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益农业网

养殖技术

斑节对虾黑鳃病的防治

斑节对虾黑鳃病的防治

 黑鳃病是斑节对虾养成过程中的常见病,多出现在养殖中后期,患病虾体鳃部堵塞或靡烂,影响鳃丝组织的正常功能,使氧气交换量受阻,虽然不会引起死亡,但可导致摄食量下降、生长减慢、饵料系数升高,严重时诱发其他并发症甚至引起死亡。诱发黑鳃病的原因较为复杂,有多种原因和诱发途径,不同原因引起的黑鳃病其危害程度也不相同,因此正确判断发病原因是防治黑鳃病的关键,以下试就实际生产中检测的几种典型病例的成因、危害程度及防治方法提出几点意见:一、细菌性黑鳃1.症状 鳃丝发黑靡烂或外翻,部分病虾还伴有断须、断肢或尾扇撕裂现象,显...

雪花蟹斗

雪花蟹斗

雪花蟹斗由蟹肉,蟹壳、蟹肉及蛋清炒制而成用蟹壳盛装,显示蟹的形状,发蛋呈雪花状,是一只花色象行菜。特点:雪花洁白,蟹油金黄,色形悦目,肥嫩鲜美。响油鳝糊响油鳝糊,因鳝糊上桌后盘中油还在辟叭作响而得名。制作响油鳝糊一般用烧,也可炒、爆,须上桌及时,否则,油降温后浇到鳝糊上没响声,那响油鳝糊就名不符实了。特点:香酥松脆,甜中带咸,冷热皆宜。...

刀额新对虾

刀额新对虾

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ensis)俗称基围虾、泥虾、沙虾。属对虾科、新对虾属。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沿海,是一种广盐性虾类。1996年由上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在淡水小面积中初次驯养成功,1997年扩大试养,在20公顷水面中,每公顷产量高达1500千克以上,养殖规格可达7~12厘米。刀额新对虾具有食性杂、生长快、耐高温、适盐范围广、抗不良环境能力强等优点,深受养殖者欢迎,又以其壳薄体肥、肉质鲜嫩等特点而深受消费者青睐,市场售价较高。刀额新对虾是近岸浅海种类。它们对底质无严格的选择,广泛栖息于沙、沙泥底...

黄鳝的食性特点

黄鳝的食性特点

黄鳝是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在自然条件下,主要摄食小鱼、小虾、小河蚌、小螺蛳、昆虫以及大型浮游动物如枝角类、桡足类、轮虫类等,并吞食小青蛙、小蝌蚪,有时也吃一些浮萍、茭瓜、丝状藻等。人工养殖黄鳝,主要以蚯蚓、蝇蛆、小鱼虾、动物内脏、屠宰下脚料、配合饲料以及麸皮、米饭、米糠、豆饼、豆腐渣和瓜果皮等新鲜饲料来喂,且不可投喂腐败变质的饲料。最好将动物性饲料和植物性饲料粉碎后混合加工成颗粒饲料来喂。颗粒的大小要根据黄鳝的大小而定,一般以一口能吞进去为宜。黄鳝摄食方式为啜吸式,食物不经咀嚼就吞入腹中,遇到比...

黄鳝的概述

黄鳝的概述

黄鳝(Monopterasalbus)俗称鳝鱼、长鱼、罗鳝、田鳗、无鳞公主等。为温热带的淡水底栖生活鱼类。在分类学上属于鱼纲、辐鳍亚纲、合鳃目、合鳃科、黄鳝亚科。体圆,细长,呈蛇形。尾尖细。头圆,唇发达,上下颌有细齿。眼小,为皮膜覆盖。左右鳃孔在腹面相联。体无鳞。无偶鳍,奇鳍退化仅留下不明显的皮褶。 黄鳝是营底栖生活的,常栖息于河道、湖泊、沟渠、塘堰及稻田中,穴居,日间潜伏于洞穴中,夜间出穴觅食,为肉食性。能吞吸空气,借口腔及喉腔的肉壁表皮辅助呼吸,可适应缺氧的水体,且离水不易死亡。黄鳝具性逆转的特性,一...

