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灵菇,又名白阿魏蘑,来自新疆,又叫天山神菇,是一种适应性强、周期短、栽培容易的食用菌。其肉质肥厚而嫩,色泽洁白,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投放市场深受欢迎,现将白灵菇人工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栽培季节白灵菇属于中温型菇类,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4~27℃,长菇最适温度为12~22℃。因此栽培季节应安排在9月上旬接种,10月中旬进入长菇;春季宜在2月上旬接种,5月上旬收完。(二)培养基配制白灵菇菌丝具有较强穿透力,能充分利用分解基质营养。最适高氮配方,常用培养基配方:(1)棉籽壳40%,杂木屑40%、麦麸10%,...
姬菇又名小平菇,质地脆嫩,口味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以采收子实体菌盖直经小于3厘米的一类平菇,由于菇体小、鲜嫩可口,在市场上极为畅销。我中心引进2年来,对其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进行了完善总结。现将姬菇的优质栽培新技术总结如下。1栽培季节姬菇是一种低温型菌类,出菇温度范围为5~22℃,最适出菇温度范围13~18℃,在本地区适宜在9~10月和3~5月出菇。根据市场行情规律。一般在春节前出菇,即9~10月制袋,10~12月出菇。2菌种制作菌种是本中心从姬菇11号(引自华中农业大学食用菌栽培研究所)选育分离的。母...
被称为“菌中之王”的羊肚菌,是世界上很名贵的菌类,属高级营养滋补品,具有天然性的补肾壮阳功能。据测定:羊肚菌蛋白质含量28.1%、粗脂肪4.4%、氨基酸高达20多种,含48.47%,特别是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含量很高,占氨基酸总量的44.14,其中精氨酸含量最高,成为补肾壮阳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羊肚菌还含有大量的荷尔蒙等营养成分。它既是宴席上的珍品,又是医药中久负盛名的良药,过去作为敬献皇帝的滋补贡品,如今已成为出口西欧国家的高级食品,是一种不含任何激素,无任何副作用的天然保健食品,在医药上有重要的开...
(一)畸形 蘑菇发生畸形,多数是由于温差或不利的环境诱发的;也可能与所使菌株有关。畸形主要有以下几种:1.菌柄中空。菇床上的蘑菇看起来正常,但切掉菇脚,发现菌柄有一部分中空,在一个硬芯周围通常有一个环形空腔。而后,菌柄切面可能裂开再向后卷,使蘑菇失去美观,质量下降。这主要是出菇期空气湿度低,菇体水分蒸发快,土层过干,子实体得不到水分造成的。2.菌柄开裂。菌柄竖直开裂有时伴有水平开裂,使菌柄裂片向上、下卷起。这是由于蘑菇先生长在非常潮湿的覆土里,后覆土干燥,后再迅速提高覆土湿度而诱发形成的开裂症状。3.菌柄...
双孢菇生产发展较快,形成一定的面积和规模,但产量不是很高,尤其是死菇问题,给产量和经济效益带来很大的影响。1.死菇原因1.1持续高温双孢菇在秋菇生产过程中,温度由高到低,适合子实体的生长发育。但由于气候有时反常,尤其是春菇生长期间,气温突然升高,菇棚连续几天温度达到21~25℃,致使菇床水分蒸发和菇体新陈代谢加快,水分和营养供应不上。幼小菇蕾形成不久,如果温度过高,不利于子实体的发育而有利于菌丝体继续生长,已形成的小菇蕾营养倒流回菌丝体,导致小菇蕾枯萎死亡。1.2通气不良如果菇棚长期通风不良,氧气不足,二...
贴壁菇生长在瓶壁(培养袋)与培养料之间,一般菇体较小,没有商品价值,但贴壁菇在生长过程中吸收大量的营养物质和水分,使栽培袋表面的子实体不能正常生长或生长缓慢,严重者栽培袋表面不形成子实体原基。形成贴壁菇的主要原因是:培养袋装得太松或不匀,培养袋(瓶)与培养料之间有空隙;培养料含水量低,菌筒收缩,培养袋(瓶)与料之间形成空隙;在搬运或装袋过程中,工作不慎,使栽培袋破裂,这些情况都易发生贴壁菇。预防措施:首先抓好装袋质量,工作时要小心,预防扎破料袋,如因培养料含水量不足,料壁分离,则可通过灌水,使培养料吸水膨...
1、选料和处理。选形态正常,色泽洁白或微黄,无霉变,无斑疤伤的鲜猴头菇为原料。菌丝不超过0.8厘米,直径不大于5厘米为最佳。收后切去根蒂,清除粘附在菌刺上的碎屑和杂质,立即浸入2%食盐水中,要尽快加工。2、热烫。在锅中放入清水,再加入适量柠檬酸,将猴头放入煮沸5~6分钟,捞起,迅速用冷水冲凉。对个体较大的要进行适当切分,使菇体均匀,并剔除碎片及破损严重的菇体。3、药液浸制。配制含焦亚硫酸钠0.2%的溶液,并加入适量的氯化钙,待溶化后放入菇体,浸制6~8小时,捞起用清水漂洗干净。4、腌制。按菇体轻重,加入4...
随着蘑菇业的进一步发展,规范蘑菇病虫害防治显得十分必要。现就蘑菇病虫害防治提出如下意见:一、蘑菇病虫害防治须确立以防为主、综合防治及科学使用化学药剂的原则。具体应做到:1、认真做好菇房及四周的环境卫生工作。菇房环境卫生对病虫害的发生至关重要。须做到:①菇房及四周的清洁、卫生,灭菌消毒要彻底。鸡舍、猪棚应远离菇房。②春菇结束后菇床上的下脚废料应及时搬离,千万不能堆在菇房及菇房附近。③老菇房要拆下竹架浸在5%石灰水中消毒7―10天,然后曝晒备用。④空菇房内先用大水冲洗,再用敌敌畏1kg/111┫加40%甲醛2...
蘑菇褐斑病又名干泡病,分布较为普遍,在菇床上常有发生,为害很大。症状发病时多在菌柄、菌伞、菌褶上形成褐色斑点,并凹陷,蘑菇往往失去坚韧性,呈畸形。严重时蘑菇会腐烂。幼菇发病多变形,菌伞边缘呈锯齿状,或菌柄弯曲,有的形如蒜头,菌柄粗于菌盖。在大菇上发病时多产生局部的褐色斑点,病菇后期变干,革质化,在病部产生灰色霉层。与白腐病不同之处是病菇腐烂较慢,且不流出褐色黏液,也没有恶臭。在早期,白腐病与褐斑病症状相似。浸染循环病菌初次浸染源通常来自覆盖土,带菌土壤是主要病源。随后主要由于染病蘑菇上的病菌孢子随气流传播...
在树林中、草丛里、粪草堆旁,人们常看到拱出地面的野生蘑菇。很多人由于不知道有毒蘑菇与无毒蘑菇的区别,时将有毒蘑菇采摘回家食用。误食毒蘑菇的现象时有发生,且有死人事故。为此,有关部门提醒群众,不要盲目采摘食用野生蘑菇,以确保饮食安全。最近还发现有些农贸市场出售有毒蘑菇。对自己不认识和没吃过的野生蘑菇,绝对不能轻易购买食用。餐饮单位也不要采购、加工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保证消费者的安全。人们都知道蘑菇好吃,但在目前生活中却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有些蘑菇是有毒的。一般肉眼很难准确鉴别哪种有毒、哪种无毒。所以,乱吃后很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