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叶片染病多从叶尖或积水处开始侵染,初形成白色近椭圆形小点,以后发展成长条形或不规则形灰白色坏死斑,其上产生黑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严重时病叶枯死。花梗染病,初期也形成近椭圆形白色凹陷小点,以后发展成坏死枯斑,其上产生黑色霉层,易从病部折断。有时可在病部产生许多黑色小粒点,即病菌的子囊壳。【病因】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或子囊壳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翌年以子囊抱子引起初侵染,发病后病部产生分生抱子进行再侵染。【防治方法】1.收获后及时彻底清理病残组织,集中妥善处理。2.增施...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芋枯萎病又称干腐病,是芋产区常见的重要病害之一。主要寄生在茎部,引致枯萎或腐烂。发病轻的症状不明显,先是生长慢,老叶黄化迅速。重病株表现为生长不良,变为黄绿色,秋季提早干枯或茎叶倒伏,剥开球茎,皮层变红,横剖可见红色小斑点,严重的大块变为红褐色,造成干腐或中空。【病因】病菌以厚垣孢子在土壤中被害的残体上存活或越冬,种球内越冬的病菌随翌年栽芋引起发病,球茎中母芋带菌率高,子芋次之,孙芋最低。该病不仅在田间侵染蔓延,贮运期间也可扩展。气温28~30℃易发病,生产上种植病芋、连作地或地...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叶上病斑圆形,大小1~4毫米,病斑深灰色,四周褐色,病斑正、背面生出黑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因】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座在病残体上越冬,以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借气流或风雨传播蔓延。高温多雨的年份或季节易发病;连作地或植株过密通透性差的田块发病重。【防治方法】(1)注意田间卫生,收获时或生长季节收集病残物深埋或烧掉。(2)重病地实行轮作。(3)合理密植,管好水肥。(4)结合防治芋污斑病喷药兼治本病。(5)发病重的地区或田块,可在...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此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可危害球茎和叶柄。叶片染病,初现水渍状暗绿色病斑,圆形或不定形,后渐变为近圆形,呈黄褐色至暗褐色,四周具黄色晕环。湿度大时,病斑上面出现黑色小点或朱红色小液点。干燥时,病斑干缩成羊皮纸状,易破裂或部分脱落成叶片穿孔。球茎染病,病斑圆形,似漏斗状深入肉质球茎内部,去皮后可见病组织呈黄褐色,无臭味。【病因】病菌喜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最适宜发病的气候条件为气温25-30℃,相对湿85%以上。水分对病菌繁殖和传播起重要作用,尤其是叶面水膜十分重要,分...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本病主要为害叶片和球茎。叶片上初生的病斑为黄褐色斑点,后扩大融合成圆形或规则形的大斑,病斑有明显的同心轮纹,湿度大时,斑面可见一薄层白色霉状物,这是病菌的孢子梗 和孢子囊。在坏死组织分泌有黄色至淡褐色液滴,后期病斑多从中央腐败成裂孔,严重受害的叶片仅残留叶脉呈破伞状,地下球茎受害,可致部分组织变褐腐烂。【病因】本病由鞭毛菌亚门真菌芋疫霉属病菌侵染引起。在广西芋疫病菌无明显的越冬现象。而带病种芋球茎和遗落田间的零星病株,则是病害的初次侵染来源。病害的发生和蔓延取决于当地的...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仅为害叶片。初呈淡黄色,后渐变为淡褐色至暗褐色,叶背病斑较叶面色泽浅,呈淡黄褐色,病斑近圆形或不整形,直径0.3~1厘米,边缘界限不明晰,似污渍状,故名污斑病。湿度大时斑面生暗色隐约可见的薄霉层,严重时病斑密布全叶,致叶片变黄干枯【病因】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环境条件适宜时病菌以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借气流或雨水溅射传播蔓延,病部不断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使病害得以蔓延扩大。在南方,田间芋株周年存在,病菌可辗转传播为害,无明显越冬期。高温多湿的天气或田间郁...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病害症状主要为害叶柄基部或地下球茎-叶柄基部染病,初生水浸状、暗绿色、无明显边缘的病斑,扩展后叶柄内部组织变褐腐烂或叶片变黄而折倒;球茎染病逐渐腐烂。该病剧发时病部迅速软化,腐败,终至全株枯萎以至倒伏,病部散发出恶臭味。发病规律病菌在种芋内或其他寄主植物病残体内越冬,翌春从伤口侵入,在田间辗转为害。该菌脱离寄主,或单独进入土中则不能生存。长江流域栽培的芋或水芋,当叶柄基部或地下球茎伤口多寸,遇有高温条件易发病。防治(1)选用耐病品种。如红芽芋。 (2)实行2~3年轮作。 (3)加强田间管...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叶片染病,初呈水渍状圆形或近圆形细小斑点,横径1~3毫米不等,后转黄褐色至灰褐色,病斑外围具黄色晕圈,后期病斑中间变为灰白色,四周黑褐色,病部易穿孔。发病叶片病斑数量较多,病症一般不明显,严重时数个病斑可相连合为暗褐色小斑块,潮湿时触之有质粘感。【病因】病原细菌随病残体遗落在土中越冬或粘附在球茎表面越冬,在土壤中可存活1年以上,随时可以侵染寄主。病菌借助于雨水溅射传播。雨水多的年份发病多,且易在雨后发病。【防治方法】①田间发现病株及时拔除。②药剂防治。在发...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病害诊断〕系统侵染,整株发病。病株矮小,叶片较小,重时畸形。病株叶片呈现黄绿相间花叶,顶叶还常出现羽毛状黄绿色斑纹,或绿与深绿相间花叶。严重病株,有时维管束呈淡褐色,分蘖少,球茎退化变小。 致病病毒为芋花叶病毒。病毒粒体线状,大小750纳米×13纳米。病毒汁液稀释限点100~1000倍,失毒温度60~65℃,体外存活3~5天。 田间也有黄瓜花叶病毒(CMV)单独或与芋花叶病毒(DMV)复合侵染。〔发病规律〕病毒主要在发病母株球茎内存活越冬,通过分株繁殖传到子芋。翌年播种带毒...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为害叶片。叶片发病多在叶尖或叶缘,初时产生淡褐色小斑点,后逐渐扩展形成病斑。病斑近圆形至不规则形,大小5~25毫米,黄褐色,病斑上具有明显轮纹,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稀疏霉状物,后期病斑上长出许多小黑点,埋生于表皮下。生长后期有些病斑常穿孔。 致病菌为魔芋壳二孢。病菌分生孢子器椭圆形,黑褐色。分生孢子器内生许多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长椭圆形,无色,双胞,细胞两端尖,略缢缩。【病因】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上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越冬菌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溅射传播引起田间发病。田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