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将某些有药用价值的水生植物,放养或移植于鳝池内,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如在鳝池内放养紫背浮萍,保持其旺盛生长,可预防黄鳝发热病、“中暑”和“感冒”等。在鳝池池埂上栽种辣蓼或菖蒲,可防治赤皮病。2、将鲜草扎成若干小捆,浸泡在泥埂、池内或网箱中,以防病治病。如防治赤皮病和肠炎病,每50平方米水面用蓖麻鲜叶或嫩枝150~200克,扎成数小捆,插于泥埂中让其自然腐烂,每次3~4天,连续2次。3、将鲜嫩的中草药捣烂,浸入养鳝的水体中,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如将2.5千克鲜辣蓼捣烂,放入1立方米养鳝水体中浸漂数日,可...
水稻纹枯病是水稻病害中发生面积最大,发病频率最高,对生产影响最大的病害。据笔者在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太平农场调查,养蟹稻田水稻纹枯病发病穴数达100%,不仅使水稻减产88~100公斤/亩,而且直接影响稻田养殖业的发展。纹枯病属于高温、高湿病害,当气温达22℃以上时,相对温度在90%以上即可发病。在25℃~30℃,温度达饱和时,发病最重。稻蟹稻田,由于水层较深(10~30厘米),稻株极易倒伏,田间通风透光性能差,相对湿度大,使病菌繁殖蔓延,病害更易流行。在稻田养蟹这一特定的生态环境下,必须慎用化学农药,更应认...
肤霉病又称白毛病,是由水霉菌引起,发生在鳝体伤口地方。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晚冬、早春最为流行。水霉菌的活动孢子吸取鳝鱼皮肤里的营养,向外生长出棉毛状的菌丝,并迅速在体表蔓延扩展,在病鳝体上形成肉眼可见的“白毛”。有时也发生在春、夏季节孵化的鳝卵上。常造成黄鳝和鳝卵的大批死亡。防治:在黄鳝入池养殖前,鳝池应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池消毒,捕捉过程中不要使鳝体受伤,同池养殖的黄鳝规格应大体相同,以免争食咬伤。发现病鳝后可用0.04%的食盐和小苏打合剂全池遍洒,或用1%的孔雀石绿直接涂敷病区,也可用5%的碘酒涂抹...
发烧病是由于放养密度过大,黄鳝体表分泌的粘液在水中积聚而发酵,使水温上升,溶氧降低所致。病鳝在池内表现窜游不安,相互缠绕,可造成死亡。鳝鱼在将近死亡时,体表粘液大量脱落,使池水带有粘性。鳝体粘液脱去后,头部膨胀,随即死亡。防治:减少鳝池的放养密度,发病后立即更换新水。同时,鳝池内可混养少量泥鳅,吃掉剩余的残饵;通过泥鳅上下窜游,防止黄鳝相互缠绕。发病后可用0.07%的硫酸铜溶液,按1米3水体5毫升-10毫升的比例全池泼洒。...
目前河蟹有报道的常见病共有二十多种,其中有些病害对河蟹养殖的危害很大,如何正确防治蟹病,并且如何正确用药显得十分重要。一、选择正确的给药方式在河蟹池中可采用药浴、全池泼洒和口服三种方式。河蟹的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的疾病应采用不同的给药方式,当然也可采用口服与药浴相结合、口服与全池泼洒相结合的方式给药。还要根据不同的药物选取不同的给药方式,如有的不能口服只能外用,有的药物既能口服又能外用。1.口服的方法是将药物均匀地拌入饵料中投喂河蟹。具体做法是:首先计算出池塘中现有河蟹的重量。其次根据每千克体重用药量计算出...
桡足类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桡足亚纲。包括哲水蚤目、猛水蚤目和剑水蚤目。若体型较大,在烧杯中肉眼可见,约针尖大,在水体中呈白点状间歇式运动,此时就可以确定是桡足类;而大型枝角类则是规律性游动,不是跳动,枝角类身体两侧且有羽毛状附肢,由此可以区分枝角类和桡足类。通常北方天津、河北、辽宁地区南美白对虾放苗普遍比江浙、上海片区要晚。时间在5月1号到6月底。天津较早,5月1日开始放苗,到6月上旬90%放苗完毕,辽宁、河北较晚一些,但是在此期间,北方天气不稳定,经常有寒流来袭,尤其今年,气温很低,影响正常放苗。许多...
近年来在河蟹养殖生产过程中病害的发生越来越严重,造成的经济损失也越来越大,对河蟹发病特点的正确认识有利于养殖管理者适时采取合适的预防、控制及治疗措施,切实有效降低河蟹病害发生率,提高养殖成活率。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就有关常见河蟹病害防治技术作一简介: 1、颤抖病 症状及危害:发病初期,病蟹摄食减少或不摄食,蜕壳困难,活动能力减弱或呈昏迷状态。随着病程发展,指节变红,而且不断向上蔓延。步足易脱落;螯足下垂无力,步足连续颤抖,口吐泡沫,不能爬行,因此被称为颤抖病”,有时可见病蟹步足收拢,缩于头胸...
俗话说:“一年之季在于春”。做好春季管理是黄鳝养殖成功条件之一。下面笔者结合实践谈谈春季黄鳝养殖的管理要点:1.准备工作。清明前后,一般水温稳定在10℃以上的时候,就可以开始做准备工作。首先是对养殖池周围环境进行清扫,然后进行药物消毒。方法是用生石灰制成50克/升饱和石灰溶液后,滤出清液,加10克/升的烧碱搅匀制成强碱消毒液,然后用此液对养殖池周围进行喷洒消毒。最后,揭去鳝池表面的越冬覆盖物,并立即向泥面和池内壁喷洒消毒液。完成以上工作后,检查黄鳝越冬情况以及鳝池的设施是否完好。同时,池内泥埂也要修整种植...
自2000年以来,北方地区成功引进南美白对虾,养殖获得成功,养殖面积逐年扩大,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天津地区池塘盐碱化严重,盐度2~15‰以上,养殖用水多为生活污水,PH值、氨氮严重超标,水质不易调节;加上近一两年养殖户盲目加大养殖密度,养殖管理体系跟不上,以及南美白对虾种质退化,致使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发生严重病害。2004年有的养殖户几乎绝收,造成惨重的经济损失,严重挫伤了虾农的养殖积极性。针对这一情况,天津市津南区双桥河镇海河湾水产养殖基地总结了5年来的养殖成功经验,归纳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南美白对虾成功养殖...
俗话说:“一年之季在于春”。做好春季管理是黄鳝养殖成功条件之一。下面结合实践谈谈春季黄鳝养殖的管理要点:1.准备工作。清明前后,一般水温稳定在10℃以上的时候,就可以开始做准备工作。首先是对养殖池周围环境进行清扫,然后进行药物消毒。方法是用生石灰制成50克/升饱和石灰溶液后,滤出清液,加10克/升的烧碱搅匀制成强碱消毒液,然后用此液对养殖池周围进行喷洒消毒。最后,揭去鳝池表面的越冬覆盖物,并立即向泥面和池内壁喷洒消毒液。完成以上工作后,检查黄鳝越冬情况以及鳝池的设施是否完好。同时,池内泥埂也要修整种植上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