海南四大名菜之一―和乐蟹

海南四大名菜之一―和乐蟹

万宁和乐蟹是海南四大名菜之一。螃蟹营养丰富,它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灰分、甲壳素、铁、铝、磷等成分。它是秋令美食。螃蟹味美肉鲜,特别是蟹黄更是独具风味。它可生烹,可酒浸,可糟收,可盐腌。最常见的吃河蟹方法是:洗净螃蟹,置锅中,加清水、料酒、生姜同煮熟,取出,蘸用醋、细盐、酱油、香油、生姜丝配成的调味汁吃。它既是名菜,药用也不可忽略。特注:最好不要吃死蟹,特别是已有腐败味的死蟹,以免引起蟹中毒。也因它性寒,帮脾胃虚寒者不宜吃它。系统性斑狼疮病人应忌食河蟹。...

黄鳝新棘虫病

黄鳝新棘虫病

病原体为隐藏新棘虫,故也称隐藏新棘虫病。新棘虫为棘头虫的一种,属于具有假体腔而无消化系统的蠕虫类。尽管总体来说对鳝病的研究不多,但有关黄鳝寄生新棘虫的报道相对多一些。余仪等(1989)、陈昌福(1993)、方建平(1996、1998)、魏绍君(1998)、杨明生(1997)等在新棘虫流行病学、感染强度和危害程度等方面作了一些工作。1.虫体形态与寄生位置(1)虫体形态棘头虫类寄生虫是以其体前端吻上有像倒钩棘状的吻钩而得名。虫体呈圆筒形,体由吻、颈和躯干部三部分组成。吻呈球形,其上有螺旋形排列的四圈吻钩,每圈...

黄鳝疾病及防治―感冒病

黄鳝疾病及防治―感冒病

感冒病是由于换水时,使用未经阳光照晒的井水或泉水,水温低于池水水温,使池水温度骤然下降,黄鳝一时不能适应而得病。病鳝症状轻微者,往往与正常的黄鳝无甚大区别;病重者则食欲不振,易死亡。防治:使用温度过低的井水或泉水时,应经过地面一定流程,使水温升高后再注入池中。黄鳝越冬时可排去池水,并在池土上面覆盖稻草防寒。...

缢蛏与对虾生态养殖技术

缢蛏与对虾生态养殖技术

缢蛏和日本对虾都是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水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山东省无棣县在养虾池塘内进行缢蛏和日本对虾混养,利用了缢蛏穴居、滤食和对虾表泥潜伏、抱食的特性,对虾的残饵及排出的粪便起到肥水作用,促进浮游植物繁殖,为缢蛏提供鲜活优质饵料;而缢蛏通过在穴内上下移动和滤食,增加了底泥的通透性,保证上下水层的交换对流,净化了底质和水质,两者在同一水体中,互相促进,共同生长,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一、池塘选择和清淤改造。池塘要进排水方便,水位在1.0米以上,有独立的进排水闸门。海水比重在1.005~1.0...

虾养殖期的水环境管理

虾养殖期的水环境管理

1.保持水位及换水原则上养殖前期及中期不需换水。养殖前期,每日少量添加水3-5cm,直到水位达Zm,保持水位。此期间如果盐度达35%以上,无淡水可加,每日可少量排出池水,加人蓄水池的水,加人蓄水池水之前,应先加人沸石粉,每亩用量为5-10Kg,养殖中后期,根据透明度及藻相变化,透明度过低(低于20cm),或透明度较大(大于80cm),有害的单细胞藻过量敏殖等,均需酌情换水,采取少换缓换的方式,缓慢加到池塘水上层,日换水量控制在5-10cm,并同时加人沸石粉,每亩用量20Kg。整个养殖期要保持水位在2m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