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益农业网

养殖技术

稻田无公害泥鳅的饲养

稻田无公害泥鳅的饲养

近年来鳅鱼价格夏季低,冬、秋季高,有2-3倍之差。我们自2000-2001年在2块面积为20亩的稻田进行无公害鳅鱼饲养,一个池亩放鳅鱼种50-75kg,一个池亩放150-200kg,秋冬季出售,稀放亩增长倍数达0.5-1.5倍,亩效益达1000-1500元,水稻亩产都在450-500kg。现将其主要措施介绍如下:(一)茬口设计。饲养鳅鱼的稻田选择大麦茬或油菜茬,还要靠近水源,排灌方便,无污染的位置。鱼沟、鱼窝建成“田”或“目”字形,占稻田面积的12-20%。沟窝深度分别为0.7-1m、1.5m左右,坡度1...

河蟹雌雄分养获高效

河蟹雌雄分养获高效

江苏省滨海县坎南特种水产养殖场渔技员邱海波,从事水产养殖2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河蟹养殖经验,他通过多年的河蟹养殖,总结出一套河蟹雌雄分养高产技术,去年他养殖的河蟹平均每亩产量达130.3千克,回捕率达98%,其中雌蟹重量达120~180克/只,雄蟹重量达160~250克/只,比未分池养殖的河蟹重量、产量均有较大的提高,养蟹效益增加了40%以上。邱海波河蟹雌雄分养的技术是:养殖的蟹塘水深要保持在1.5米深左右,塘口坡比1:3,水源充足,塘中种植伊乐藻、苦草等水草以净化水质,约占总水面的70%,以供河蟹摄食和...

培育适宜规格蟹种

培育适宜规格蟹种

加强蟹种秋季管理,可以提高蟹种越冬成活率,降低成蟹养殖成本。蟹种规格小,越冬成活率低;规格大,部分蟹种会出现性腺发育成熟,生长季节会自然死亡,无饲养价值。因此,秋季生产的关键是培育规格适宜的蟹种。适量投饵蟹种规格过小,可多投喂些动物性饲料,如小杂鱼虾、螺蚬蚌肉、蚕蛹、动物血块等,以利于增大蟹种规格,提高蟹种抗寒能力。蟹种规格过大,应控制动物性饲料投喂量,减少蟹种营养积累,抑制蟹种性腺发育。可适量投喂黄豆、小麦、玉米、南瓜、山芋等植物性饲料,维持蟹种的基本新陈代谢。调活水质秋季蟹种池要求水质清新,溶氧量高,...

虾、蟹固着类纤毛虫病及其防治

虾、蟹固着类纤毛虫病及其防治

随着虾、蟹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加上由于放养密度过大,池水过肥,水质恶化,以及残饵没有清除等原因,导致近几年虾、蟹的固着类纤毛虫病呈暴发趋势,对虾、蟹养殖业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固着类纤毛虫病的病原体最常见的为聚缩虫、单缩虫、微孢子虫、吸管虫、累枝虫和钟形虫等。它们都属纤毛虫类,以细菌和其他微生物或寄主表皮细胞的碎片为食,并不直接侵害宿主的组织,而只是以宿主作为其附着生活的基地。这些群体大量附生在虾、蟹的甲壳上时,用肉眼可以看到一层绒毛状物。如果这些群体与丝状菌同时发生,其致病性就会得到增强,特别是在虾、蟹的鳃...

池塘咋养泥鳅

池塘咋养泥鳅

池塘建设选择避风向阳、引水方便、弱碱性底质、无农药污染的地方建池,面积通常为100~250平方米,池深0.7~1米。池塘可建成水泥池,也可是土池。土池池壁需用砖、石块砌成,或用三合土捶紧,池底应夯实,做到坚固、耐用、无漏,池底铺20~30厘米厚的肥泥。进、出水口用铁丝网或塑料网拦住,池底向排水口倾斜,以便排水和捕捞。培水与放种池塘按苗种培育方法清塘消毒,池水保持30~50厘米深,并施入腐熟的猪粪等有机肥培肥水质,用量为每平方米20~30公斤。待池水转肥后即可投放鳅种,每平方米放养3~4厘米长的鳅种50~6...

