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定编号:国审麦2004008选育单位:河南省周口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矮早781/周8425B//周麦9号特征特性:弱春性,中早熟,成熟期与对照豫麦18号相同。幼苗半匍匐,分蘖力强,叶色浅绿,叶片窄长。株高70厘米,株型松紧适中,穗层整齐,旗叶上冲,长相清秀。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粉质。平均亩穗数38万穗,穗粒数32粒,千粒重42克。抗倒力强,较抗寒,中后期耐湿性好,灌浆快,落黄好。接种抗病性鉴定:条锈病免疫,高抗秆锈病,高感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和纹枯病。2003/2004年分别测定混合...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小麦开始进入快速生长的关键阶段,今年暖冬降水少的气候特点,加重了冻害、倒伏等多种减产隐患。为确保夏粮丰收,针对农民提出的各种问题,中国农业大学作物化学控制研究中心组织化控专家进行专题研讨,建议农民朋友尽早采用小麦化控技术,确保夏粮防灾丰收。专家指出,传统措施中可用镇压、深耘断根、减少肥水等方法控制旺长,但耗时费工,控制期短。目前最经济有效的是使用植物生长延缓剂的化控技术。专家建议,在购买过程中,要慎重选择调节剂产品,要选用“三证”(农药登记证、农药生产批准证书等)俱全的、登记使用对象...
[分布与为害]小麦霜霉病又叫黄化萎缩病,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麦区及西北、华北麦区。由于病株多不能抽穗或穗而不实,所以造成部分发病地块的严重减产。由指疫霉菌[Sclerophthoramacrospora(Sacc.)Thirum.eta1.]引起,除为害小麦外,还能侵染大麦、燕麦、玉米、高粱、水稻等禾谷类作物及部分禾本科杂草。[症状]苗期受侵的麦苗表现矮缩,分蘖稍增多。拔节后病株矮化明显,节间缩短,叶片变宽,有时有皱褶或扭曲。重病株常不能孕穗并在抽穗期死亡。穗常包于旗叶鞘中,或从旗叶鞘侧面拱出,弯曲成龙...
选育单位郑麦004小麦由河南农科院小麦研究所选育。并由河南农科院种业有限公司(秋乐种业公司)开发。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半冬性多穗型中早熟品种,幼苗半匍匐,分蘖力强,株型紧凑。茎秆弹性好,抗倒、抗寒、抗干热风及抗病。旗叶上冲,株高75厘米左右,产量三要素协调,亩穗数40万株左右,穗粒数37粒左右,千粒重40克,籽粒半角偏粉质,是黄淮海南片区试推荐的唯一一个弱筋品种。栽培要点宜播,耐晚播。播期弹性大,最适播期10月上、中旬,每亩播种量7.5公斤左右,施足底肥,尿素2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钾肥10公斤。...
中耕断根:深中耕可切断部分根系,减少根群总量,从而减少根系对水分和矿物的营养的吸收,控制茎叶的生长。旺季麦田一般在麦苗长出5片叶时,在行间深锄或耧穿5~7厘米。注意中耕须达到一定深度,并要断根。如果不断根,不但起不到控制旺长的作用,还会因疏松了土壤,改善了根部环境条件,反而促进麦苗旺长。人工间苗:对于基本苗过多,由于挤苗引起的假旺苗,在小麦主茎进入4叶以后的麦苗,应及时进行人工间苗,清除疙瘩苗,使麦苗分布均匀。并将疏下的麦苗移栽在缺苗断垄处,移栽时要求上不压心,下不露白,用土压实,栽后浇水,以利缓苗。适...
1-5叶期要早施分蘖肥,可分为两次进行。第一次在第一片真叶未展开时施用(未用种肥的每亩施尿素6-8千克),能促使3-4叶的分蘖多生快发。第二次是补施分蘖肥。对基肥足、苗势旺的田块可不施,以免发生高节位分蘖和徒长。在基肥中未施用磷肥和钾肥的,每亩追施过磷酸钙20-25千克,氯化钾2.5-5千克。5-6叶期即分蘖成穗动摇期。对未用底肥或底肥施用不足的,每亩施腐熟农家肥1500-2000千克,其目的是增温、保湿、防冻,弥补前期肥料供应不足。一般不提倡施用速效性氮素化肥,以免造成施后麦苗旺长,无效分蘖增多,茎秆纤...
小麦吸浆虫是一种毁灭性的害虫,对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影响非常大,它可使小麦常年减产1-2成,吸浆虫发生的年份可减产4-5成,严重者达8-9成。小麦吸浆虫有麦红吸浆虫和麦黄吸浆虫两种,在我国基本上1年发生1代,以成长的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夏越冬,来年春天由土壤深层向地面移动,然后化蛹羽化为红色或黄色的成虫,体形象蚊子,再飞到麦穗上产卵。害虫的发生大多数与小麦生长阶段相当,当小麦露脸抽穗时,成虫羽化飞出,当小麦抽齐穗时,大部分的虫子都飞出来到麦穗上产卵,经过4-5天,卵化出小幼虫,幼虫钻到麦穗的麦粒上,用嘴刺破麦皮,...
重庆面包麦是重庆市作物研究所从偃师九号/喜白麦杂交组合中经五年七代定向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原代号为87S64-42,1998年通过重庆市审定(审定编号NO:000070)。1995年在全国第二届面包小麦评选中是原四川省唯一达到国家“面包用小麦标准”的品种,并荣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铜奖,是2000年农业部向全国推荐的优质小麦品种之一。一、特征特性春性早熟,生育期与绵阳26相当;幼苗直立,叶色深绿,茎叶有蜡粉,分蘖力中等,株高85厘米;耐肥抗倒,较耐穗萌,中抗条锈、白粉,较耐赤霉病;穗白壳、长芒...
[分布与为害]东北、华北和西北等地都有发生和流行记载。由小麦黑颖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compestrispv.translucens(J.J.etReDye]侵染所引起。在孕穗升花期受害较重,造成植株提早枯死,穗形变小,子粒干秕,减产10%-30%。除为害小麦外还为害大麦、黑麦。[症状]主要为害穗部,颖上出现水浸状黑褐色条斑,几条平行,相互愈合后全颖变黑。病斑潮湿时溢出黄白色菌脓。叶和秆上病斑与颖上相同。有些品种的黑颖,是品种的遗传特征,无黑颖病的症状,应加以区别。[发病规律]病原细菌主要在...
由于今冬气候温和,蚜虫越冬基数大,加之春后气候条件适宜,小麦蚜虫发生为害较重。据华蓥调查:小麦有蚜株率为17-100%,平均73%,百株蚜量220头-28900头,平均7983头,个别地块百株蚜量超过5万头,已对小麦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为此,各级植保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加强田间调查,及时发出预报,及时汇报,争取领导支持,利用媒体广泛宣传,组织发动群众打好虫口夺粮战役,把小麦蚜虫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努力夺取小麦丰收。防治方法:亩用1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10克,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5-20克,或2.5%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