分腐熟、有机肥带菌或肥料中混有本科作物病...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褐斑病又称褐缘白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叶片正、背面产生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斑,边缘赤褐色,直径1~10毫米,后病斑中部变为灰白色至灰褐色。高湿时叶背面病斑上产生灰黑色霉状物。【病因】病菌以子囊座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翌年初侵染由越冬病菌产生子囊孢子 ,借助风、雨传播,病部产生的子囊孢子借助气流传播。该病为高温、高湿病害,高温多雨天气条件下,温度20~25℃,相对湿度高于85%,易发病。【防治方法】①农业措施 与非豆类蔬菜轮作2年,合理密植,增施钾肥,清洁田园,将病残体集中烧...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发生在早春塑料大棚覆盖的甘蓝或地膜小拱棚覆盖的甘蓝植株上。叶片顶部边缘褪绿、枯死、反卷,并逐渐向叶片基部发展。有的在叶片表面出现不规则斑块,黄白色至褐色。【病因】塑料大棚去除薄膜或地膜小拱棚去除地膜后遇到刮大风的天气,气温随之降低,甘蓝因不能适应这种恶劣气候而受害。【防治方法】不能过早地去除薄膜或地膜。春季要逐渐揭开薄膜,使甘蓝逐渐适应外界环境,提高抗风、抗寒能力。对于大棚栽培,揭膜时可将薄膜放在大棚一侧的地面上,且不去掉压膜线,一旦遇到大风天气,就要重新覆盖好大棚。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