蟹种放养技术要讲究

蟹种放养技术要讲究

蟹种放养是成蟹养殖的第一道工序,选择品种纯正,体质健壮,规格适宜的蟹种科学放养,是养蟹成败和效益高低的关键。蟹种放养时应掌握以下关键技术要点。放养前的准备蟹种放养前要抽干池水,让池底经日晒或冰冻数日,修整好池埂、圩堤和防逃设备,用生石灰、茶粕等药物彻底消毒,移栽芦苇、伊乐藻、苦草、轮叶黑藻、水花生等水生植物,同时投放一定数量的鲜活螺蛳。为防止蟹种摄食水草嫩芽,使水草能茂盛生长,可事先用密眼网围栏占蟹池总面积10%左右的地方,让蟹种暂养一段时间,然后拆除网围,使蟹进入生态环境较好的大水面中生长育肥。蟹种来源...

刀额新对虾的饲养管理

刀额新对虾的饲养管理

1.投饵管理。养殖前期(虾苗体长3厘米),即虾苗下塘的前1个月,主要依靠池中浮游生物为饵料或辅以少量细微颗粒饲料。虾苗下塘1个月后,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沼虾饲料为主)。日投喂量为虾体重的4%~6%。在生长旺季,有条件的地方再辅投一些经破碎的螺蚬、小杂鱼等。投饵量还要根据季节、水温、气候以及水质好坏灵活掌握,及时调整。如水温在25℃~30℃时,刀额新对虾摄食旺盛,应抓住时机,多投喂饲料,并在饲料中添加0.3%~0.5%多种维生素和骨粉之类的添加剂,以保证虾生长的营养需要。白天投喂占日投饵量的1/3,傍晚占2/...

虾必康

虾必康

[主治病症]:虾类红腿、烂眼、烂鳃、腐鳃、褐斑病、白体病(浊体病)、红体病、甲壳附肢溃疡病、白斑病、荧光病等。[用法]:将本品与饲料充分混合,加适量水粘合后投喂。[用量]:治疗:用本品60-80克/10公斤饲料,每天2次,视病情连喂5-7天。预防:用本品40克/10公斤饲料,每月2-3次。[贮存]:存于阴凉避光处,注意防火。保质期2年。[备注]:用药期间,配合使用我厂生产的“虾菌清”或“虾博灭”消毒水体,杀灭病原菌,可增加疗效。...

养泥鳅防病六要点

养泥鳅防病六要点

近年来.由于农药的大量使用以及捕捞强度加大等原因,导致天然泥鳅减少,因此,泥鳅的人工养殖已越来越为广大养殖户所看好。由于养殖泥鳅的水域一般较浅,且多为静水状态,所以养殖水质容易恶化。因此,在病害防治方面应注意科学合理投喂与施肥,且放养密度要恰当,并经常加注新水,以保持水质清新。做好泥鳅养殖的病害预防工作主要是要做好以下几点:1.饲养环境养泥鳅应选择在避风向阳,靠近水源的地方。泥鳅对水质的要求不高,但被农药污染或化学药物浓度过高的水域不能作为养殖用水。苗种放养前,要将池塘进行彻底清整、消毒,并在池塘中种植一...

螃蟹入秋如何防止死亡

螃蟹入秋如何防止死亡

每到秋天,养殖河蟹进入成熟和收获的季节,同时也进入极易死亡的阶段。若不注意加强管理,有可能因河蟹成批死亡造成重大损失。怎样预防河蟹秋季死亡呢?这要从下述三个方面着手:(一)防自然死亡:俗话说:“西风起,蟹脚痒”,每年9-11月,都有一批生长了两年的河蟹由“黄蟹”脱壳变成“绿蟹”,性腺成熟,步入生命的最后时期。凡是“脚痒”的河蟹,因性腺成熟,体内渗透压升高,已经不能适应淡水低渗透压环境,这种蟹必然要逃逸去寻找新的环境,最终大部分会自然死亡。对这些河蟹应及时抓捕出售,避免因自然死亡而失去经济价值。(二)防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