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制种阶段杂菌污染最重要的是控制住在栽培前期以木霉菌、青霉菌、链孢霉菌、曲霉菌、根霉菌、毛霉菌、酵母菌及带有芽孢的细菌污染。要采取综合防治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一是选用优良菌种和不霉变的培养料。选择抗杂能力强、无杂菌、生长旺盛、不老化的菌种,培养料中的麦麸最好不超过15%,并加入1%的石灰粉,1%的石膏粉来提高其碱性程度。二是正确应用灭菌技术在制种中对培养基的灭菌,既要达到彻底灭菌,又不能因灭菌时间过长而使培养料的营养成分受到影响。在灭菌中使用袋口的棉塞潮湿,可在接种室将棉球用火焰烧烤或撒白灰或用灭过菌的...
黑木耳吊袋栽培出2-3潮耳后,由于袋内营养,水分缺乏不再出耳,一般就作废料扔掉。在实践中我们采取覆沙处理,经多次试验仍可出3-4潮耳,具体办法如下:将菌袋脱掉,菌料置营养液中浸泡一天,让其吸足水分(营养液为:100公斤水中加入磷酸二氢钾100克、硫酸镁180克、硫酸锌60克、高锰酸钾100克)。然后置早挖好的畦内覆沙(沙为大颗状沙和1%石灰拌匀。沙含水达到50%以上,畦的大小以宽不超过1米为宜,长度视具体地方和料的多少而定)。一般经处理后4天即可出现大量小耳基,约10天便可采收。经此处理可比不处理增收80...
桑树夏伐后的副产品----桑条多用来做燃料烧掉或堆积园内自然腐烂,造成极大浪费。自2000年以来,我们试验推广利用桑条末作原料培植黑木耳获得成功,试验表明:667平方米产干桑条300―400kg,产干木耳30―40kg,价值1200―1600元,再加上蚕茧收入每667平方米桑园收入3700―4000元。其技术简单易学、投资少、效益高,现将该项技术介绍如下。一、工艺流程桑条粉碎--→配养基配制--→装袋--→料袋灭菌--→冷却接种--→菌丝体培养--→出耳管理--→采收。二、栽培季节安排栽培季节,既要考虑菌...
适时采收。人工栽培的黑木耳,一年种、三年收,当年初收,次年盛收,第三年罢收。每年接种一批段木,便可连续生产。(一)采收的成熟度。耳色转浅,由黑变褐,耳片边缘舒展软垂下来,肉质肥厚,耳根收缩,腹面已产生白色孢子粉,此时应立即采收。(二)采收季节。分春、伏、秋三个阶段:从清明到小暑前采收的叫春耳,这段时间的木耳,朵大肉厚,色泽灰黑,吸水膨胀率好,质量佳。从小暑到立秋前采收的叫伏耳,此时由于气温高,病虫害也多,容易造成烂耳,质量差,但产量最高。立秋后采收的叫秋耳,朵形略小,肉质中等,质量好于伏耳次于春耳。(采春...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木耳中还含有核苷酸类物质,可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所含胶体,有较强的吸附力,可以起到清理消化道的作用。此外,木耳还有降低血液凝块的作用,能防止动脉硬化,对冠心病、心脑血管病患者大有益处。可在日常生活中,泡发木耳存有误区。不少人泡发木耳爱用热水,认为这样做泡发速度快,木耳个头大。孰不知泡发黑木耳不宜用热水。用热水泡发只能将干木耳泡发到其原重的2.5~3.5倍,且口感发黏。若用冷水浸泡,几小时后干木耳就会自然涨至3.5~4.5倍,且口感脆嫩爽口。当然,冬天温度低,浸泡时间可相对拖长一些。若遇到...
黑木耳是东北的主要食用菌,在栽培过程中,往往产生杂菌,严重影响黑木耳的产量。只有了解黑木耳的主要杂菌并知道造成杂菌污染的原因,才能防止杂菌的生成。1耳木上常见的杂菌1.1牛皮箍属草菌类,多为栗壳色(边缘黄褐色),少为笋片色。子实体紧贴在耳木上,边缘不翘,状似贴膏药,严重时,贴满耳木,引起木质部粉状腐朽。长有此菌的耳木不产生耳芽。此苗在潮湿和连续阴雨天气发生严重。1.2金边蛾也称褐轮韧草菌。子实体的基部贴在耳木上,边缘翻起如檐状,黑色表面形似干的黑木耳,贴着耳木的不孕面呈灰红色。在阴湿多雨天最易发生。1.3...
清除林缘、林下的灌木、杂草以及地面上的枯枝落叶,使林下有良好的通风环境;沿坡向做高20,宽120-150的菌床、50的作业道。摆袋前,需向菌床面喷洒杀虫剂,消灭地表土层中的充卵,而后撒一层白灰消毒,抑制杂菌的滋生。...
绿叶木耳菜是一种集观赏、食用为一体的花卉型保健蔬菜。该菜叶片鲜嫩多汁,食之味如黑木耳,营养极其丰富,含有大量的维生素、钙和蛋白质等。常食此菜,有健脑降压、补骨增智、强身健体之功效。无论炒食还是做汤,均清香爽滑可口。绿叶木耳菜属藤蔓型蔬菜,枝蔓繁多,人们可利用这个特点,来绿化庭院阳台。它叶片宽大肥厚,光滑油亮。米粒似的小花红白相间,星星点点散露于叶丛中,鲜艳夺目,很是迷人;由青变紫再转黑色的肉果一串串缀满其间,极富情趣。无论城镇还是乡村,如果利用阳台、庭院种植一些,不仅可供全家食用,而且还美化了居住环境,实...
黑木耳是寄生在腐朽、阴湿树干上的木耳科植物的子实体。它的含铁量是牛奶的1850倍,并且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糖类、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中医认为,黑木耳味甘性平,具有益气、凉血、止血之功效,同时它又是人体呼吸道和肠道的清道夫,为纺织、矿山、理发工的劳保食品。由于它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林区的人们自古就有采摘和食用黑木耳的习惯。尚志市苇河的黑木耳朵大、色黑、肉厚,晾干的黑木耳泡开能涨到14倍以上,能达到一级黑木耳的标准。黑木耳人工栽培起源于我国公元6世纪的秦巴山区,至今有1400多年历史,是人工栽...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保健意识的增长,近年来黑木耳销售无论在数量或质量上都有新的变化,其传统栽培模式――段木栽培已将“难撑”。其一:木耳资源消耗太大,不利长远发展。其二:依靠半天然的人工管理单产低下,栽培效益不稳定。时代进步急需提高效益,产业化呼唤栽培革新。面对黑木耳袋料栽培成活率低,杂菌易污染,产量低,是食用菌界普遍头痛的难题。龙泉市安仁富忠食用菌场科技人员进行了科学大胆的探索栽培,历经三年最终掌握了其栽培要点,在接种成功率、出耳产量和质量都较原来有很大的突破,近一年多来辅导一批耳农走上致富路。现将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