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初生苍白色小点,逐渐扩大后形成以长轴平行于叶脉的椭圆形或梭形病斑,中央枯黄色,边缘红褐色,外围黄色,并迅速向叶片两端扩展,尤以向叶尖方向扩展的速度最快,致叶尖扭曲枯死。病斑中央深橄榄色,湿度大时呈绒毛状,干燥时呈粉状。病斑大小1.0~2.5×0.5~0.8cm,少数7.5×1.2cm。病害流行时一张叶片往往有数个病斑,致全株枯死。其上着生厚的深橄榄色绒毛状物。【病因】病菌以病残体上的休眠菌丝及分生孢子在干燥的地方越冬或越夏,播种时随肥料进入田间成...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大田生长期为害叶和薹,贮藏期为害鳞茎。南方苗高10—15cm开始发病,生育后期为害最甚;北方主要在生长后期发病。田间发病多始于叶尖或花梗中部,几天后蔓延至下部,初呈稍凹陷白色小斑点,中央微紫色,扩大后呈黄褐色纺锤形或椭圆形病斑,湿度大时,病部产出黑色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斑多具同心轮纹,易从病部折断。贮藏期染病的鳞茎颈部变为深黄色或红褐色软腐状。【病因】冬季温暖地区病菌在葱蒜作物上辗转传播为害;寒冷地区则以菌丝体附着在寄主或病残体上越冬,翌年...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西瓜枯萎病俗称死秧病”,是一种由土壤传播的真菌病害。枯萎病的病原物在土壤里能够存活多年,连续种植瓜类,病菌就会不断积累,危害也就不断加重,一些地方管枯萎病叫重茬病”就是这个道理。那么,轮作倒茬和种植抗耐病品种也就成为首选的防治措施,最好与小麦、玉米轮作6~7年。另外,用南瓜或葫芦作砧木嫁接西瓜苗可以有效地防治枯萎病。轻病田块清除病残体、拔除病株也有一定的防病效果。化学防治强调早防早治,在正确诊断和预测的基础上使用恶霉灵(土菌消)、苯菌灵(苯来特)或多菌灵、甲基托布...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叶片、花梗染病初现青白色不明显斑点,扩大后成为灰白色斑,致叶片枯萎。阴雨连绵或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棉毛状霉;天气干燥时,白霉消失,撕开表皮可见棉毛状白色菌丝体。【病因】病菌以卵孢子、厚垣孢子或菌丝体在病残体内越冬,翌春产生孢子囊及游动孢子,借风雨传播,孢子萌发后产出芽管,穿透寄主表皮直接侵入,后病部又产出孢子囊进行再侵染,扩大为害。阴雨连绵的雨季发病。种植密度大、地势低洼、田间积水、植株徒长的田块发病重。【防治方法】(1)彻底清除病残体,减少田间菌源;与非葱蒜类蔬菜实...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此病主要侵害叶片、花梗。发病初期在其表皮上出现褪绿小点,以后长出近椭圆形稍隆起橙黄色疱斑,破裂后散出橙黄色粉末,即病菌夏孢子堆和夏孢子。秋后疱斑变为黑褐色,破裂时散出暗褐色粉末,即病菌冬孢子堆和冬孢子。【病因】病菌以冬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温暖地区以夏孢子在葱蒜类蔬菜上辗转为害,或在生长寄主上活体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夏孢子随气流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夏孢子萌发后从寄主表皮直接或由气孔侵入,萌发适温9―18℃。气温低,昼夜温差大,植株缺肥,生长衰弱的地块发病严重。【防治方...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发病初期在病部出现近椭圆形至纺锤形褪绿病斑,以后发展成不规则形淡灰褐色至褐色坏死斑,后期在病部产生许多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严重时叶片和花梗枯死。【病因】病菌以子座或分生孢子盘,或菌丝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分生孢子盘产生分生孢子形成侵染。发病后借雨水和浇水飞溅使病害传播蔓延。葱生产期间多雨,尤其是鳞茎膨大期多阴雨,或田间排水不良病害发生严重。【防治方法】1.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组织,及时耕翻土地,减少越冬病菌。2.与非葱蒜类实行2年以上轮作。3.发病初期进行药剂防...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病斑初为白色至浅黄色小点,以后发展成长椭圆形至长梭形灰白至灰褐色坏死斑,空气潮湿在病斑表面产生灰黑色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严重时多个病斑连接成片,终致叶片枯死。【病因】病菌以菌丝块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形成初侵染和再侵染。昼暖夜凉,夜间结露时间长,或雾大、露重的天气,病害发生严重。【防治方法】1.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2.加强田间管理,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增强寄主抗病力。雨后及时排水。3.发病初期开始喷洒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多从叶片中部中脉处开始发病。初呈暗绿至灰绿色条形坏死,以后形成长椭圆形至长梭形黄褐或红紫色病斑,随病害发展病斑上轮生白色绒霉。【病因】叶片上形成伤口,或长时间积水利于侵染和发病。管理粗放,植株生长衰弱利于病害扩展。生长期多雨,空气湿度高病害发展快。【防治方法】1.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减少田间初侵染菌源。使用沤肥应注意充分腐熟。2.田问发现个别叶片染病及时清除,控制病害发展蔓延。3.必要时进行药剂防治,可选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200倍液,或45%特克多悬浮剂1500倍液,...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初期在叶尖或花梗上出现近椭圆形至梭形白色小病斑,略凹陷,以后逐渐扩大成黄褐色至灰褐色纺锤形或椭圆形病斑,边缘常具有黄色晕环。空气潮湿时病斑上产生轮纹状紫红色或紫褐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因】发病适宜温度25-27℃,孢子萌发和侵入需要饱和湿度。通常砂壤土、田间管理差、缺水或缺肥,或葱蓟马为害严重,此病发生严重。【防治方法】1.施足底肥,增施有机肥,加强田间管理,增强寄主抗病力。2.重病地块实行2年以上与非葱、蒜类蔬菜轮作。3.发病初期喷药防治。可选用50%扑海因...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初期在叶片上出现梭形至长椭圆形灰白至灰黄色坏死小斑,边缘具有浅黄色晕圈,潮湿时略呈水渍状。以后发展成长梭形红褐色至黄褐色中型坏死斑,边缘灰白至灰黄色,几个病斑相互连接成不规则条斑,终致叶片坏死。湿度较高时在病斑上产生紫褐至榄褐色绒状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因】病菌以休眠菌丝及分生孢子随病残体越冬或越夏。韭葱生长期随带菌肥料进入田间形成初侵染,发病后病部产生分生孢子随风传播,形成再侵染。【防治方法】1.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植株集中妥善处理,减少越冬病菌。2.施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