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主要为害豆荚和荚柄。荚染病多始于残花及荚柄结合处,初呈水渍状褪绿斑,后向两端扩展,变成褐色斑块,湿度大,寄主抗病力弱时,病害扩展很快,致果荚、荚柄或茎形成湿腐状,病部长出灰色霉层,脱落的病花落到荚或叶上还可引起发病。【病因】病菌以孢囊孢子或接合孢子在病残体上或空气中越冬。翌春条件适宜时,从伤口或残花及长势衰弱处侵入后,分泌果胶酶,破坏寄主的组织,引起腐烂,并在腐烂处产生孢子囊,经风、雨、农事操作传播进行再侵染。高温高湿或阴雨连绵的夏秋季易发病,田间积水或湿气滞留,栽植过密及管理不...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叶片上初生灰黑色至炭黑色煤污菌菌落,严重的覆满整个叶面。【病因】病菌借风雨及蚜虫、介壳虫、白粉虱等传播蔓延。后又在病部产出分生孢子,成熟后脱落,进行再侵染。冬春季节,光照弱、湿度大的棚室发病重,多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露地栽培时,高温、高湿,遇雨或连阴雨天气,特别是阵雨转晴,或气温高、田间湿度大易导致病害流行。【防治方法】①农业措施加强环境调控,注意改变棚室小气候,提高其透光性和保温性。露地栽培时,注意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②防治害虫及时防治温室白粉虱、蚜虫等害...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受害植株主根和茎基部初生水渍状病斑,后发黑腐烂,侧根枯朽,皮层易脱离,烂根表面有致密的白色霉层,是病菌的菌丝体,以后变成黑色颗粒,这是病菌的菌核。病茎水分蒸发干后,变灰白色,表皮破裂如麻丝,内部有时也有鼠粪状黑色颗粒。【病因】该病发病程度与土壤含水量有关。在地下水位高或田间积水时,田间持水量高于92%发病最重,地势高的田块发病轻;精耕细作及在冬季实行蚕豆、小麦、油菜轮作的田块发病轻。年度间的差异与气象条件相关,播种时遇有阴雨连绵的年份,死苗严重。【防治方法】加强田间管理...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特征】发病初期,叶面呈深绿和浅绿相嵌花叶,不久植株萎蔫坏死或顶端坏死。有些病株不显花叶,植株矮小,叶片变黄、易落。【病因】田间主要靠蚜虫传播,可通过农事操作接触摩擦传毒。管理条件差、缺水缺肥、天气持续高温、干旱、蚜虫发生量大发病重。与烟草、黄瓜、桃树以及豆类作物相邻的田块发病重。【防治方法】(1)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2)及早防治蚜虫,防止病害蔓延。...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侵染,形成V字形或半椭圆形褐色坏死小斑,或近圆形斑,并迅速向外围发展成不规则形大斑,灰褐色至黑褐色,有时具不明显的轮纹。空气潮湿时,病斑两面产生黑色绒状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叶随病害发展而腐烂。空气干燥时,病叶干枯、扭卷,可在短时间内枯死、脱落。【病因】此病由真菌半知菌亚门小豆交链孢霉AlternariaazukiaeHara侵染引起。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部或随病残体遗落在土壤内越冬,南方可在寄主上危害过...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病株矮缩,新抽出的顶叶黄化、变小、皱缩卷曲、质脆,叶腋抽出多个不定芽,呈丛枝现象。早期感病植株多不结荚,甚者病株很快枯死。【病因】病毒在活体寄主上存活越冬,借豆蚜传染。蚜虫在病株上吸毒最短时间3小时,病毒在蚜虫体内的潜育时间含蚜虫吸毒时间在内最少8—12小时,带毒蚜虫在健株上取食时间最少达15分钟方可传毒,自此可持续传毒5—9天,但其,子代不能传毒。本病在豌豆上的潜育期为5—20天其长短视温度和品种而异。除侵染豌豆外,菜豆、黄豆、紫云...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甘薯时斑病又称斑点病或叶点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斑圆形至不规则形,初呈红褐色,后转灰白色至灰色,边缘稍隆起,斑面上散生小黑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器。严重时叶斑密布或连合,致叶片局部或全部干枯。【病因】北方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翌年散出分生孢子传播蔓延。在我国南方,周年种植甘薯的温暖地区,病菌辗转传播为害,无明显越冬期。分生孢子借雨水溅射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生长期遇雨水频繁,空气和田间湿度大或植地低洼积水,易发病。【防治方法】(1)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烧毁...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主要为害块茎及根部,有时茎也可染病。块茎染病初在表皮上现针头大的褐色小斑,外围有半透明的晕环,后小斑逐渐隆起、膨大,成为直径3—5mm不等的疤斑”,其表皮尚未破裂,为粉痴的封闭疤”阶段。后随病情的发展,疤斑”表皮破裂、反卷,皮下组织现桔红色,散出大量深褐色粉状物(孢子囊球),疤斑”下陷呈火山口状,外围有木栓质晕环,为粉痂的开放疱”阶段。根部染病于根的一侧长出豆粒大小单生或聚生的瘤状物。【病因】病菌以...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主要为害块茎。表皮现褐色龟裂,有的外部症状不明显,内部出现点状空隙或呈糠心状,薯块重量减轻。【病因】重施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基肥中增施石灰,叶面追施过磷酸钙浸出液,也可明显控制和减轻病害,应用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也可以从根本上杜绝根结线虫的发生。也可在移栽后用砂兑水灌根,杀线虫兼治地下害虫,保护马铃薯不受线虫危害。Ditylenchus destructor Thorne称马铃薯腐烂线虫,属植物寄生线虫。成熟的雌虫和雄虫都是细长蠕虫形,雌虫较雄...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马铃薯金线虫病又称马铃薯胞囊线虫病,是马铃薯毁灭性病害。马铃薯幼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受害。马铃薯受金线虫为害后,植株生长不良,叶片上生斑点或黄化,叶丛萎蔫或死亡。扒开病根,可见金黄色的马铃薯胞囊线虫雌线虫死后形成的胞囊。主要分布在美、欧大部分国家和亚洲少数国家,是我国外检对象。【病因】病菌以胞囊在病薯块、病根及病土中越冬。翌春在寄主分泌物的刺激下,从土壤中休眠孢囊里的卵孵化出:龄幼虫侵入马铃薯根内,在根的组织里发育成3—4龄幼虫,发育成成虫以后钻出到根表面,雄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