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益农业网

种植技术

茯苓的药用价值

茯苓的药用价值

【来源】为真菌类多孔菌科卧孔菌属植物茯苓Poria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原植物】茯苓是由无数菌丝组成的一种较硬的休眠体,埋在土内,菌核为球形、卵圆形、扁圆形、长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直径通常为10~30厘米,或者更大;表面灰棕色或黑褐色,有瘤状突起或大而钝的皱缩纹,里面粉白色或稍带粉红色。子实体无柄,附生于菌核表面,厚0.3~1厘米,初时白色,后逐渐变成浅褐色;菌管单层,孔为多角形或形状不规则,长2~3毫米,直径0.5~2毫米,孔壁薄,孔缘齿状。孢子长圆形至近圆柱形,...

地栽香菇管理技术

地栽香菇管理技术

地栽香菇是河北省平泉县卧龙镇庙后村食用菌种植大户侯宝仓经过实践研究而产生的新技术,这一技术的出现添补了中国北方6-9月高温季节不出鲜香菇的空白,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1、建棚:根据栽种数量的多少,建发菌棚,一般每1万袋占地120平方米,棚里亮度不能过大,否则会影响菌丝的正常生长。2、备料:以1万袋计算,湿粗锯末11吨,细阔叶锯末3立方米,麸皮2吨,糖100千克,石膏100千克等各种物料必须备齐使用。3、装袋:①把粗细锯末、麸皮、石膏充分搅拌均匀,把糖充分融化加入水中。把水均匀地撒到搅拌好的料上。水的多少根据...

茯苓的生长习性

茯苓的生长习性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又名茯菟、云苓、茯灵、松薯、松苓等。具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之功效。主产云南、广西、福建、安徽及河南、湖北等省区。(一)形态特征多年生真菌,由菌丝组成不规则块装菌核,表面呈瘤状皱缩,淡灰棕色或黑褐色。菌核大小木等,直径10一30厘米或更长。在同一块菌核内部,可能部分呈白色,部分呈淡红色,粉粒状。新鲜时质软,干后坚硬。子实体平伏产生于菌核表面,形如蜂窝,高3-8厘米,初白色,老后淡棕色,管口多角形,壁薄。孢子近圆柱形,有一歪尖,壁表...

袋栽香菇越夏管理要点

袋栽香菇越夏管理要点

春季袋栽的香菇于6月中旬转色结束后,便进入高温季节。香菇菌丝不耐高温和干旱,当气温超过35℃持续4个小时,菌丝便死亡或自融。下面介绍生产中确保菌袋安全越夏的技术要点:1.降温采取遮阳、通风、地面洒水、悬吊干净的湿麻袋片等方法降温,使料温不超过30℃。夏季晴天9时至落日前关闭门窗,防止热气进入室内。2.遮阳加厚遮阳层,防止太阳直射到菌袋,避免紫外线杀伤菌丝或造成转色过深、菌皮过厚。3.通风菌袋摆放不能过挤、过高,袋与袋、堆与堆之间都留有空隙,高不过5层,以利散热通风。每天除白天高温时间关闭门窗外,其余时间要...

茯苓生长习性

茯苓生长习性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又名茯菟、云苓、茯灵、松薯、松苓等。具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之功效。主产云南、广西、福建、安徽及河南、湖北等省区。(一)形态特征多年生真菌,由菌丝组成不规则块装菌核,表面呈瘤状皱缩,淡灰棕色或黑褐色。菌核大小木等,直径10一30厘米或更长。在同一块菌核内部,可能部分呈白色,部分呈淡红色,粉粒状。新鲜时质软,干后坚硬。子实体平伏产生于菌核表面,形如蜂窝,高3-8厘米,初白色,老后淡棕色,管口多角形,壁薄。孢子近圆柱形,有一歪尖,壁表...

鲁育6号香菇

鲁育6号香菇

鲁育6号香菇。⑴特征特性:中温型菌株,菌龄60天左右,菇型中等,表皮褐色,中等厚度,柄短,商品性好。主要特点是适应温度范围较广,大型菇棚栽培时秋、冬、春季均可出菇,并适应夏季保护地栽培。适宜生产鲜菇,不宜培育花菇,一般生产周期5-6个月。⑵适应温度:发菌5-32℃,出菇8-26℃。...

松蔸栽培茯苓新法

松蔸栽培茯苓新法

茯苓是常用中药材,可食可补可入药,畅销港澳、日本、新加坡和美洲等地,全国年正常销售量达1000万公斤。过去栽培茯苓,均采用“段木窖栽”,耗费大量松树。实践证明,利用松树蔸栽培茯苓可变废为宝,既丰产又节省大量松木,其栽培方法如下:一、选蔸松树砍伐后留下的树蔸,凡直径在16厘米者都可用于栽培茯苓。一般是用前一年秋季或者当年春季砍伐的树蔸,要求树皮没有脱落,木质无虫蚁蛀蚀、不腐朽。因为树蔸不像段木那样能任意移动,所以要选择背风向阳、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地方接种栽培。二、剥皮在冬季或次年3~6月,把松蔸周围1米内...

茯苓高产栽培

茯苓高产栽培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又名茯菟、云苓、茯灵、松薯、松苓等。具镇静、利尿、降血糖、抑菌、预防胃溃疡及松驰平滑肌、强心、抗肿瘤之功效。茯苓的主要化学成分有多糖类(β一茯苓多糖)、三萜类、麦角甾醇、胆碱、腺嘌吟、氨基酸、卵磷脂等。茯苓适应能力强,野生茯苓分布较广,海拔50~2800米均可生长,但以海拔600~900米分布较多。多生长在干燥、向阳、坡度10~35度、有松林分布的微酸性砂壤土层中,一般埋土深度为50~80厘米。茯苓菌丝生长温度为18℃~35℃,...

茯苓的栽培新法

茯苓的栽培新法

1.选蔸。松树砍伐后留下的树蔸,凡直径在16厘米以上都可用于栽培茯苓。一般是用头年秋天或当年春砍伐的树蔸,要求树皮没有脱落,木质无虫蚁蛀蚀,不腐朽。因为树蔸不象段木那样能任意移动,所以要选择向阳背风、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地方进行松蔸接种栽培。2.削皮。在3―6月或头年冬季,把松蔸周围1米内的杂草铲除,在树蔸上削去大部分树皮,只剩下间距相等的4条1指宽树皮,直径3厘米以上支根也削去大部分树皮,只留一条树皮与树蔸留皮相连,以便传到菌种。3.挖地。将树蔸周围1米内的土挖松,深40厘米以上,捡净杂草根、石头,使树...

香菇转色把“三关”

香菇转色把“三关”

一、控即在初期把好控温关。脱袋后3~4天将菇床罩膜内的温度控制在25℃内,不必揭膜通风。4天后每天通风1~2次,每次通风时间为30~40分钟,加大温差,使气生菌丝的生长受到抑制,不至于过分旺长。二、喷即把好喷水关。一般脱袋后7~8天,菌丝开始吐出黄水珠,此时要及时处理,否则会引起菌丝体自溶而易感染杂菌,或造成菌被增厚。因此,必须及时喷水冲洗。第一天用喷雾器轻喷于菌筒上,冲淡黄水珠,第二天用压力较大的喷雾器冲洗,待菌筒稍干时再覆盖薄膜。三、通即做好通风换气工作。每天通风不少于两次,每次通风时间为30分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