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温高湿的酷暑季节,可利用闲置的棚室栽培草菇。场地处理将大棚打扫干净,修补好棚膜,对地面和墙体进行消毒,用麦秸覆盖棚顶。在棚内做畦,畦面宽80厘米,高10厘米,并在两个畦中间挖60厘米宽的排水沟。原料准备将麦秸、麦糠、平菇废料放在5%的石灰水中浸泡,直到ph值达到12~13的时候再捞出。播种播种前一天,畦内要灌透水,先喷5%的石灰水,再喷500倍辛硫磷,以消毒杀虫。然后,将30%的麦秸撒入畦面压实,按同样程序铺3层压实后覆盖l~1.5厘米厚的土,使其成龟背状,并立即覆盖地膜。最后,在膜上打3行小孔。管理...
草菇,又称苞脚菇、兰花菇,在我国已有300余年的栽培历史,在国际市场上享有“中国蘑菇”的声誉,这是食用菌中惟一获此“殊荣”的品种。具有品牌优势的产品,本应顺水行舟,大力发展,创造效益,但遗憾的是,由于草菇独特的高温特性,不利于长时间、大范围的商品生产,且因其鲜菇保质期较短,并且菇农对该品种的认识不足,所以,一直没能形成规模化生产,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由于结构调整等因素以及消费者对食用菌认识的提高,预计今年草菇将是产销两旺的“盛年”。根据大量来访和信、电反映及要求,我们将数年草菇研究的最新实用技术整理出来,...
该品种发菌后期,基质表面不易形成菌膜,出菇顺畅;现蕾稀疏,成菇率高,且易形成大丛菇;菇蕾一旦出现即为成丛的黑色瘤状物,至成熟主要是菌盖的增大,看不到菌柄的明显伸长;菇体肥大、矮壮,呈横向伸展,幼子实体菌盖黑色,成熟后为深棕色或棕褐色;在通气不良的人防地道栽培也能正常出菇。菌柄短或基本无柄,菌盖占比重大,很适合加工罐头产品。...
多年来,许多菇农都尽量避免在高温季节栽培平菇,原因不外乎是污染率高、病虫害严重、市场行情变化大。针对上述问题。现介绍一套高温季节栽培平菇的要点。品种要选准选用中高温型、抗逆性强、菌丝洁白浓密、爬壁强且气生菌丝少的品种,坚决杜绝选用中低温型和低温型品种。栽培地要选好庭院旁、树阴下、野外树林中都可栽培,但要注意选择通气性好、远离污染源、避风遮雨的地方。病虫害的预防①由于气温高,应加大杀菌剂用量至0.15~0.2%。环境要偏碱性.向栽培地多撒些石灰粉。菌袋选用20~22厘米的规格,堆放时应单层摆放。②培养料中加...
近年来响水县大有镇蚕农利用桑园栽种草菇,从7月上中旬开始,到8月中下旬结束,可采菇3-4批,每亩桑园产鲜菇650公斤左右,增收2000元左右。栽前准备:⑴菇床准备。在距离桑树主干基部20厘米处开深20厘米、宽0.7-1米的栽培沟(即菇床),将沟底土晒干敲碎,均匀喷洒1%的石灰水驱杀害虫。每亩桑园可栽培草菇200平方米。⑵材料准备。每栽培100平方米草菇需栽培料1400公斤、菌种50瓶、多菌灵4公斤、生石灰70公斤以及薄膜、竹片、草帘等材料。栽培方法:⑴堆料。草菇栽培料一般用稻草(糯稻稻草更好)。将稻草铡成...
草菇栽培历史悠久,传统的室外稻草生料堆式栽培,虽有设备简单、成本低等优点,但产量低且不稳定,生物学效益平均只有7%左右;以稻草为主料,二次发酵床架式栽培草菇的生物学效率一般为10%~20%,比室外堆栽提高2~3倍,但对于大面积栽培,培养料发酵处理需要花大量的劳动力;广东等地推广的室内巴氏消毒处理栽培法,一般以棉子壳、废棉为主料,栽培草菇的生物学效率在25%~35%,但生产成本高、病虫害多、稳定性差。至今为止,不同的地理区域,形成了不同的草菇栽培模式,但因其特有的种性和生态习性使得这些人工栽培模式的产量低且...
堆草播种后10―15天(最快的一星期左右)就开始出菇。商品草菇的采收适期,是菌蕾将破裂,菌托内的菌盖未开启之时。供制罐头用的规格是直径2厘米以上,菌形整齐,外菌幕未破裂,内包的菌柄未伸长。供制干菇的要求是直径4厘米以上,外菌幕未破裂。外菌幕已破裂的质量稍差,开伞的更差,后者只能作等外级鲜菇出售。供制干菇的要把菇蕾纵切成相连的两半,排干竹筛或铁丝网筛上,放在特制烤房的架子上,用文火烘烤。开始烘烤的温度为35―40℃,随着水分的减少,逐渐把温度提高到60―65℃,烘至草菇含水量为12―13%止。...
袋料栽培平菇接种后一般需25~30天菌丝才能长满袋。发菌时间越长,感染杂菌的几率越大,生产周期也越长。为了缩短收菌时间,提高经济效益,现介绍平菇生产袋快速发菌的简易方法。在平菇生产袋两端的中心,分别用直径2~3厘米、长30厘米的尖棒打孔,孔的深度为料袋的一半以上。然后向棒孔中放入适量菌种,在袋端的料面上也放入比常规接种量多10%的菌种,确保料面及四周全部覆盖菌种。然后用一张8厘米×8厘米的报纸和一根橡皮筋封口。再将另一端以同样方法接种,即可发菌。发菌要根据气温情况作相应调整。高温季节,平菇生产袋呈“口”字...
正常的平菇菌丝浓密洁白,呈扇形向前发展,而有的菌丝呈绳索状或束状向前生长,称之为“菌丝索”。“菌丝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菌种已退化,发生“菌丝索”现象是菌种严重退化的一种表现。另外,配料过干过湿或不匀,都能引起“菌丝索”的产生。防治方法:退化的一、二、三级菌种内都能发现“菌丝索”,买菌种时要认真检查,不要使用已退化的菌种,用退化的菌种栽培平菇,不但不易管理,而且产量也低;拌料时要充分搅拌均匀,常压灭菌时,要避免锅内的冷凝水进入料袋内。...
食用菌栽培传统的地域是山清水秀的山区、林区,使用原料是农林下脚料,而且有的还经过高温灭菌,浇喷的水是山泉水,其栽培产品一般为无公害食品,这是事实存在的一面,也是与其他农产品相比较所表现出来的优势。但是,另一方面随着食用菌种植品种的增加,利用于栽培资源种类的拓宽,栽培面积的扩大和栽培地域的扩展,食用菌栽培受污染的事件时有发生,特别我国加入WTO后,许多产品要经受国际市场的严格检验。国内市场也要实行食品市场准入制。对此食用菌栽培应从一开始就要加以慎重对待,谨防各种可能造成产品污染的机会。1.栽培场周边环境选择...