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氮黄苗。表现为麦苗均匀地褪绿变黄,叶尖干枯,下部老叶发黄并枯死,植株矮小叶片弱,分蘖少。对因缺氮引起的黄苗,要及时追施碳铵、尿素、人粪尿等速效氮肥。缺钾黄苗。麦苗先从老叶叶尖开始发黄,然后沿叶脉伸展,变黄部分与健部界线分明,呈镶嵌形,叶片黄化发软,后期常贴于地面。对缺钾黄苗,可亩用草木灰100公斤撒施于叶面,或追化学钾肥10公斤。缺锰黄苗。新叶叶脉间呈条状褪绿,变黄绿色到黄色。有时叶片呈浅绿色,黄色条纹扩大成为褐色斑点,叶尖焦枯。对此,应及时喷施0.1%~0.3%的硫酸锰溶液2~3次。渍害黄苗。地势低洼...
受秋冬季气温普遍偏高的影响,今年小麦条锈病发生比往年早,到目前为止,全国累计发病面积达到1000万亩以上,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00多万亩。针对这一形势,各地农业部门加强监测,指导防控,全国小麦条锈病防控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小麦条锈病是危害我国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目前,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西南麦区的小麦条锈病越冬菌源逐渐恢复活性,发病点迅速增加,并随春季气流向陕西、湖北、河南等北方麦区传播扩散。针对当前小麦条锈病发生情况,各级农业部门和植保机构高度重视,将防控工作作为今年保粮增收的第一大战役来抓。首先是加强...
技术要点:一是抓好早期防治。种植抗病品种并合理布局不同抗源的品种;推广三唑类药剂拌种技术,控制和延缓条锈病发病时间和强度;抓好菌源区早期预防工作,对重点发病田块采取“打点保面”,及时控制发病中心,减少病菌的蔓延扩散。二是把握防治关键。对早期流行的甘肃、陕西、四川、重庆、贵州、湖北及河南南部等重点防治区,在2月底至3月初对重点发病麦田实施全面防治,控制病害向主产麦区流行蔓延;对河南大部地区、河北、山东、云南、贵州、安徽、山西等省区条锈病流行区或局部流行区,通过监测病情发展态势,在3月中下旬控制发病中心,4月...
设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的国家小麦改良中心,在国家“863计划”和“科技支撑计划”的支持下,在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培育方面取得显著进展。育成的“中麦175”和“北京0045”分别通过北京市和河北省品种审定,一批苗头品系如CA0415、CA0392、CA0493和CA0516等正在参加区域试验,这些品种实现了高产潜力与优良加工品质、抗病性、抗倒伏性和早熟性的良好结合,在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及山西等地具有重大推广价值。2007年6月7日,农业部和科技部有关领导、知名小麦专家和农技推广人员在北京通州观摩了...
小麦吸浆虫属双翅目,瘿蚊科,是为害小麦的一种毁灭性害虫,以幼虫进入小麦颖壳,吸食正在灌浆的籽粒汁液,造成瘪粒、空壳;小麦受害后,一般减产10%-20%,严重者可达40%-50%甚至绝产失收。近年来,小麦吸浆虫呈加重发生趋势,对小麦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发生规律:小麦吸浆虫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入土至地表2-20厘米处结茧越夏、越冬,翌年3月上、中旬小麦拔节时开始破茧上升,4月上、中旬小麦孕穗时,上升到土表层的幼虫开始化蛹,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成虫羽化,并选择已抽穗而未开花的麦穗产卵,5月上、中旬小麦灌浆时...
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该品种偏半冬性,幼苗匍匐,分蘖力强,成穗率中等,穗大粒大。株高77.5厘米,株型较松散,长相清秀,叶色黄绿,光合效率较强。穗层整齐,穗长方型,长芒,白壳,粒白透亮,角质,黑胚率低,适于作商品粮。平均亩穗数30.4万,每穗35.5粒,千粒重40.8克,亩产400公斤左右。中熟,高抗条锈病,中感叶锈、黄矮和白粉病,抗青干能力强,抗旱性中等,抗倒性一般。国家黄淮旱地区试6省17个点,2002~2003年度平均亩产338.2公斤,2003~2004年度平均亩产360.7公斤,两年平均比对照增产7...
吃起来口感好,看起来颜色白,测出来含“锌”高的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中麦175”和“北京0045”,在“863”计划和科技支撑计划的支持下,已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的国家小麦改良中心首次培育成功。专家称,这两个品种实现了高产潜力与优良加工品质,抗病、抗倒伏和早熟性的良好结合,在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及山西等地具有重大推广价值。 6月9日,科技部、农业部有关领导、知名小麦专家和农技推广人员在北京通州区黄厂铺村试种的800亩金灿灿的麦田里观摩了上述新品种。 据项目负责人何中虎博士介绍,目前小麦高产品种...
选育单位豫麦49号(原名温麦6号)是由河南省温县祥云镇农技站用系统法选育的高产优质新品种,2000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半冬性,株高80厘米左右,抗倒伏能力强。长芒,白壳,白粒,穗纺锤型。中熟。经鉴定,中感条锈病、秆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高感叶锈病和赤霉病。蛋白质含量16.2%,湿面筋含量35.6%,沉降值41.6毫升。...
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系井村外的麦田里,随着联合收割机碾过最后一平方米麦地,系井村的小麦终于收割完了。村支书郑根顺两手捧着颗粒饱满的麦粒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没想到这里的小麦没有费多少劳力,亩产竟然能够达900多斤,这科学技术的威力真是难以估量!”他们采用一种叫免耕播种技术的小麦种植法,其科学名称叫做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法。当前一茬庄稼收割后,放弃了过去的翻耕、晾晒、培细、耙平、打垄等工序,而是通过一种免耕播种机将碎秆、还田、旋耕、施肥、播种一次完成。掰着手指算了一笔账:以前采用老的方法,秸秆粉碎每亩要33元;...
由于连续11天的降雨,今年小麦播种较晚。根据晚播小麦冬前积温少、根少、苗小、苗弱、春季发育进程快等特别,应重点抓好以下技术关键:(1)适当加大播量,以密补晚。(2)增施肥料,以肥补晚。做到以底肥和有机肥为主,氮磷钾配合使用尤其要注意增施磷肥,以促进根系发育,增加干物质积累,促进早熟。(3)实行科学管理,促壮苗多穗。晚播麦田相对长势较弱、群体偏小,在实现冬前壮苗,促蘖的基础上,应早浇水,增施返青肥,精细划锄、除草保墒,提高地温,促麦苗稳健生长,以保证穗数。后期要注意防止早衰,保证粒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